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特种侦察兵素有“军中精英”之称,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必须经受住常人难以忍受的磨炼。初秋时节,在川西高原成都军区某部野战演兵场,一支特种侦察分队正在这里挑战生理和心理的各种极限。  相似文献   
2.
刘伟 《防化学报》1997,8(2):57-61
高寒山地地形复杂,防化混合排对高寒山地进攻战斗中的攻击群实施防化保障具有山地战斗独有的特点,所以,保障的部署,方法,都应依据山地的特点,灵活进行。  相似文献   
3.
西南边境高寒地区环境恶劣,做好在该地区抗敌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必须做到:准备充分,以把握后勤保障的主动权;审时度势,以实施集中控制下的灵活指挥;多手并举,以增强保障效能;搞好防护,以确保后勤保障安全顺畅。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列的几点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所有压制武器的要求。但是,在高寒山地作战条件下,这些要求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相聚·离别     
边关也有浪漫。春节期间,乌鲁木齐市林垦外国语学院教师窦瑞琳,克服高寒缺氧,翻越数座冰山,来到海拔4700多米的红其拉甫边防连,同丈夫满春潮相聚。向文军/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你在边防,阿拉套山就是我永远的牵挂!"春节刚过便要下山的邱令蓉,流着眼泪与爱人新疆军区玉科克边防连电台台长、四级军士长邓兵相拥道别。吕凤君/摄  相似文献   
6.
你的阳光是自由的它照见了你的青草你的石头和可可西里最神秘的一滴水你的歌声乘风而来它听到了空旷的呼唤与美丽的呼吸在可可西里,一匹藏野驴把起伏的山冈草地交给远方把远方交给自己它的歌唱在不断的奔跑中归于寂静迎面而来的山峰在梦中变成了飞翔的念头和更轻更薄的诗行——题记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大多数动物都以长长的绒毛抵御寒冷,而其绒毛颜色也多以黑色和灰色为主。但有一种动物却以其艳丽的色彩和动人的体型吸引着一批批的摄影爱好者。它就是藏野驴。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片常人难以抵达的秘境,加上"军事重地未经许可不许进入"的限制,它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地处大凉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中,是中国西南战区最大的野战训练场。在我三天的苦苦等待之后,雨停了,天开了,一扇神秘之门终于向我敞开——成都军区西昌训练基地,隶属于成都军区司令部,是整个西南战区最大的高寒山地野外训练场:训练区域分为五个训练场,我要去的是最具西南山地典型地形、地貌的瓦吉木训练场,海拔在2300米到3200米之间。从基地组建开始,这里就被演习驻训部队用许多军事术语和数字标高赋予了它新的名称,3036阵地、高  相似文献   
8.
影响41名官兵报考自考和成人教育,引发学习成才热潮:带动3支服务队数十人走进草原,把党的温暖送进高原藏乡;激荡上百名官兵转变观念,艰苦不畏苦、苦中有作为。如果这样的正能量是一名战士所有,你可能心有疑虑,那就让我为你解答——深秋的清晨,海南草原薄雾弥漫,高原大地一片沉寂,起床号还有半小时才响,兰空某场站卫生队班长王雅银已经早早起床,冒着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徒步赶往设在卫生队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诊室……  相似文献   
9.
放心吧,爸爸。我一定会把边防线守好、看好的。我一定不让你失望……今年1月15日,对于农五师87团畜牧公司哈萨克族职工斯卡克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他光荣退休了。退休前,斯卡克忽然觉得,要离开自己坚守了40个春秋的阿拉套山和巡逻了40载的边防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让斯卡克感到无比欣慰的是,儿子别里泉特在父亲退休当天接过了这一守边、巡边、护边的接力棒。这一天,斯卡克特意领着别里泉特和家人,端着他家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文摘     
《兵团建设》2007,(6):50-50
知识窗何谓“软实力”“软实力”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