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鹏 《国防科技》2002,(3):50-51
前不久发生的炭疽病毒袭击事件搅得美国人坐立不安,同时也震惊了全世界,现在人们才真正明白,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一直就有一个恐怖幽灵在游荡,那就是生物武器。应用生物武器作战可谓是源远流长。比如在二战期间,臭名昭著的日本法西斯731部队就已经在中国战场大量投入使用了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院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实际情况,指出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应对策略,为今后成功地参加该项竞赛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液晶型化学传感器技术是一种新型化学检测技术,199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Abbott研究小组在Science上首次报道,2003年,提出液晶传感器概念。从1998年至今,液晶型化学传感器在免疫球蛋白G、氨基酸和DNA序列变异的检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别在检测免疫球蛋白G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豫夫 《当代海军》2009,(11):69-71
台湾《中国时报》8月4日报道称,台军军舰的一次远航南沙活动,却意外地引发了一场婚外情。岛内女记者赖佳雯控告海军“西宁”舰前舰长孙海涛,还要求验证DNA,并称一定要把官司打到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有福音,同时还有灾难。世界著名宇宙学家霍金教授认为,“人类面临的最大成胁不是来自物理方面,而是来自生物方面。尽管“9.11”恐怖分子劫机撞毁世贸大楼和五角大楼是极为可怕的事件,但其影响终究是有限的,毕竟不会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从长远看,更可怕的是生物武器。核武器的生产需要庞大的设备,生物武器的制造却能够在一个小小的实验室里完成,而人们根本无法控制世界上所有的实验室。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制造出某种可能彻底毁灭人类的新型生物武器——基因武器。”基因武器的出现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人类将面临新的生物战和生物恐怖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外源 DNA 直接导入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分离培养的细胞或原生质体为受体,导入DNA 后再生成植株的技术。另一类是以整体植株体内的细胞为受体的技术。外源 DNA 直接导入技术正在逐步转化并在育种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显著的优点是适用面广,方法简便,可以缩短育种进程,目的性状基因的转移可控性好。应用这一技术应注意加强转基因植物后代的筛选和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已经整合到受体植物的基因组。  相似文献   
7.
基因武器有别于经典生物武器的特点威力巨大的杀伤性如前苏军研制出的一种基因毒素,只需1克就能毒杀10亿只猫。将常见的肉每毒素基因转移拼接到另一种特殊基因上,制造了一种名为“热毒素”的毒素基因武器,只需20克就足以使全球50亿人死于一旦。美军研制的一种超级出血热基因武器,若投入敌方水系,可使整个流域的军民丧生或失能。美国在一份关于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正>40多年来,东方富达公司一直沿用军号声传递作息讯息,军号已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河北东方富达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光明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大书橱,书橱显著位置摆放的不是书籍,而是一把军号——金黄的颜色配上鲜艳的红绸,非常夺目。这是一把普通的号,但摆在这里有着更多的内涵。如今,许多公司上下班打铃或放音乐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在东方富达,四十多年来一直沿用军号声传递作息讯息。文化传承,铸就优良DNA王光明说:"科技生产必须创新,而优良的文化传统必须坚守。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科研和医学应用上的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海蛇神经毒素。首先人工合成海蛇神经毒素Erabutoxin(Eb)的基因,重组到T载体。通过PCR扩增Eb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把基因片段酶切成黏性末端,然后将目标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PET22b(+),电转重组质粒到宿主菌BL21(DE3),在25℃0.5mmol/L IPTG诱导培养8h收获培养物,SDS-PAGE电泳检测目标蛋白大部分存在于包涵体中,用8mol/L尿素溶解后,利用C末端的His-6与Ni^2+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得到单一的电泳蛋白带。  相似文献   
10.
对DNA指纹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DNA指纹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做了全面的综述,并对DNA指纹应用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