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云  丽阳 《环球军事》2009,(10):56-57
抗日战争时期,在湖南进行的会战占全国正面战场会战的约1/4。日军先后投入兵力60余万人次,伤亡20多万人。中国守军广大官兵则浴血奋战,顽强抗击,包括一批军、师.团长在内的10余万湘籍官兵英勇捐躯,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10月27日,湖北武汉被日军占领后,地处内陆的湖南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行动中规模最大、声威最壮、持续时间最长的省份之一。其间经历的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更是等震惊中外的四大著名战役。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军,捍卫祖国的尊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湖北抗日作战可分为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于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5日进行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此次会战,是抗战以来投入兵力最多,牺牲最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次战役。日军在作战中损失惨重,军力顿挫。中国的抗战由此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侵占武汉后,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威  相似文献   

3.
关麟征部与徐州会战台湾张晴光徐州会战乃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国军同日军进行的20余次大会战之一,在抗战史上占有显著地位。关麟征之第52军亦奉命参加了此次会战。是时,该军隶属于汤思伯之第20军团,下辖第2师(师长郑洞国)、第25师(师长张耀明),全军2万余人...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作为正面战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力迟滞了日军的疯狂进攻,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海军爱国官兵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面对强敌,英勇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他们的无畏精神和历史功绩是不应该被人们忘记的。  相似文献   

5.
1938年10月,武汉陷落,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前两次长沙会战,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纵深长驱直入,可以视为中国的胜利;但从战术上看,中国军队损失更大,双方并未分出胜负。  相似文献   

6.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4个半月。会战在武汉外围的长江两岸、大别山麓、鄱阳湖畔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纵横数千里。会战由中国第9战区和第5战区联合实施,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也是抗日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抗日战争,始终是由国民党战场(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战场(敌后战场)共同进行的。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对日抗战的主要战场。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解放区战场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要战场;正面战场在战争中的作用是极大地下降了,但它仍然是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战场。终其八年,正面战场的广大抗日官兵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伤亡三百余万人,其中不乏一首首悲歌壮曲。正面战场的奋斗和牺牲,它对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反侵略战争史上自有其应有的地位。然而,就战场作战的结局而言,除了少数战役曾获  相似文献   

8.
地雷作为一种战术性防御武器,在抗日战争中曾给侵华日军以极大的杀伤。特别是在华北敌后战场上,遍地开花的“土地雷”,使日军闻风丧胆,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在正面战场上,两名日本将军踩响地雷、被炸毙命的史实,却是鲜为人知的。这两名日本将军,一名是侵华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另一名是第69师团第59旅团旅团长木村千代太少将。前者是在浙赣会战,后者是在灵宝作战中,分别被中国军队埋设的地雷炸死的。 1942年4月18日,美军为对日军偷袭珍珠港进行报复,派遣16架B—25远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等城市后,其中5架没有返回航空母舰,降落在中国浙江衢州等机场。为此,日军大本营决定,调遣侵华日军第13、第11军8个师团,约14万人,于同年5~8月,发动以摧毁供美军使用的机场和打通浙赣线为目标的浙赣会战。酒井直次的第15师团隶属第13军,也参加了这次会战。  相似文献   

9.
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Alexandervonfolkenhausen)是南京国民政府聘任的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他于 1 934年 4月来华 ,1 938年 7月返德。在华任期内 ,正值日本侵华日亟 ,到全面抗战中的武汉会战开始之际 ,他参与了南京国民政府准备抗战和全面抗战初期的指挥 ,他的行为对正面战场的战略影响甚大 ,本文试以史料叙述之 ,或许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研究有一些帮助。一  法肯豪森于 1 878年出生于德国北部鄂尔敦堡城一个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报考陆军军官学校 ,毕业后入德国陆军任少尉军官。 1 90 0年随八国联军德…  相似文献   

10.
1939年8月,正当日寇凭借优势装备在中国大地上猖狂攻城略地、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时,我八路军115师却在山东鲁西梁山地区以劣势装备和与敌大致相等的兵力,将一支装备优良的日军大队(营)予以全歼,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以不是绝对优势兵力歼灭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模范歼灭战"。 骄狂冒进的扫荡之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依靠强大的战争机器在一年多时间里就侵占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使其作用的发挥与其执政党的地位和拥有200多万人的军队并不相称。1937年7月~1938年10月是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为粉碎日本法西斯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参加了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保卫领空,支援陆军作战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战绩,为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长期来由于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研究不够,对空军的研究更缺,致使这部分史实付欠诸阙如。本文试图就抗战时期中国空军作战问题作一些探讨。谬误之处,祈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3.
大事备忘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10月,中国军队第二次抗击侵华日军进攻长沙的作战。日军为解除中国第9战区对武汉地区的威胁,企图在汩罗江以南长沙以北地区消灭第9战区主力。1941年9月,第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4个师、4个支队、2个飞行团及海军一部,共11.5万人,分两路向长沙发动进攻。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军、1个挺进军、2个飞行大队,共30余万人,利用有利地形与既设阵地,逐次抗击,企图谤敌于汩罗江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予以歼灭。  相似文献   

14.
早在古希腊时代,一次日全食让吕底亚人和美地亚人之间持续6年之久的战争戛然而止。同样,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也发生了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日全食,这一天象奇观不仅让湘鄂大地的一些中国老百姓产生了惊慌,而且也给日军官兵心理上蒙上了阴影,造成战斗力突然下降,作战行动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正面战场初期的战略作战方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战争初期,中国正面战场的战略作战主要方向和作战重心,经历了由华北转变至华东的演变过程。以淤护会战的全面展开为标志,改变了以华北战场为主要战场的战略格局。正面战场战略作战的主要方向,在此后的一个时期内转到了华东,东战场由此上升为主要战场。这是一个带有战略全局意义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发生的,又是经过怎样的作战过程而形成的?它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和作用?如何评价中国统帅机关在这一重大变化中战略指导之成败得失?长期以来,海内外史学界中对这些问题存有颇多歧见,至今仍是众说…  相似文献   

16.
一、正面战场作战研究的史料运用近几年来,有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史的各种著作,大批出版,报刊杂志也发表了不少见解精辟的文章,而且还有了(抗日战争研究)这样的学术专著。我以偶然的因缘,加入厂正面战场作战史研究的行列,拜读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深受启发,得益匪浅c但在学习中对有些著作的史料选用,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谨就教于方家。有的著作、特别是记述正面战场战役战斗的某些报导文学性质的著作,不少内容是按照台湾官方出版的有关抗战史籍撰写的。但台湾绝大多数官方著作,不仅对抗日战争总体格局的叙述不…  相似文献   

17.
中国部分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 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 第25集团军同日进攻香港。9日,中国政府正 式对日宣战,并调集军队反攻广州,日军中国 派遣军为牵制中国军队,策应香港作战,令第 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4个师、2个旅、 3个支队及航空兵一部共12万余人,向长沙方 面发动进攻,企图在汨罗江两岸歼灭第九战区 主力。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 师、1个挺进军、1个飞行大队等30余万人, 采取逐次抗击,诱敌深入战法,拟在捞刀河、 浏阳河之间地区包围歼灭日军。  相似文献   

18.
1938年6月至10月,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个省的广大地区内,中日双方的军队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会战,即武汉会战。这次会战历时约五个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一、会战双方的作战企图和参战兵力武汉位处江汉平原之中,居长江与汉水之交,扼京汉、粤汉两铁路的交接点,是我国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南京失守后,武汉又是国民党政府的临时首都,事实上成了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所以,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遂决定分兵两路,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西进,南北合围武汉,采取以攻占武汉为主,消灭国民党军队为次的作战方针。进攻武汉的日军为华中派遣军所属第2军(辖第3、第10、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和第11军(辖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师团、台湾旅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敌后战场上1939年11月河北涞源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发射迫击炮弹,炸死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早已广为人知.然而,在南方正面战场上1942年5月浙赣战役中,国民党军浙西部队巧埋地雷阵,炸死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却至今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刊首语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民族的抗战。它既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浸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世界人民反侵略战争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而兴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