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永新学生队     
1951年年初,时任新疆军区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五师政委的贺振新回到阔别近20年的家乡江西永新。他受上级的委托,通过永新县委、县人民政府,动员这个老革命根据地的知识青年参军,到祖国边陲开发建设新疆、保卫国防。  相似文献   
2.
刘岩 《军事史林》2014,(10):26-27
2014年5月6日,《解放军报》发表《我军历史上三次知识青年从军潮》一文称,“抗美援朝时期:十万学生兵,披上新戎装……”文中“十万学生兵”的数据不够准确,不是10万,应是30多万.这个时期参军知识青年的确切数字,总干部部副部长赖传珠,1953年12月在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上,向参加会议的军委、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直属院校的主要领导干部123人,做过负责任的汇报.他说:全军抗美援朝“三年来共接收知识分子337383名”.其数字具体到了个位,说明统计的准确性.据此,笔者特将抗美援朝期间,全国招收知识青年报考军校的入伍情况,做一概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两次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福建首期青年远征军的征集并不理想。二期青年军的报名应征人数达1.6万人,位列全国第二。福建省青年军集中整编为第208、第209两师,分驻江西黎川、福建上杭集中训练。日本投降后,该批青年军于1946年夏大部复员。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对于振奋和鼓励民众抗战精神,转移社会风气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1944年秋,国民党政府打破常规,发动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从军,即所谓“知识青年从军”。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本文将详细地阐明这场运动起因,发动经过及青年军编练等项内容,以增进广大读者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一、青年军发动之缘起国民党政府原来颁布的征兵法规定,凡在学青年,皆在免役之列。但到了1943年却将兵役法中相关条款加以修订。翌年秋天便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国民党政府前后这一令人瞩目的改革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首先,兵源极度匮乏是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客观原因。抗战末期,由于国民党政治腐败,经济…  相似文献   
5.
抗战之初,国民政府贯彻蒋介石的"战时须作平时看"教育方针,并未大规模地征集知识青年从军参战。抗战后期受形势所迫,蒋介石遂发起规模浩大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推动蒋介石改变初衷的原因为:向军队补充高素质人才,重树民众对政府信心,整顿国民党的组织;积蓄力量准备内战等。运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蒋介石所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大批爱国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和各根据地,他们成为中共抗日武装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政工干部的重要来源。这批知识青年本身文化程度并不高、所受军事教育有限,但是通过在抗大学习等方式接受了教育,并经过了战争的实践与大生产运动等锻炼,促成了中共军队"知识青年工农化"目标的实现,推动了中共革命的胜利。而各根据地积极调动知识青年与小学教员的积极性,他们在中共基层武装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巍巍丰碑,天山仰止。在共和国两部,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新疆石河子垦区,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伟人丰碑——周恩来总理纪念碑,成为激励祖国各地复转军人、大学生、知识青年支边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各族人民心中的丰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