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雷 《国防科技》2002,(1):75-78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自杀式”爆炸、导弹袭击事件接二连三,世人企盼的巴以和平梦想再次被枪炮声击碎。为什么巴以恩怨难了?和“谈”难和?纵观巴以冲突的历史,不难看出其症结之所在。 最棘手的后遗症——难民问题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是几次中东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中东战争的产物,也是阿以冲突迟迟得不到全面和彻底解决的一道难  相似文献   

2.
百年巴以冲突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制造了波及整个中东地区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形成了现代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政治难民潮。据联合国高级难民署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2600万难民,而巴勒斯坦难民是其中最大的难民群落,总数接近350万。从第一代难民的出现到目前已经有52年的历史,接近三代人。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10月7日,第四次中东战争50周年之际,巴以新一轮大规模武装冲突爆发,冲突已经持续至2024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截至2024年1月,冲突已经造成加沙地带超2万人死亡、近6万人受伤。本轮巴以冲突是半个世纪以来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爆发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其对加沙乃至中东地区的局势都将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8月27日,以色列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向设在约旦河西岸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总部进行了导弹袭击,杀害了“人阵”总书记阿布·阿里·穆斯塔法。作为5名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成为去年9月以巴冲突再次爆发以来被以军暗杀的巴勒斯坦最高级别的政治领导人。以巴双方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骤然升温。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称得上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无时无处不见恐怖主义张狂的痕迹,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政治瘟疫。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有关各方往往通过恐怖手段实现其目的,中东也成为世界上恐怖活动最猖撅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东恐怖事件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暗杀、爆炸、劫持飞机、绑架人质事件屡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以恐怖反恐怖 恐怖主义对以色列来说,是一柄双刃剑。以色列自认为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但  相似文献   

5.
许准 《军事历史》2006,(9):14-19
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像中东地区这样动荡不安、战争频仍。曾是古代文明摇篮的中东,充满了刀光剑影。本是热爱和平的中东人民,充斥着敌视仇怨。古老的中东大地尸堆成山,血流成河。人们不禁要问,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是如何结怨的?犹太民族为什么要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谁是巴勒斯坦人?他们原先的家园在哪里?他们后来又是怎样沦为难民的?巴勒斯坦——这正是引起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为了向外扩张并压制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对埃及等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阿方被迫实施反击。战争中,由于以军先发制人,实施空中突击,致使阿方损失较大,失去了战场主动权。8月至11月,埃、约、叙先后同意停火,随后阿、以双方小规模冲突不断。1970年,双方实现停火。这场战争,以方亡约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辆、飞机40架;阿方亡4300余人,损失坦克约960辆、飞机440余架。第三次中东战争…  相似文献   

7.
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由国际调解人起草的中东和平计划已经递交给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他还敦促巴以双方“立即停止暴力并重返和平之路”。布什在由白宫发言人阿里·弗莱合宣读的声明中说:“该‘路线图’是实现两个国家——安全的以色列和自立、和平、民主的巴勒斯坦——共存这一前景的起点。”布什说:“它是逐步在中东实现永久和平与安全的框架。” 经过几个月的耽搁,旨在恢复中东和平  相似文献   

8.
9月30日,在以军“解除”对阿拉法特的围困、和平僵局依旧的情况下、以巴冲突进入第3个年头。在整整两年的冲突中,2300多人失去了生命,2.4万多人流淌了鲜血。惊回首,人们看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清单,也是一幅令人扼腕的经济社会灾难图。 在过会两年中,特别是在沙龙去年3月执政以来,以色列飞机、坦克、装甲车和推土机不断开进巴控区,对巴勒斯坦城市实行长时间封锁和戒严,直接造成172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近2万人受伤。 在这两年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制造了102起针对以色列的自杀性爆炸和难以数计的枪击事件,共造成623人死亡、4500多人受伤。这些伤亡人员绝大 冲突给以巴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以色列官方估计,两年来的冲突至少给  相似文献   

9.
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以色列国家在中东地区树敌颇多,导致其爆发战争屡见不鲜,仅仅大型中东战争就打了5次之多,其中小规模战争更是频繁不断,迄今其有“中东的超级大国”和“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之称。可以这样说,这个“荣誉”是以色列国家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尤其是以色列在对待巴勒斯坦解放运动这一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招致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以阿多次  相似文献   

10.
中东战争,一般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进行的五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因发生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故名。又称阿以战争。这五次战争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大国插手的背景。  相似文献   

11.
继纽约中东问题四方会谈后,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7月19日又在华盛顿与埃及、约旦和沙特阿拉伯三国外长就中东问题进行了磋商。阿方官员会谈后向新闻界宣布,在如何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美国领导人与他们在磋商中达成了一些共识,双方立场已比较接近。 约旦外交大臣马阿谢尔说,布什在与他们会谈时数次强调美方要争取在3年内彻底解决巴以冲突,帮助巴勒斯坦人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马阿谢尔说,美方的这一态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想”。他说,对中东地区最近发生的自杀性爆炸事件,布什在会谈中没有像以往一样只强调巴勒斯坦人应该首先停止针对以方的“恐怖”活动,而是申明以色列也应为解决冲突承担  相似文献   

12.
谭正平 《环球军事》2014,(15):13-15
截至2014年7月21日,以色列“护刃行动”进入第14天。巴勒斯坦卫生部门证实,至少有53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200多人受伤。以方则证实,冲突造成18名以色列士兵及两名以色列平民丧生。双方伤亡如此悬殊,归根结底就是以色列海陆空三军投入先进武器装备进行协同打击,而哈马斯投入的武器大部分是土制火箭弹,但也有无人机、部分反坦克导弹引起世人关注。本文将对冲突双方所投入的兵器进行有侧重点的盘点。  相似文献   

13.
2000年9月以来,中东地区最主要的矛盾——巴以矛盾恶化以来,中东形势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双方的军事力量成为关注点之一。在中东地区以色列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巴方有什么呢? 根据1993年巴以双方达成的《奥斯陆协议》,巴方可拥有一支能够在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控制下确保公共秩序和内部安全的警察部队,并在临时协议中明确了这支警察部队的运作框架和权限,同时,协议也提出要组建一支由巴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直接领导的部队。巴勒斯坦警察部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在巴以双方谈判过程中,以色列坚持巴方不应拥有军队,但可以用“强有力的警察”来替代,因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警察部队的组成除了民事警察之外,还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军队成分,所以说巴警察部队实际上亦警亦军,其组成也就相对复杂。巴警  相似文献   

14.
中东地区自战后以来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局势长期动荡不安,一直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问题的主轴是阿以矛盾,实质是巴勒斯坦问题。 海湾战争给阿以矛盾的和解带来了历史机遇。于是就有了1991年的马德里和会。后经挪威的斡旋,巴解和以色列进行了17次直接秘密会谈,终于在1993年8月20日达成一项协议——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实现巴勒斯坦人自治。紧接着9月13日,双方又在华盛顿签署相互承认的和解协议。巴以矛盾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和解是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和解使中东和平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因而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1月15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终于就举世关注的希伯伦问题达成了协议,随后巴自治政府和以政府内阁批准了这一协议。这样,巴以关于希伯伦问题的长达4个月之久的马拉松谈判宣告结束,一度笼罩在中东上空的阴云消失散去,和平的曙光初见倪端。 希伯伦是障碍巴以关系的焦点之一 希伯伦,是约旦河西岸的一个面积不过10平方公里、人口仅12万人的巴勒斯坦小城。它距圣城耶路撒冷40公里。别看它城市小,但却是中东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宗教城市。城中有著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大多数人把1973年10月发生的先有埃及、以色列,后有叙利亚参加的那场战争叫做第四次中东战争,因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中东地区发生的第四次战争。中东地区原是西欧人的地理概念。他们把西欧东部能欧、亚、非交接地区称为近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正在上演一场新型战争。这场战争的武器不仅有F—16和自杀式炸弹,而且还有尿布和奶嘴! 中东局势越来越令人担忧是否会爆发新的中东战争。其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已经上演了一场新型战争,这就是人口大战。在巴勒斯坦人看来,以色列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巴勒斯坦人只有“小米加步枪”,巴勒斯坦民族要想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生存下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多生孩子。  相似文献   

18.
语言就是一种武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正在就停火协议进行谈判。以巴之间积怨之深单从双方的言词就可以看得出来。即使双方使用相同的词汇,却也不能代表相同的意思! 一场文字战争 按以色列总理沙龙的解释,“停火”是指巴勒斯坦所有针对以色列人袭击行为都应该停下来,而以色列的军队不放弃用攻击直升机杀害巴勒斯坦人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大胜、阿拉伯国家惨败而告终。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一直希望寻求机会收复失地、一雪前耻,而战后的中东国际局势也开始出现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的新变化:以色列外交在1973年前后陷入困境,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在70年代开始成为左右中东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美苏的中东政策引发的国内外压力推动了埃及等国战争决策的制定,并精心备战;以色列沉醉于上次战争的巨大胜利之中而麻痹轻敌,尤其是情报工作也出现了重大失误。这一系列中东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因素,最终促成了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20.
声音     
《环球军事》2009,(3):5-5
“中国政府对当前以巴冲突不断升级表示严重关切。令人遗憾的是,安理会1月8日通过的第1860号决议迄今没有得到落实。当前最重要的是有关方面全面遵守安理会决议,立即实现停火,以色列从加沙撤军,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停止发射火箭弹,人道救援物资无障碍地进入加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