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自主择业方式安置,是国家在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方面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我们高兴地看到,《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三年多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以及选择了自主择业的转业干部都在认真研究探索,努力将这条路走得更宽更畅。临沂市18名自主择业转业干部联合起来,依托强势企业,依靠国家优惠政策,运用合股经营方式,走集体谋职发展之路,无疑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就业模式——“兰田模式”。自主择业之路怎样才能越走越宽?民营企业的人才空间到底有多大?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如何寻找并建立与民营企业的谈判交流管道?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怎样将自身进行集体“打包”,有效开发自身的品牌资源,并将这一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辐射?……“兰田模式”无疑有着多重角度的标本意义。近日,本刊派记者到临沂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对这一“标本”进行了初步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希望,更多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能从中得到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2.
刘镇 《政工学刊》2002,(1):38-39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指出 :“担任团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职务且军龄满 2 0年的军队转业干部 ,可以选择计划分配或者自主择业的方式安置。”这一军转安置办法的改革 ,为部队军队转业干部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了政策依据 ,也对军队转业干部特别是选择自主择业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释放能量 ,充分施展才华 ,更应在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下功夫。一、免疫力是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征”。针对社会成分多样化、各种情况复杂的特点 ,应在增强免疫力上下…  相似文献   

3.
自主择业是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的一条新渠道,自2001年实施以来,越来越受到转业干部的欢迎。调查了解到,在很多部队选择自主择业的已占符合自主择业条件转业干部的一半以上,有的达到了60%以上。自主择业安置方式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升,必将成为军转安置的主渠道。这种趋势源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主择业先行者的喜人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高度重视军队师职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从讲政治、讲政策、讲感情的高度,高标准地完成了中央历年下达的任务,赢得了部队和师职转业干部的好评。自1985年以来,全省共接收安置师  相似文献   

5.
一批军队干部即将脱下军装走向地方。若想再次赢在人生又一个起跑线上,那么就需要系统了解和掌握现行安置政策。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两种安置方式。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如何选择转业安置方式是每一个面临转业的军队干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转业干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下面将介绍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的相关政策及待遇。  相似文献   

6.
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是稳定部队、巩固国防、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转业干部安置的矛盾和困难比较多,对于部队来讲,当务之急就是加大推荐力度。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山东是兵源大省,也是军转安置大省,转业干部数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我们通过接收审查全军到山东安置的转业干部档案,感到部队各级干部部门散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档案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转业干部档案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档案缺件比较多。有的单位由于平时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及时归档,造成材料丢失,特别是一些整编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日前发出通知,决定颁布实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今后,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置。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第二年,军转安置任务仍然很重,军地各级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政策落实,确保安置质量,目前已陆续发出分配通知。但从往年的情况看,在转业干部离队报到阶段,往往容易引发一些问题,造成转业干部不离队报到,影响军转安置任务的完成。对此,各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本人不想转业。在部队确定转业对象后,本人就一直没有做好“走”的思想准备。在整个移交安置过程中,都采取不配合的态度,有的甚至根本不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也不参加报名考试。如今年济南市接收的1000余名计划分配的转业干部中,就有42名未参加市里的报名考试。  相似文献   

10.
自主择业安置政策,自2001年实行以来,曾一度受到转业干部的欢迎。安置途径的拓宽,促进了人员的有效分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安置压力。但是,近两年,自主择业人员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一倾向的出现,又重新给地方政府增加了安置的压力,也给这一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阻力。最近,我们围绕这一问题,在部队和转业干部中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初步对策。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比例下降的成因我们在调查中感到,造成自主择业人员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部队驻地的个体差异;既有政策上的缺陷,也有转业干部的主观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云南曲靖市一直把优抚安置工作作为稳定部队官兵思想,解除军人后顾之忧的一件大事来抓。自1985年以来,全市共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及军队转业干部315人,  相似文献   

12.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实施三年来,山东省已接收安置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2091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政策,进一步做好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吸引更多转业干部自主择业,该省在军地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近期制定出台了《山东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3.
健全完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安置机制,做好军转安置考试考核工作,是中央对军转工作的明确要求。2001年,中央颁布实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正式提出采用考试考核等办法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党和国家机关接收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下,对担任师、团级职务的,采取考核选调等办法安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人才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国家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以及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 ,现行的军转安置办法已越来越不相适应。如何从旧机制下形成的一套军转安置办法中 ,改革为既适合于市场经济体制 ,又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保持军队干部队伍稳定的新的办法 ,是当前军转安置工作亟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江主席明确指出 ,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办法 ,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逐步进行改革。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同志也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5.
问答时刻     
1.转业安置程序在时间上一般是怎样安排的?答:首先部队将依据下达的计划数,在上年12月底左右上报本单位转业对象,而后逐级上报审批。3月31日前,已确定的军转干部要填写《军队转业干部审批报告表》和完善其他档案材料,正式退出现役。4-5月,部队会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安置地点的大区划移交给当地省军区、武警和公安现役转业部门。4月中下旬,国家、各省要召开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传达要求,部署任务。5-6月,部队转业移交工作部门将军转干部档案按照具体安置地点,移交给当地军转安置部门。6-7月,军转安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国家人事部、外交部、公安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八部委联合推出《关于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国转联[2006]1号),专门就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明确。 近期以来,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和现役干部普遍关注这个文件。为满足大家的愿望,现将该文件的主要精神作以辑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各级人大针对沿海开放城市在军事设施保护、转业干部安置、部队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积极依法维护国防和军队利益,受到了驻甬部队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开展了“让现役军人在部队放心,让复员、转业军人在安置上顺心,让老功臣和军烈属在生活上安心”的“三心工程”行动。为此,他们制定了优抚军烈属、安排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城镇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发[2001]3号及其配套文件的有关规定,本期就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的具体问题进行解读。自主择业的条件军龄满20年的师、团、营级职务(含相应职级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业技术干部)军队干部,本人提出申请,经组织审核批准,可以选择自主择业。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安置地点选择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地点一般有以下几种选择:1.由其原籍或者入伍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2.可以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3.夫妻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的,可以到任何一方的原籍或入伍地安置,也可到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一方所在地安置;一方转业,留队一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转业一方可以到留队一  相似文献   

20.
1月上旬,4名有着通信,计算机、车辆管理等不同专业技术的部队转业干部,陆续刭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所属人防、交通等国防动员成员单位和部门报到上岗。至此,该区两年来已安置7名军队转业干部充实国防动员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