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坝铸雄风
引用本文:王健根,甘治平.高坝铸雄风[J].中国民兵,1990(11).
作者姓名:王健根  甘治平
摘    要:去年12月29日,黄云水库大坝胜利竣工了。全南县委副书记周长才此时特別激动。他手提两瓶用自己两个月工资买来的贵州茅台,快步流星登上黄云电站水库大坝工地。他要为建设电站水库大坝立下汗马功劳的民兵们举杯庆功,向大坝的建设者们鞠躬致敬。这一天,周副书记与民兵小伙子们尽情“闹”到深夜。周副书记今日为何这样高兴? 部长郭华率领,在上工地的第一个月,就首创了人平1.2立方米的砌坝纪录;其他三个施工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施工速度表形成了波浪状态,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民兵上阵的第一个月,大坝就上升了3.5米,进度等于民工队的7倍。你瞧,这位体壮如牛的小伙子,竟然一人扛起了两袋水泥。他叫陈初仁,是龙源坝乡前岗村基于民兵。他说自己力气大,体力强,硬是将原来由两人完成搬运水泥的任务1个人接了下来,一天搬运八九吨水泥,而报酬没有增加一分,同其他同志一样是每天8元。但他说:“我乐意!”施工最紧张的关键时刻,作业点上的卷扬机突然坏了。电站工程指挥部立即出100元请来几个民工,将一台新卷扬机从坝谷抬上作业点。然而,几个民工抬头看看,感到作业点高达40多米,上去的通道又不足3尺宽,个个摇头:“这个钱我们赚不了!”正在施工的2队民兵见此情景,不讲价钱,不怕危险,齐心协力把卷扬机抬上了作业点,保证了施工正常进行。更有那些无私奉献者的感人事迹,令人难以忘怀。施工期间,小木乡田心村基干民兵郭忠礼家接连发生不幸,母亲病逝了,不到半个月,爱人生小孩后又不幸去世。他请了几天假,回家处理完丧事,将不满月的孩子托付给嫂嫂抚养,又上了工地。民兵林家辉参加工地施工期间,正值爱人分娩。他是技术骨干,离不开,怎么办?他把爱人钟云娣接到工地分娩,与他住了两个月的工棚,坐完月子后,他爱人也参加了建设者的行列,为大家洗衣做饭。要问民兵们为啥甘愿在工地吃苦,除了为家乡争光的责任感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动力在激励着他们,这就是:干部的模范作用。就说工地总指挥、县人武部长廖彩顺吧,他不是本地人,可为大坝建设出的力并不比本地人少。队伍刚拉上工地那天,廖部长的爱人到外地出差1个月后从赣州来到全南,部里的同志都知道他们两地分居,相聚一次不容易,催他下山陪几天。但廖部长说:“我是总指挥,战斗还没打响,怎么就后撤了呢。”他只给爱人通了个电话,就算相会了。施工3个月,他跟民兵们一起,住工棚,吃大锅饭,干活三班倒,掉了几斤肉。再说副总指挥、政工科长黄纯芳吧。谁不佩服他那股“拼命劲”。黄科长自始至终带领民兵建大坝,既要跟班作业,又要负责工地的计划安排、工作协调,还兼管机械、板车的修理。一天从早忙到晚,只睡四、五个小时,本来身体就不好,因劳累过度,肠炎、腰痛病又患了,部长廖彩顺“命令”他回县城去拍个片子检查一下,住院治疗治疗,但他下山休息了2天,感觉稍好又来了“拼”劲,带着病又上了工地。上江乡人武部长周早良,患有肾结石病,常常疼痛,有几次疼得在床上打滚,大家都劝他住院治疗休息,可他却说,这是慢性病,死不了。一直顽强地坚持在工地上。难怪大伙都叫他们“拼命三郎”。人们知道,无论是人武干部还是专武干部,他们虽然没日没夜地同民兵一起奋战在工地,但除了基本工资和1.5元下乡补助外,并无其它额外报酬。民兵们说,干部们为大坝建设尽心尽责,我们更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历时两个冬春,几经风霜严寒,黄云电站水库大坝终于建成了。这座长146米、高45米的双曲拱形大坝,浇注了民兵们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如今它巍然屹立在桃江上游,将使世代流淌的桃江水变成2500千瓦的电力资源。造福于一方,使全南人民从此跨入了电气化的新天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