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两所闻名中外的军事学校,这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广州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这两所军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曾称颂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映辉,彼此竞美的。”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革命军队的摇篮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创办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最初决策创建黄埔军校的是孙中山。孙中山先生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几十年,因…  相似文献   

2.
最后的黄埔     
本文向读者披露的是黄埔军校在大陆最后一期鲜为人知的经历。 从1924年在广州黄埔岛正式创办黄埔军校到结束,一共办了23期,毕业生超过30万人。黄埔军校随着蒋氏王朝的崩溃也  相似文献   

3.
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教育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共合作时期创建的黄埔军校,其教育实践凝结着国共两党在建军历程中办校治学育人的宝贵经验,体现了对军事教育及军队建设本质规律的深刻认识及准确把握。本文着重分析了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教育的创新实践及黄埔军校教育的基本规律,探讨了黄埔军校教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女生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正规的军事政治学校中接受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女兵队伍。她的诞生在中国军事史和妇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女生队的概况,社会背景特点以及其军事教育、政治教育、实践教育和军人日常养成教育的状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刘志丹同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炮兵科。大革命失败后,他积极组织革命军队,为发展和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刘志丹同志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青年时期,响应党的号召到黄埔军校学习军事,决心“走最艰难的路,挑最重的担子,过最紧张的生活”。在黄埔军校结业后,他参加了东路军的北伐誓师,  相似文献   

6.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的革命军官学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产物。它培养了众多的军事和政治人才,其中有的成为中国共产党著名  相似文献   

7.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州岛,故又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首创了崭新的革命制度,培育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建立了新型的革命军队,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在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这就是驰名中外,彪炳史册的“黄埔军拉”。然而,曾负“西北黄埔”或“第二黄埔”之誉的西北中山军校和中山学院,却鲜为人知。这两所学校同样是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的产物,它们为共同组建革命军队,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在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故应当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1924年6月16日,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以后该校几易校名,到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败退时最后一期为军校第二十三期。  相似文献   

10.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改组国民党后创办的一所训练革命军官的学校。由于其初创时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以黄埔军校的创建也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大力支持,应该说共产党与黄埔军校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比如,周恩来曾当过政治部主任,恽代英、萧楚女、叶剑英、聂荣臻、熊雄等先后任过政治教官,军校学员中亦有许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后来我军开国的2位元帅、3位大将、8位上将、6位中将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黄埔前4期堪称国共合作的典范。而在此期间,毛泽东同志也曾和黄埔军校有过两次“亲密接触”。负责上海地区考生复试1924年…  相似文献   

11.
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 中央军委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因为对军事斗争缺乏认识,最初几年主要是开展工农运动,所以党内没有军事机构。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以后,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广州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党开始介入军事斗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便于开展黄埔军校的工作和加强对广东地区军事斗争的领导,中共广东区委建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前,这是二所国共合作的革命的军事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黄埔港的长洲岛上,故適常称为“黄埔军校”。该校从1924年6月开办至1927年4月间,先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军人》杂志,是大革命时期以黄埔军校为主体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会刊。实际上,该刊是中国共产党在军校和军队内进行政治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理论阵地。创办时间虽仅有一年余,但在这一时期正值中国政治舞台异常活跃的年代。上承第一次国共合作后黄埔建军;中贯两次东征、平定杨刘、孙中山逝世、沙基惨案、廖案、西山会议派、国民党“二  相似文献   

14.
熊雄在黄埔军校二三事熊巢生熊雄(1892~1927),江西宜丰人。原名祖福,号中和,字罴士、披素。国民革命军将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著名军事领导人。1925年9月上旬,熊雄等20余人从苏俄红军学校学习结束后,经海参威回到上海,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军队的党代表制度,始于广州黄埔的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这是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共同创办黄埔军校的具体成果。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后,中国工农红军把这一制度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较多地注意到中国工农红军的党代表制,对其渊源的探讨却很不够。本文试图对中国军队党代表制的建立、演变发展及其历史作用,作一粗略的勾勒,以同大家交流和探讨。   一、从黄埔军校党代表到国民革命军党代表的演变发展   孙中山自辛亥革命失败后,认识到:“只有革命党的…  相似文献   

16.
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开始的,党在大革命时期所从事的军事工作,往往不为人们所注目。然而我党最早直接从事军事工作则是从大革命时期开始的。我党在大革命时期所从事的军事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战争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刘岩 《军事史林》2006,(11):21-23
《军事史林》2006年第8期发表《人民解放军中的"双料"将军》一文,介绍了解放军中的"两国将军"、"两军将军"和"两度将军",现再补充一组"两期将帅".所谓"两期",就是两个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曾获得过将军或元帅军衔称号者.人民解放军中具备这种条件者较少,大将中只有一位,主要集中在元帅一层,他们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部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长篇壮丽史诗。我党从建立之日起,就开始了武装斗争的探索,一些领导人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都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大革命时期,李大钊在北方地区领导的国共两党的军事工作,意义深远。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之际,由军事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发行的《李大钊的军事活动》(军事科学院军史部萧裕声研究员著)一书,即是近年来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李大钊军事活动的一部力作。其特点是:一、思路创新,为研究我党早期的军事活动拓展了新的领域。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群星谱中,有这么一位传奇式人物,他就是陈赓大将。从大革命时期的“黄埔三杰”,到中央特科的行动队长;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戎马战将,到志愿军的主要指挥者之一;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到共和国的大将,陈赓将军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给人们留下许多英雄故事。这里说的是1950年陈赓率中国军事顾问团赴越南支援越南人民抗法斗争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是一位对中国、特别是对蒋介石的发迹地黄埔军校十分感兴趣的著名记看。1955年3月19日,他到台湾访问了正在养病的蒋介石,蒋向他介绍了自己“为了建立中国统一政府的漫长斗争生涯”,其中谈到黄埔军校。蒋对办兹贝格说:“黄埔时期,我有许多杰出的学生。”并指着一位台当局要员说:“他就是黄埔三杰之一,我的前‘交通部长’、现‘总统府国策顾问’贺衷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