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杭州湾北岸地区在军事战略上极具重要意义。抗日战争初期淞沪会战时,日军采取“两翼迂回、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会战后期,日军第10军在淞沪战场的右翼杭州湾北岸实行登陆,与从左翼迂回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合围中国淞沪守军,进攻上海和南京。杭州湾北岸和太湖南走廊对日阻击战,是淞沪会战后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中国军队未能阻敌进攻,阻击战最终陷于失败,导致淞沪战场防御阵线的完全瓦解和上海的陷落。太湖南走廊的被打通和苏浙皖边境门户洞开,造成日军从南面和西面迂回南京的态势。抗日战史上这惨痛和悲壮的一幕,给后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企图乘胜西进,一举攻占南京。"扼长江咽喉、遮断南北交通"的镇江要塞成为日军重要的进攻目标。日军计划在镇江渡江北上,遮断大运河和津浦路,以达包围和攻陷南京之目的。为此,中日两军在此进行了数日的战斗。中国守军凭借要塞工事,迟滞日军数日,直至南京城被攻破后才完全失守,使该部日军无法参与攻陷南京城的战斗,进攻要塞的日本海军也同样受到阻击。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鉴于战争的发展,计划疏散南京城市人口。但实际仅秘密疏散了公务人员眷属。上海沦陷前后,国民政府将南京公职人员作为重点对象进行疏散,对普通居民则发布了"战时妇孺迁移办法",而实际对其缺乏有效的疏散组织。究其原因,国民政府企图通过稳定首都南京社会秩序,向外界展示抗日的决心;所统制的交通工具,忙于军事输送及国府西迁,无暇顾及平民百姓的疏散。南京城陷后,大量市民滞留南京,日军大屠杀得以上演。嗣后,国民政府吸取了教训,在重点城市开展了人口疏散工作。  相似文献   

4.
康昊 《国防》2015,(2):79-81
1938年2月初,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山东北部的日军,以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和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兵分两路,分别沿津浦线和高密—徐州的公路南下,齐头并进,妄图与从南京一带北上的日军十三师团会师徐州,打通津浦线,将南北两部分日军连成一片。骄狂的日军原本把占领南京后的这次作战当作一次轻松的"武装行军",认为在淞沪会战中精锐的中央军都成为手下败将,第五战区的中国各路"杂牌军"更是不堪一击。出乎日军意料的是,其板垣师团  相似文献   

5.
南京设立前进指挥所及受降准备我随"中国陆总"前进指挥所飞赴南京,凭空俯瞰, 在日军铁蹄的蹂躏下,昔日繁华的南京已是景物凋零,满目疮痍……8月25日晚,何应钦在芷江总部接到冈村宁次电报:"今井总参谋副长一行及贵军将校三人已于8月23日午后20 时抵宁;贵总司令交来的第一至第四号备忘录业已确收,将遵照实施。贵总司令南京前进指挥所,望尽可能迅速前来,其飞行时间、高度、路线、机种和架数希预为告知,俾对冷欣中将阁下一行妥为保护,期无遗憾。至于他们抵达南京之住宿和办公地点、交通工具、安  相似文献   

6.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于日本侵略军之手,疯狂的日军在此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暴行,南京人民蒙受了空前的浩劫。当时,目睹过这场人间惨剧的国际人士就曾以“恐怖的程度不是以笔墨所能形容”、“我看到了活地狱”、“这是现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以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等说法强烈遗责日本侵略军血洗石头城的暴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已经远去,但血泪与悲愤尚存。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本文以概略纪实的形式,再现了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旨在使中国人民永世不忘国耻,更加热爱祖国,努力建设祖国。同时,也让日本人民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野蛮暴行,以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相似文献   

7.
1937年8月,入侵华北的日军以较小的代价占领平津后,准备进攻南口,沿平绥线进犯山西、绥远,其扩大侵略的野心暴露无遗.驻上海与之呼应的日军蠢蠢欲动,多次挑衅.13日,日军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军舰炮击闸北区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和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一部在上海八字桥附近交火,八年抗战中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相似文献   

8.
“搬家似的”“征发”与“一烧三月”的大火 ——南京只剩下断垣残壁 在制造空前屠杀、奸淫的同时,日军还空前规模地进行洗劫和纵火焚烧。洗劫和焚烧从政府机关到工厂、商店、码头、仓库、医院、学校、教会、寺庙、慈善机关、居民,包括在南京的外侨,日军无处不抢,无处不烧。 “征发”是日军有计划有组织洗劫政府机关、学校、工厂、仓库、商店和富家行为的一种掩人耳目的称谓。“征发”一般是先选择好抢劫目标,然后分头将卡车开  相似文献   

9.
梁茂芝 《环球军事》2010,(21):60-62
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当时的中国南京,于是,一场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打响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前,中国陆军曾在南京城外进行了抵抗,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此前后的万米高空上,中国空军同样进行了一场壮怀激烈的保卫战。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4600年,犬就被用来作为军事上征战和防守的武器。公元16世纪,西班牙人在与法国人作战时,用军犬袭击法军的骑兵。1918年,钱姓留学生从德国带回牧羊犬进行“警犬技术传习”。1920年,北平高等警官学校设立警犬专修课,钱某应聘任教官。1935年,国民党南宁军校开办军犬训练班,招生70余人,所训犬种采用浙江昌化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请出曾赴日、德学习训犬技术的董翰良,培训专门对付日军军犬的犬。1939年10月,国民党军统局在重庆设立军犬工作机构。抗战胜利后,在接收日军军犬技术人员和宰犬的基础上,组建了军统局上海军犬训练所。1942年7月至1943年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的爆破犬炸毁德军300余辆坦克。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有25万余条军犬参战。  相似文献   

11.
1934年,正当日本加快侵略步伐全面进逼华北之际,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抗日浪潮和各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于11月21-22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防空大演习。参加演习的军兵种和政府各部门及民防组织人员之多、组织协调之复杂,此前绝无仅有。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华气焰甚嚣尘上。日军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鲸吞东北后,1932年又挑起了上海"一·二八"  相似文献   

12.
大事备忘     
1895年的1月20日,日军2万余人在山东荣城县成山头登陆,并由此开始了中日战争中股东半岛的大规模登陆作战。 1912年的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相似文献   

13.
惨绝人寰的“检证”大屠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锋 《环球军事》2008,(7):18-20
新加坡检证大屠杀,是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屠杀事件,它与菲律宾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一起,共同被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屠杀平民的三大惨案。战后,每年的2月15日,即日军占领新加坡的那一天,成千上万的新加坡人都会来到纪念碑公园,焚香烧烛,祭奠亡灵。  相似文献   

14.
一、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保卫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民奋起抗击.11月11日,上海失陷,南京危在旦夕.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在迁都重庆的过程中,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党政军要员、重要机构、各国驻华使节和各抗日救亡团体及文化界著名人士纷纷先期移驻武汉.同时,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和八路军办事处、中共中央长江局及中共代表团相继进驻武汉.此时的武汉已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和国民政府的战时临时首都.  相似文献   

15.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0,(17):36-39
1932年爆发的“一·二八事变”,是日军在全面侵华之前挑起的一场试探性的局部战争,也是对中国军队反应能力的严峻考验。在狂暴日军的进攻面前,蒋光鼐、蔡廷锴领导的英勇的第十九路军向全国人民竖起一面抗敌旗帜,令人感奋不已。而驻扎上海的国民党中央海军不仅没有奋起抗战,反而与日本海军订立“互不进攻”协议,留下了永远洗刷不掉的污点。事变平息后,一场弹劾海军的风波随之而起。  相似文献   

16.
阴云下的九月侵华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认为,中国海军将其主力在战斗开始以后布阵于江阴要塞掩护之下,这不仅仅妨碍了其空袭南京的作战,舰队主力的“平海”、“宁海”两舰,更是对日军在扬子江下游活动的日军小型舰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必须迅速地将中国舰队,尤其是“平海”和“宁海”两舰消灭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战时日本军方资料的梳理与分析,结合国民政府方面相关资料以及个人回忆资料,初步厘清南京保卫战中国民政府军队的损失情况,利用日方资料还原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大量屠杀我放下武器的官兵的史实,以此反驳少数日本右翼份子妄图掩盖和否认历史真相的图谋。  相似文献   

18.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调集重兵,准备进攻上海和南京.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决定封锁江阴要塞一带最狭窄的长江江面.为此,中国海军部制定了与陆战相配合的战略目标,以长江为布防重心,集中主要舰只,封锁出海口,消灭长江内的日本军舰.自此,中国海军走上了抗战前台.在江阴,中国海军展开了中国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是最为惨烈的一次海空大战.亲临要塞观战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所见到的最激烈的海空战.”中国海军将士在江阴的抗战,可谓惊心动魄,振奋人心.  相似文献   

19.
海研  汪莉 《国防科技》2004,(9):85-86
抗战时期,活跃在长江防线的中国海上特工队,巧妙地运用水雷与日舰队周旋,先后炸沉、炸伤数十艘日军舰艇,沉重打击了日本海军在长江水域的嚣张气焰。空城钓鱼初显威“八·一三”中日淞沪大会战以后,中国有关专家开始研究用水雷与日军对抗的战术。就在这一年的9月初,第一批由中国人自行研制的水雷在上海生产。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有关方面决定将这批水雷布设在董家渡水域,以侧卫岸上守军的后背。1937年9月3日,为了迷惑阴险狡猾的日军,防止日扫雷舰的先期扫雷。在布雷之前,特工队通过上海一家晚报社刊出消息,说为阻止日本舰队侵入长江,在董家渡…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的目光远着哩: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生于陕西省米脂县一个地主家庭。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参加过长城抗战、淞沪抗战,打败了日本满州派遣军西义一第8师团及骑兵第3旅团和在上海汇山码头登陆的日军。指挥收复了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歼灭了日军坂垣征四郎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