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道向  王静 《国防》2014,(1):86-86
正前不久,云南省政府、省军区在玉溪市国防训练基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民兵转型建设和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任务。总参谋部动员部副部长王文清、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王增钵参加会议,对云南省基层武装部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2.
辉向东  李文康  闫超  高顺 《国防》2005,(11):I0001-I0001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地区级民族自治区。近年来,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甘孜军分区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开创国防建设新局面,国防动员、民兵组织整顿、应急分队训练、征兵和民兵参建参治等多项工作得到国家、总部、成都军区和四川省的通报表彰。州委、州政府、军分区立足民族地区实际,着眼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积极做好以任务为牵引的国防动员准备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甘孜州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决定》、《甘孜州国防动员委员会工作制度》、《武委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国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特别是提出了要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的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着眼提升质量要求,紧紧抓住国防动员体系能力建设这个重点,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不断向信息化建设要效益,确保一声令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紧紧扭住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这个龙头。加强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军地多个部门,涉及军地众多领域,军地双  相似文献   

4.
《国防》2008,(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十七大这一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十七大这一  相似文献   

5.
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整个军队向信息化建设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兵应急力量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拳头"力量、遂行信息化条件下急难险重任务的骨干力量,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民兵应急力量军地结合、军民结合的优势,把信息化建设摆到优先发展位置,以信息化建设牵引民兵应急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军地一体联动,构建指挥体系军地联合行动是遂行应急任务的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级国防动员系统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在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国防动员系统及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优势,迅速动员5万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赶赴灾区,全力抢险救灾,为夺取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本刊从第8期起,在"国防建设巡礼"栏目分三期集中展示四川省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和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7.
马俊鹏 《国防》2008,(12):16-17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十七大这一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了明确韵部署.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紧紧抓住高举旗帜、听党指挥这个根本,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动员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努力推进民兵预备役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  相似文献   

9.
马雪  余湘池 《国防》2013,(7):15
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以"需求牵动、技术推动、建用互动、军地联动"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目前已成功研制国防动员指挥信息系统,并实现了镇(街)—区人武部—警备区的三级连通。近日,该区国防动员指挥部依托此系统演练了补充兵员分类筛选、通用装备按需搜索、卫星地图实景展现、行进路线综合分析和动员过程实时跟踪,基本实现了"指挥一体化、信息同步化、决策智能化、动员精确化、过程可视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依托社会经济发展给国防动员建设提供的雄厚基础,紧紧围绕"双应"需求,积极协调军地多方力量,发挥军地资源优势,强势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瞄准"双应"需求抓建设,着力打牢国防动员工作基础。实践中,我们着力在建强队伍、构建信息一体化指挥平台和完善"双应"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建强国防动员队伍。我们把编实配强、提高锻造领导干部和动员对象的能力素质作为国防动员的重要任务。每年都本着"精干、专业、高效"的原则,根据军地人事调整,结合民兵整组,及时  相似文献   

11.
蒋崇安 《国防》2008,(4):10-12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这一重要战略部署,抓住了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带根本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指明了方向。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卫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2.
9月下旬,总部在江苏省无锡市组织召开全国民兵预备役高炮指挥训练中心建设观摩会。会议紧紧围绕提高民兵防空队伍训练质量和作战能力这个主题,通过经验介绍、现场观摩、座谈讨论,着重研究了如何把民兵高炮指挥训练中心“建好、管好、用好”等问题。会议推广了无锡市民兵预备役高炮指挥训练中心建设按照“建、管、训”协调发展思路,实现综合效益的经验做法。出席观摩会的钱树根副总参谋长评价,无锡市高炮指挥训练中心的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的一个实际成果,其做法对全国后备力量战线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总参动员部白自兴副部长在会上就加强民兵、预备役高炮指挥训练中心建设作了专题讲话。现摘编其中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8月中旬,贵州省凯里军分区民兵训练基地枪声大作。黔东南州4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在此参加了爱军比武活动。站在队列前排的州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廖少华不时鼓励大家:"到练兵场接受炮火洗礼,是增强国防观念的好办法。"凭着浓厚的国防情怀,廖少华在苗乡侗寨书写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新篇章,被成都军区评为党管武装好书记,荣获贵州省"十五"期间国防动员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的战略部署,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进一步指出, "要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机制调整改革,提高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完善国防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汉柏 《国防》2006,(8):12-13
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总体要求,依托军地信息化建设成果,建立信息网络,构建信息平台,加强系统集成,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二是信息化在国防动员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各地在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交通战备、人民防空、国防教育等工作中,紧紧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个重点,国防动员各项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大,信…  相似文献   

16.
吴浩  闵克龙  李涛 《国防》2012,(8):23
7月5日至6日,河南省军区在漯河市组织了加强司令机关建设暨学习总结漯河市联合指挥中心建设经验观摩集训。集训采取辅导授课、经验交流、观摩演练、座谈讨论等方式,通过观摩漯河市应急指挥、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四位一体"军地联合指挥中心建设成果,探索研究了信息化指挥手段、参谋人才队伍、战备基础设施等制约省军区系统司  相似文献   

17.
贾志军  胡波 《国防》2012,(7):44
山西省长治军分区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大力开发信息化建设平台,助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他们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落实,完成了军内系统、国防动员、地方政务等网络建设,实现了网上指挥、办公、训练、教育等多项功能,大大提高了指挥自动化水平和应急应战能力。针对民兵指挥训练手段落后,严重制约应急应变能力提高的现实,军分区先后投入600多万元为两级机构统一购置了移动通信指挥车、单兵图传系统和卫星联络设备,建成了集卫星、380M集群、短波、3G等多种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民兵应急应战指挥信息系统,实现了固定通信与移动通信相结合、集群指挥与定向指挥相结合,解决了军分区、人武部系统  相似文献   

18.
邓小瑾 《国防》2011,(8):36-37
胡主席关于"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具有独特优势,要进一步明确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任务,优化力量结构,加强民兵预备役专业部队建设,使之成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转型的发展方向,是我们加强国防动员系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依据和遵循。总结近年来国防动员系统参加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我们感到,加强国防动员系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基层专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战争动员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是民兵工作的“一线指挥员”。建设一支既熟悉民兵预备役工作又熟悉地方经济工作、既会组织指挥与协调又会抓落实的多能复合型高素质专武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实现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应着眼适应联合作战指挥要求、探索建立国防动员指挥新体制,着眼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打造后备力量建设新模式,着眼适应军事需求变化要求、构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新平台,着眼适应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求、健全国防动员法规新体系,着眼适应富国强军战略要求、开创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