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其精神世界的主流。与此同时,在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一些思想道德问题。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只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了“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这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经济体制转型期道德失范现象,严重损害了人们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信心。道德失范现象有其主客观原因,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是客观原因,教育的失误则是主观原因。这是社会主义道德自我完善过程中的暂时挫折,可以在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得到抑制和克服。而私有制社会的道德沦丧,则是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道德领域的必然表现,矛盾是无法克服的。两者是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而且完全有理由坚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部队大力加强军人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受利益驱动、等价交换、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官兵虽然有理想,但往往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虽然明是非,但对复杂的社会思潮、现象、行为评判把握不准;虽然讲奉献,但在个人、家庭利益受到影响时却不能正确对待;虽然知义务,但在本职岗位上不够专心尽力;虽然懂法纪,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不能很好地自控,等等。同时,确有一些单位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官兵的思想道德主要靠个人养成和把握,抓正面灌输和行为引导的力度不够,形式陈旧,内容简…  相似文献   
5.
国家认同建构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建构国家认同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必然存在,总结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国家认同建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等。走向未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构国家认同总结了新的经验——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深化理论认同;更加坚定党的核心领导,加强党的认同;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夯实国家认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增强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6.
我党我军高度重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如“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鼓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换装教育、渡江战役中的信心信念教育、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国际主义教育等,都极大地凝聚了军心士气,保证了军队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可以说,正是因为我党我军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才使军队一步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一致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苑     
《兵团建设》2004,(4):44-45
"太平官"混日子难了 今年,农八师一三五团不论是机关干部,还是基层干部,再想当"太平官"混日子,可就要掉"乌纱帽"了。该团党委对每名干部当月工作实绩,以量化打分一月一评一公示的形式展示给职工,让职工去评议实绩。  相似文献   
8.
刘玉丰 《国防》2007,(6):51-52
当前,社会环境因素对军分区、人武部干部作风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着眼新的形势和任务变化,积极探索特点与规律,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干部队伍政治坚定、道德纯洁、作风优良.  相似文献   
9.
没有思想的共识,就没有行动的一致;没有上下的同心,就没有力量的凝聚。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深水区,政治工作发挥服务改革、助推改革生命线作用,首要就是抓好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使官兵在领悟决策意图、读懂吃透改革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始终做到有定力、有担当、有韧劲,不断推动改革强军向纵深挺进。  相似文献   
10.
道德知识是承载或表征主体际价值关系的符号,具有静态属性.而将之放之于事件冲突中,以现实生活的合理逻辑动态展开,则道德知识就可被“活化”.以“活化”的视角对道德知识的教学问题进行审视,其存在着道德知识本身不具情境适用性、事件冲突的展开规避现实的逻辑性的不足.以“解读式教学”和“冲突式教学”两种方式所建构的教学策略则能有效“活化”道德知识,弥补此种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