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了“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相统一的思想。我们认为其实质是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军事斗争形态的新变化,树立威慑重于实战的思想。威慑历来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人类的战争史,从总体上说是一部崇尚威慑与实战相结合的历史。本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把实战战略推向了历史顶峰。然而物盛必衰,战争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它登上顶峰的同时,也便是跌落下来的开始。二战后,作为军事斗争的一种形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首次大国之间直接的军事对抗 ,也是战后唯一的大国之间直接军事对抗。战争的实践表明 ,这次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 ,就其对抗的性质、程度和结局 ,对后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有限战争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高控制战争 ,那么朝鲜战争可以认为是高控制战争的始作。本文以大量的历史文献 ,从中美双方对战争目的、战争手段、战争规模、战争范围、战争持续时间和战争代价等方面的控制 ,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有限战争理论在战争中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过程 ,将对人们关于战后局部战争的有限性和战争控制的认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不同的民族、国家会形成不同的战争观、有着不同的战争行为、战略战术思想呢?这些都是战争文化的研究范畴。从战争文化的视角剖析美军的“基于效果作战”理论, 或许可以看到一些从其他角度难以触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丽群 《环球军事》2012,(20):61-63
电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载体,与战争相关的电影体现着人们对战争的审视和思考。今天,战火仍然在一些地方燃烧,战争并没有远离。透过电影的视角反思战争,关注战争中的国家意志、军人、平民、人性……正视战争给每一个个体带来的创伤,反思过去,是为了警示未来。  相似文献   

5.
邢建华  李树先 《国防》2003,(8):39-40
伊拉克战争是本世纪初国际关系中一个重大事件,它不但是一场最有争议的战争,也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双方战争要素“代差”甚为明显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按照各自战争理论,前后进行了多达半年的战争动员准备,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手段之多均是史无前例的。而其间显现出的一些战争动员特点,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 一、多领域展开 高技术条件下,由于信息作战遍布多维空间,贯穿平时、战时,渗透于军事和非军事领域,使之作战形态、战场环境、力量运用、对抗手段等具备了不同于以往战争的特  相似文献   

6.
政治动员是战争动员的基础,在其他各项战争动员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为顺利组织与实施武装力量、国民经济、财政、科技等动员提供了精神动力。战争实践证明,政治动员对国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发挥战争潜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古代战争范例证明,中国是战争政治动员的始祖,我军的政治动员水准更是达到了相当境界。不过,中外政治动员各有千秋。纵观20世纪以来的战争行动实践,概述国外典型的动员方法、手段以及所达到的目的意义,又不失为一方珍贵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国际上有论调认为,中国崛起引发的新一轮大国权力转移也必将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实现。那么,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是否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到底有没有其他路径?面对新一轮大国权力转移,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8.
<老子>一书中包含有非常丰富精彩的军事指导思想.老子虽然认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暂时凭借战争的手段来达到一定有限的政治目的,同时老子也强调不应该对战争进行赞扬,更不能以兵逞强,忘乎所以,而应"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所以老子对战争基本持反对和否定的态度,主张无为而治,"不以兵强天下"、"谦下"的思想,以此而建立不见干戈,安居乐业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9.
贾洪生 《华北民兵》2005,(12):17-17
二十一世纪的战争将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战争的胜负将取决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整体作战效能的发挥。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化战争的需求为标准,建设一支能够动用手段参与战争的科技型国防后备力量,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证。人武系统也要认真学习和运用防空旅的经验,不断推进国防后备力量科技水平的整体跃升。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念大多强调科技动员对战争进程的“助推器”作用。文章从新的视角探讨科技动员在未来战争中的“调节剂”作用,认为科技动员的作用更多地是在调节战争客观需求与科学技术自身固有的矛盾群中显现。从战争目的来看,科学技术将成为未来战争的经济动因;从战争手段来看,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战斗力;从战争节奏来看,科学技术是左右战争进程的推进器;从战争样式来看,科学技术是不同作战样式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吴勇  方圣明 《政工学刊》2004,(10):38-39
一、确立通过战争解决矛盾纠纷的规范。战争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领土资源及意识形态等综合矛盾的产物。矛盾的解决方法也是综合的,可以通过诸如司法仲裁或由国际组织解决等和平方式解决,也可以通过战争解决。法律对特定矛盾纠纷该如何解决进行了规范,对通过战争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战争外观的空中化戴旭(以下简称“戴”):刘将军,您是我军高级将领,也是深受读者欢迎的学者、作家。很多人对您的真知灼见印象深刻。不久前爆发了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战争。您认为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刘亚洲(以下简称“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外观上的空中化,实质上的信息化。这既是这场战争的特征,也是近年来历次局部战争揭示出来的未来战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三、克劳塞维茨论战争与政治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与政治关系的学说 ,不仅是其整个战争理论大厦的支柱 ,而且也是其对军事科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通过“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的著名论断 ,对战争的政治本质作了空前深刻的揭示 ,驱除了长期弥漫于战争和政治之间的层层迷雾 ,使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1 .战争决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克劳塞维茨在其理论巨著《战争论》的开篇就提出了“什么是战争”的问题。在他看来 ,战争的基本要素就是搏斗 ,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也就是说 ,战争就如同两个人搏斗的情况那…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战争对武器装备动员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深入分析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正确判断信息化战争对武器装备动员的要求,对于做好武器装备动员准备,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信息化战争的两大特征未来战争既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又是典型的信息化战争,具有许多新的特点。本文仅分析其最主要的两大特点对武器装备动员的影响。1.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手段判断一场战争是机械化战争还是信息化战争,要看主导战场的武器装备及作战手段。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的一种形态,是相对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而言,在机械化战争…  相似文献   

15.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关于他的战争传说史书中多有记载。这种传说既有历史事实的影子,也挟襄了后人猜测臆想的成分。梳理并分析这些传说,我们发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在其文化源头就具有谋略偏向,此种偏向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兵学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传统兵学文化谋略特质的基石。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涿鹿之战与黄帝的战争传说;二是黄帝战争传说的谋略特质;三是民族军事思维的谋略偏向。  相似文献   

16.
军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一支军队的军事文化是这支军队的血脉和基本要素,是经过长期战争锤炼和情感积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军队的独特精神元素。加强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熏陶,能够有效培育官兵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和创造精神,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赵晓冬 《国防》2002,(10):17-18
现代高技术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调整、规范人类战争活动的战争法,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战争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现代高技术战争使战争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现代高技术战争改变了战争法的适用条件,战争法适用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现代高技术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的质变,与传统战争相比,在军事思想、军事战略、战争样式、作战方式、指挥手段、作战原则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从传统战  相似文献   

18.
丁少武 《国防》2005,(12):18-19
快速动员是战时迅速扩充战争实力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能力的主要途径。信息化条件下的应急作战,战争爆发突然,进程短促,消耗巨大,将使快速动员这一战争实践活动过程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动员时间紧迫。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有代表性的局部战争,持续时间通常在18~78天。由于战争进程缩短,使得动员活动进程也随之缩短。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快速反应、快速动员,直接关系到战局的稳定和战争的进程。二是动员规模有限。由于高技术作战手段广泛运用,使高技术兵器的杀伤破坏力及控制战场范围的能力空前增大,改变了“人多势…  相似文献   

19.
苏联对“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马列主义观点的不同意见争论,由来已久。早在苏联建军初期,一些托洛茨基分子和旧军事专家就坚决否定“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原理,否认政治的决定作用,把战争简单地看作是民族以及军队之间的冲突。一些忠于革命的苏军高级将领也持有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战争目的,从经济上给敌以打击,古已有之,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其例,不少军事思想家对此都曾有过论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兰西革命成功后,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发动了干涉战争,对法国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封锁,经济战开始作为一种战略上的战争手段出现。随着战争规模和烈度的不断增强,经济越来越成为敌对双方经常使用的一种战略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军事斗争,削弱和断绝敌军生存、作战保障的持续能力,威胁和扰乱敌国生产、民生,削弱敌方意志,最大限度地破坏敌国或敌军的战争经济基础。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一种军事战略,也是一种政治战略。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十分重视经济战线的斗争,在打破敌人对我经济破坏阴谋、削弱敌人战争物质基础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