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兵团建设》2008,(4):43
刻道又称为刻木,或称为苗族开亲歌,是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它流传于黔东南施秉县的杨柳塘镇一带。  相似文献   
2.
宜良县人武部多年来倾心扶贫,真心帮困,先后投人扶贫资金4.2万多元,解决问题40多个,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使挂钩扶贫点——耿家营乡箐门、箐口两个苗家山寨通了公路,点上了电灯,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电视。人均纯收人达到1000多元,人均有粮436公斤,彻底甩掉了贫困帽子。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从江县停洞镇架里村传唱着一首苗族飞歌:“架里有个‘童参王’,带领大家奔小康……”童参学名太子参,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已被卫生部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相似文献   
4.
“红军走过河畔,河里映现太阳,毛泽东是太阳,苗家天天去挑水,心里总想着河里的太阳……”10月12日,在苗岭主峰雷公山下,20余名官兵和苗族群众一边劳动,一边唱起悠扬的苗族飞歌。  相似文献   
5.
提起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很多人眼前都会闪现这样的画面:千余幢蔚为壮观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到了傍晚仿若满天星空,星光灿烂。的确,西江千户苗寨处处闪烁着苗族文化原生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光彩,素有“梦中的桃花园”和“看西江而知天下苗寨”的美誉。然而,就是在这些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后面,却隐藏着大量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由于西江群众聚族而居、靠山筑屋,木质结构的房屋密集;加之用火方式落后,多数群众还沿用以木材、木炭和柴草为主的“老虎灶”及火桶、火盆烘烤食物和取暖,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  相似文献   
6.
王自福,78岁高龄,党龄与共和国同岁,参加过举世闻名的台儿庄保卫战、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立下赫赫战功。近半个世纪以来,带着战功和战伤复员返乡的他,不居功自傲,不向组织伸手,不向政府提任何要求,同村里的乡亲一道,默默无闻地在边远、偏僻的山区农村过着平静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8.
凯里学院从事民族数学文化与数学人类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张和平的《数学人类学:苗族数理文化》(民族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一书从苗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苗族民俗数学及其数学思维决策、苗族服饰银饰凝聚的数学文化、苗族建筑艺术中的数理文化、苗族古歌中的数学文化及哲学思想、苗族数学文化及其教育等方面,以全息的研究方法、详实的研究资料和文理交融、图文并茂的写作风格,从数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建筑学、生态学、物理学、哲学和美学等层面剖析了苗族文化中的数理文化,为中国数学人类学从研究内容、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上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9.
风动苗寨     
李耀林 《中国民兵》2008,(4):F0004-F0004
凯里有贵州最大的苗寨,车从凯里县城开出几百公里才能到寨子。不知翻过多少座大山,眼前突然出现满山包的木架黑瓦苗寨。进寨前要过最后一条河,石桥是唯一进出寨子的路。多少年来,苗人在这黑瓦木寨生息繁衍,大山长河挡住了苗人与外界的联系,只有远来的风进苗寨,只有飘过的云是客,风催苗家修长的树婆娑起舞。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