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研究了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过程中地下水浸没作用对预压荷载的减小情况,给出了深圳蛇口地区堆载预压加固地基过程中荷载的变化规律,利用大、小应变条件下的固结沉降计算公式对几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说明,考虑地下水浸没作用对地基固结沉降的影响随荷载和土压缩性以及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与传统计算方法的比较,表明进行大变形分析时预压荷载的变化对最终沉降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贵阳市某大楼型钢混凝土桁架转换层进行了施工期间的监控,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带有型钢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工程中连接、构造和施工影响等相关因素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对比分析,明确各因素对桁架受力的影响.结合施工阶段的监控数据,分析此工程中桁架受力状态的成因,为准确判断工程在正常投入使用后的...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密集区进行深基坑开挖,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既有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探明某工厂宿舍楼结构损坏的原因,通过现场调查、结构检测、建筑物位移监测以及核查相邻在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资料,对损坏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建筑物结构损坏随时间发展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规律性较强。根据现场检测,结合相关勘察报告,重点分析了裂缝产生原因为建筑物所处地基受相邻工程影响产生了滑移。该案例介绍的结构损伤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羰基铁粉为悬浮相,硅油为分散相,采用高速球磨机球磨分散的方法制备磁流变液,考察了磁流变液制备过程中球料比对其零场粘度、沉降稳定性、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NXS-11A旋转粘度计、自然沉降法分别对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球料比对磁流变液的粘度和沉降稳定性影响很大。随着球料比的不断增加,其粘度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球料比为3:9时,所获得零场粘度最低。其沉降稳定性与粘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粘度大的沉降速率慢,粘度小的则沉降速率快。在磁流变液组成成分不变的情况下,制备磁流变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球料比的方法来改变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和沉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郑毅  谢玉钧 《防化学报》1995,7(3):33-38
提出了一个研究复杂地形(山区)放射性沉降的方法,即采用内插方法得到随网格变化的风场,然后在质量守恒方程的约束下用变分法解一个泛函的极小化方程,得到修正后的三维风场,然后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核爆炸放射性粒子扩散与沉降。  相似文献   
6.
某楼房因不均匀沉降产生开裂,地质钻探揭示了不均匀沉降的原因,鉴于地基上土力学特点,用锚杆注浆法对地基进行了加固,显著改善了地基土的力学性能。长期观测表明不均匀沉不知所措 发展得到有效控制。加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掏土法在纠正倾斜建筑物中的应用,特别介绍了在纠偏过程中的监测方案选定、动态控制和监测方法,运用工程实例验证了掏土法纠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许广 《宁夏科技》2000,(6):42-44
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很快,而建筑用地日趋紧张,建筑工程中所遇到的复杂地基越来越多,而地基与基础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造价比例又相当高,因此,地基设计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性也就比较显著。这种客观形势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目前复合地基的应用技术发展也很快,尚有不少值得讨论的问题。   所谓“复合地基”,系在天然地基中加入可以提高地基性能 (强度、变形模量、稳定性 )的建筑材料所形成的地基。例如:振动砂石桩、振冲碎石桩、灰土挤密桩地基和素混凝土挤密桩地基等。复合地基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  相似文献   
9.
建筑物由于选址不详,设计不当或者施工的原因,在使用后可能会因地基问题而发生事故。这些事故较多的表面为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或开裂,还有的是由于地基强度在载力不够而使建筑物换稳。若能在刚发现事故苗头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则可以大大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失。注浆即是补救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彦  郑毅  陈琳 《防化研究》2007,(3):28-34
介绍了国外经典的核爆炸放射性沉降模式,包含了DELFIC、WSEG系列、KDFOC系列、SEER系列、DNAF系列和EM-1。同时列举了各种模式在主要物理过程中的区别,包括了云的初始化、粒子分布、沉降机制,放射性活度和剂量率的转化、放射性衰变和传输过程。最后简述了目前核爆炸放射性沉降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