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人执著一点,做事认真一点,做官严格一点",这就是"酷"班长经常挂在头口上的一句话。他正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一句草根名言。"酷勇强"真名库勇强,现任海军某弹药修理试验站勤务连警卫班班长。因为身材魁梧,偶尔出现几次与"酷"有关的事情,加上"库"与"酷"字谐音,因此战友们都戏称他为"酷"班长。名如其人。虽然当兵才第三年,可他却用实际行动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酷"、"勇"、"强"。首先说说"酷"的造型。当兵第一年的时候,他是警卫班的一名战士,主要负责大门岗的执勤。别人执勤,  相似文献   

2.
正与战士肩并肩训练、心贴心交流、碗碰碗就餐、铺挨铺睡觉,被官兵亲切地称呼为"盂老兵",他就是武警北京市总队副政委、原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孟鸣,到总队二师一支队十六中队当兵期间,他的轶事在战士们中广为流传。"大家以后叫我老兵就行"一支队十六中队轰动了。这天,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孟呜到中队当兵,中队担负中央电视台警卫任务,各级关注程度高,领导检查指导多,但正师级领导于部住班当兵还是头一回。"首长,您辛苦了!"孟副主任来到中队,支队长梁黔生、政委甘勇已经  相似文献   

3.
战友沙龙     
《解放军生活》2012,(5):58-59
连队传家宝连队: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三营十连传家宝:老爷岭小组战士用过的木勺、木盆、木铲、木枕头。坐落在长白山脚下的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三营十连,曾被授予"勇于吃苦奉献红旗连"的荣誉称号。多年来,连队党支部始终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作为传家宝,数十年如一日,涌现出众多英雄  相似文献   

4.
正徐垚,一米七○的个头,白净的面孔,跟战士谈起心来,总喜欢引用几个典故,所以就得了个"白面书生"的雅号。可是,在不少官兵眼里,他可是一位"黑脸判官"。因为他是大队的警卫排排长,负责日常的军容风纪纠察。警卫排不仅担负大队的营门岗哨勤务,而且还负责营区官兵的军容风纪纠察。严整的军容、笔挺的军姿、标准的齐步,警卫排战士的站立行走,总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带机关同志调查了全区警卫分队建设情况.总的看,各级党委和机关普重遍重视加强警卫分队建设,警卫分队总体状况比较好.近几年在警卫分队涌现出赵汝清、颜光等在军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先进人物.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警卫分队建设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一是从观念看,过去习惯上认为警卫专业没有技术,现在渴求成为警卫专业人才.虽然仍有不少同志认为与航空兵场站各类人员相比,警卫分队是任务重、条件差、技术含量低、提干和改志愿兵难的岗位,有的不安心本职,想调换工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状况的变化,一些地区对保安方面人才需求量增大,出现了不少战士渴求强化警卫技能训练的新情况.以前,习惯上认为警卫专业不是技术,现在人们的观念已发生变化.据光福场站对1990年以来警卫连退伍的60名战士调查,有30名被保安部门录用.因此,不少警卫战士已认识到警卫技能也是一种技术,他们自制沙袋、杠铃等训练器材,  相似文献   

6.
1999年暮春时节,笔者从北京前往杭州去寻访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保卫彭德怀板门店谈判外围警卫任务的老战士、特等功臣马万新。马万新?何许人也?从师史的记载中,我们得知:他是太原战役中成长起来的全国战斗英雄,他的名字已和西北野战军第19兵团紧紧地连...  相似文献   

7.
连队传家宝     
正连队:沈空某场站警卫连传家宝:党中央授予的"忠诚的警卫战士"锦旗坐落在长白山脚下的沈空某场站警卫连,始建于1948年11月,其前身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直属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206师616团。1949年3月5只至13只,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在西柏  相似文献   

8.
24年前,他为了一句承诺,辞去连官开办家庭林场;24年来,他带领全家6口人,痴心地固守在全国著名风口阿拉山口的艾比湖畔植树造林;24年后,进入暮年的他,仍然为了那句承诺,一如既往地坚守在风口前沿……卢明锡,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绿化先进个人,"2006感动兵团年度人物"候选人。卢明锡就是这样一位执着的汉子,在极其严酷的荒原环境中践行着一名兵团战士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硬是在风口下筑起了一道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履行着自己的承诺。  相似文献   

9.
正兵团有改革的传统,其事业就是说明;兵团有开放的"履历",其成果就是印证60年前,一支英雄的部队跟随王震将军一路风尘,进驻新疆。自此,新疆的屯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队伍,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回眸光辉历程,瞩目今昔巨变。60年后的今天,兵团如何通过自身改革,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在新时期更好地履行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兵团人给出的回答是:改革开放,栉风沐雨,坚定前行。  相似文献   

10.
请战友们爆料围观写信: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8号《解放军生活》杂志刘金标(100081)邮件:xiapuljb@sina.com电话:010-62196567(李生垒)济南军区某部:"替补专业户"受欢迎济南军区某部勤务连公勤班上士姜卫,素质好,服从意识强,一年来先后代替过警卫班长、保密员、话务员等一共六个岗位的工作,在每个岗位空缺需要人的时候他都能随叫随到,而且干得很出色,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替补专业户"。频繁换岗不讲条件,吃苦受累还没有怨言,战友们说说这样的兵是不是好兵?  相似文献   

11.
正"血火里诞生,风雨中长成,战歌中走来中国民兵……"唱着这支中国民兵之歌,穿着迷彩服,21岁的王华光荣地成为一名兵团民兵。在领导检阅这支队伍时,他自豪地喊出:我是应急连二排五班的一名民兵。他喊得底气十足,因为他庆幸自己成为一名兵团民兵,因为这一称呼赋予了他新的使命和责任,因为这支队伍有着光荣的传统和优良作风。回顾历程,多少兵团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边疆稳定和经济繁荣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12.
编外部队     
最近,在韶关军分区,精神抖擞的执勤战士取代了以往无精打采的看门老头,严肃认真地检查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走进大院,操场上常有七八个战士紧张而有秩序地搞训练。给这个军事机关增添了几分生机。部队整编后,这个军分区在编战士寥寥无几,给警卫、公务以及大院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出于无奈,分区只好雇请了一个老头看大门。机关干部打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兵团人民永远怀念和崇敬的兵团首任政委、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同志不幸逝世。新疆各族人民怀念他,兵团百万军垦战士怀念他。王恩茂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立和发展建立了不朽功绩,他的英名将永载当代屯垦戍边事业的史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来自井冈山,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运  相似文献   

14.
笑脸     
业余导演的真诚某连二班刚刚在军事大比武中喜获第一名,在拍纪念照时,一名战士由于紧张,面部表情古板、站姿僵硬总是难以与全班喜悦气氛协调起来。兰州军区68322部队报道员刘成运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为那名战士“导演”,消除了他的紧张情绪。(孔波摄)  相似文献   

15.
姜蒙 《兵团建设》2013,(16):16-17
在八师、石河子市中心的广场上有一座雕塑——军垦第一犁。恰是这一犁,让兵团迈出了第一步。开拓者们用身躯拉动的犁,是兵团永恒的记忆;恰是这一犁,反映了兵团农业开发之初,军垦战士用身躯拉动的犁,拉动着兵团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正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染红漫山积雪的时候,戍守在中哈边境的九师一六一团十一连已经苏醒。1月15日,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孙龙珍民兵班的12名民兵开始晨训。民兵们身着迷彩服,英姿飒爽,嘹亮的口号声在山谷盘旋。与此同时,在兵团各垦区的冬季军事训练场上,唱响兵团精神暨全员军事训练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他们是生产能手,精通"三化"建设技能,他们也是战士,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17.
1950年,我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七师八○团驻守拜城。同年3月,接到上级指示,伊犁的叛军欲穿越天山,经坑子口峡谷,过拜城逃往国外,命我团在坑子口全歼叛匪。选好地形埋伏好后,我团战士在坑子口埋伏了两天两夜。17日这天,拜城忽然下起雪,纷纷扬扬的雪花给侦察工作带来了困难。但侦察班的战士们凭着  相似文献   

18.
【心语】为了爱情,我来到兵团,后来是军垦战士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从最初了解兵团,到现在亲自参与团场"三化"建设,我决心要留在这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姜传龙【故事】为了她,他放弃了留在父母身边、在城里工作的优越条件。为了爱情,他从布尔津县来到边境团场。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扎根兵团、服务团场,在兵团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19.
正我1995年才随父母从内地来到兵团,对兵团历史知之甚少。这些年在团场工作、生活,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对"兵团精神"内涵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近日读到《当代兵团》新开的"辉煌60年"和"老兵列传"栏目,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了解过去的兵团,知道了今天的绿洲和良田,是由老一辈军垦战士用鲜血、汗水和青春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一名值班警卫,一次偶然的机会翻看到《当代兵团》杂志。一开始我只是很随意地翻看"画里话外"栏目,学到很多当前流行的网络新词、名人名言等,连读大学的女儿都说我变"时髦"了!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当代兵团》的其他栏目,比如"刊中报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