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米,300米.1000米,到今年的3759米,这是全国50多家科研单位10年攻关的结果,这样一个深度,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具备载入深潜技术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日前,我国第一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今天在青岛交付。"深潜号"是目前我国第一艘具备300米饱和潜水作业能力的深潜水母船,它的建造完工填补了我国大深度潜水作业支持船舶的空白,将大大提升我国应对大深度、大吨位应急打捞、大面积溢油及其它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军事》2015,(2):13
据俄罗斯媒体2015年1月12日报道,俄国防部新闻中心称,2015年将接装2台新一代"АРС-600"深海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搜寻和调查水下1000米以内遇险的潜艇。"АРС-600"采用双层壳体结构,能搭载驾驶员和工程操作员,可安装各种工程设备,配备导航和通信声纳系统,一次可在指定深度连续工作8小时。2014年  相似文献   

4.
"蛟龙"成功深潜7000米,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是中国载人深潜走到世界深潜前列的标志。2012年6月27日清晨,有着白色圆圆的"身体"、橙色的"头顶",身后装有一个X形稳定翼,在X的四个方向各有1个导管推力器的"蛟龙"号载人深海潜水器顺利布放入水、开始下潜——这只红白相间的中国龙矫健地跃入蔚蓝的大海,向着无尽海渊前进的身影义无反顾,开始了7000米海试的第5次探海,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征程:1000米,3000米,5000米矫健的中国龙在3名试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的驾驭下稳步下潜,  相似文献   

5.
李万顺  赵岩 《环球军事》2012,(13):30-30
人类—直怀着“上九炙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载人航天器和深海载人潜水器正是人类探索太空和深海奥秘的重要工具。6月16日18时37分,中国“神舟”9号载人飞船载着两男一女三名宇航员飞上蓝天,奔向在天宫等候261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成功下潜至7020米深度,在这个世界最深海沟写下了目前中国载人深潜的最深纪录,  相似文献   

6.
数字     
《现代舰船》2012,(11):8
10次截至日前,中国首艘航母平台16号军舰已经完成了10次海试。交付前海试次数极有可能定格在这一数字。300米日前,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海上大深度潜水、抢险救援打捞能力得以提升,也使我国深水工程作业能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迈出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7.
正实现军工大国向军工强国转变,关键是牢牢扭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补短板、强核心,加速提升国防武器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全力保障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过去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高新武器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载人深潜等重大科技工程举世瞩目;军工核心能力、军工经济实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对2016年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贯彻落实习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转民》2012,(7):4-4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成功进行7000米级海试的最后一次下潜试验,下潜最大深度达到7035米。“蛟龙”7000米海试达到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工作深度,完成了下潜预定的坐底、水体取样、沉积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摄像、照相、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标志着我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标志着我国在由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13,(8):20-22
经过20年奋战,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同时培育和弘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年6月26日,随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位航天员平安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  相似文献   

10.
高硕 《国防》2002,(6):32-34
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顺利升空,虽未搭载宇航员,但其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跃上了新台阶。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乘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及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在研的空天飞机。  相似文献   

11.
80年来,人民军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新型战机等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覆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以及民口配套的完整体系,为增强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和提升国家民族在国际上的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     
《国防科技》2002,(5):82-82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航天器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航天活动。适合人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统称为载人航天器,如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2003,(11):4-10
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这一历史性突破,是我国高科技领域继“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军转民》2012,(7):4-4
2012年6月29日10点03分,在经过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的主着陆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先后健康出舱,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表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让读者更系统地了解载人航天的军事应用,《现代军事》从2002年第8期起刊登了“载人航天史话”系列文章。虽然冠以“史话”,文章并不限于军用载人航天的过去,也介绍了它的现在和未来。这组文章共有11篇,本期是最后一篇,也算是一个总结。载人航天的军用价值载人航天一出现,其军事应用价值就引起了军事家的极大兴趣。在太空进行军事活动的优点不言而喻:首先是高度,从地球的制高点居高临下、俯视全球,所有的军事活动尽收眼底;其次是无  相似文献   

17.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10月16日清晨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打去电话,祝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江泽民说,欣闻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感到非常高兴和振奋。首先,我向参加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全体同  相似文献   

18.
<正>9月16日10点18分,我国又一深海科考利器,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船集团开工建造。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杜刚、大洋协会办公室书记胡学东、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书记刘保华、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总工程师邓金树、708所所长助理朱建璋和武船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志钢共同为"深海一号"开工剪彩。"深海一号"属国家海洋局大洋协会新型船舶采购项目,船长90.2米,型宽16.8米,续航力超过14000海里,采用了先进的全电力吊舱式推进系统,配备了满足科学调查及数据处理所需要的多种类型实验室和专用无人缆控潜水  相似文献   

19.
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乘航天器进入太空,到目前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一种用火箭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作短期飞行,在完成特定任务后再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器,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俄罗斯(前苏联)载人飞船共发展了三代,第一代叫东方号,共发射6艘;第二代叫上升号,共发射2艘;第三代叫联盟号,共发射了80余艘,目前仍在服役,并承担着国际空间站救生飞船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2005,(11):F0002-F0002
2005年10月12日9时,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回。神舟六号飞船是多人多天飞船,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有75项技术改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个分系统据火箭专家说,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期,一期工程主要完成载人飞行试验;二期工程不仅要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