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战略轰炸机经历了研制热潮——进入低谷——重现生机的发展过程。海湾战争以来的局部战争,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中,战略轰炸机,作为精确打击平台参战,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力量。由此证明,战略轰炸机在现代战争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世界上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军事大国,乌克兰也有为数不少的战略轰炸机,机型与俄罗斯相同,但由于零备件短缺和技术保障不足,飞机很  相似文献   

2.
季开亮 《军事史林》2007,(10):24-30
近一段时间,全球媒介围绕中国建造大飞机问题炒得沸沸扬扬,把关注的重点聚焦在中国空军的远程打击力量上。更有甚者,美国《航空》杂志还撰文称,中国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将会如同歼-10一样“横空出世”。战略轰炸机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不言而喻,其与国家军事战略息息相关。而从全球,特别是美俄(前苏联)战略轰炸机的一步步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机显示了强大的威力。这种有着空中“巨尤霸”美称的轰炸机能够对敌大后方的重要目标实施战略轰炸,从根本上削弱敌方支持战争的能力,对战争全局产生影响。从二战结束至今,战略轰炸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的B—47、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机显示了强大的威力。这种有着空中“巨无霸”美称的轰炸机能够对敌大后方的重要目标实施战略轰炸,从根本上削弱敌方支持战争的能力,对战争全局产生影响。从二战结束至今,战略轰炸机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50~60年代以美国的B-47、B-52,前苏联的图-16、LTU-95及英国的“火神”、“胜利者”为代表的亚音速和高亚音速战略轰炸机,70~80年代以美国的FB-111、B-1B及前苏联  相似文献   

5.
华盛顿讯——美国将在八十年代内使它的洲际和潜射弹道导弹组成的战略核力量现代化,并还要装备100架有人驾驶的能突破防御的轰炸机,在九十年代采用一种先进技术装备的新型的隐身轰炸机。 与此同时,美国还要用新的系统来替换现有的洲际导弹、潜射导弹和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国防部将增加研究和发展经费,以便增强美国的核武器遭到苏联第一次打击后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6.
1961年1月,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推行灵活反应的军事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的推行在当代美国军事战略发展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为60年代以来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研究肯尼迪政府的灵活反应战略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当代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试就灵活反应战略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及其影响略作探讨和分析。灵活反应战略是5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和美苏争夺态势的变化及美国国内对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问题激烈辩论的产物。首先是到50年代中后期苏联核力量迅速发展,形成了美苏相互核威慑的…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跃坐上世界超级经济、政治、军事强国的宝座。随后便将国家安全特别是军事战略的主要矛头转向以欧洲为重点、以苏联为主要对象的遏制及威慑战略。待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美国又适时调整战略并频繁对外用兵。那么,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是如何挥舞"军事大棒"的呢?让我们从其军事战略演变的历程中一窥端倪。——编者  相似文献   

8.
美国军事战略与高科技紧密相关,在战略手段实现上,美国军事战略思维强调“技术决胜”思想。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军事战略思维演进的历程,接着阐述了其内涵及形成的根源,最后探讨了它对美国国防科技发展的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传统战略打击力量体系以核力量为主体,同时包括常规用途的远程轰炸机和航母战斗群等。近年来,美国不断从三个方面调整力量体系结构:一是投入少量资金改造核武器,提高性能削减数量;二是升级延寿传统非核打击力量和发展过渡性装备以满足当前和近期战略需求,减少对核力量的依赖;三是加强新型常规打击力量的研发,弥补战略打击力量能力的缺陷。美国战略打击力量的发展将进一步影响世界军事平衡,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战争面貌,并反向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导弹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是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主力与核心。尽管最近美俄已就核武器削减问题达成协议,但战略核力量仍将是俄罗斯的“撒手铜”。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面对美国在军事领域咄咄逼人的攻势行动,不甘心大国地位的削弱与动摇,及时调整了俄罗斯的军事战略,确定了新的军事学说,并明显加强了针对美国和北约的军事演习,采取在北冰洋发。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始终把国防科技发展置于优先地位,将国防科技优势作为国家安全更为有效的威慑手段,谋求保持其军事战略优势.文章系统分析了美国二战以来国防科技发展战略调整变化的过程,阐述了美国国防科技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开展基础研究的主要做法,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2016年2月29日报道,当美国空军着眼于引入下一代战斗机和轰炸机平台的时候,司令官们在尽力解决有关未来技术会对于传统机队产生何种影响的问题。此前,美国空军曾经试图退役A-10攻击机,为F-35联合攻击战斗机让路,但是没有成功。最近,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罗宾·兰德上将表示,为了支持B-21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美国空军必须退役现有的3个轰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的军用飞机将如何发展?对“空中优势的主宰”——21世纪初的战斗机、“空中进攻的主力”——未来战役战术攻击机和“精确打击的平台”——战略轰炸机的发展前瞻。  相似文献   

14.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6,(14):20-22
据7月号美国《空军》杂志报道,罗纳德·里根1981年入主白宫后,面临着如何发展轰炸机的棘手问题。是重启B-1轰炸机项目,以迅速提升美国的打击能力?还是放弃B-1轰炸机项目,转而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研制革命性、但看似更遥远的B- 2轰炸机。在常人看来,这是个进退两难的选择。而里根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战争是孕育战略的母体 ,一场关键性的战争往往可以为一个国家定下在一个时代里的战略基调。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第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 ,作为冷战时代开始以后两大阵营之间的第一场大规模热战 ,朝鲜战争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的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透过50年的历史距离 ,人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力度和深度。一、朝鲜战争促使美国确立有限战争的理念朝鲜战争爆发时 ,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五个年头 ,大战的惯性还很强劲 ,全面战争理念仍然在美国军事思想和战略层面占主导地位。基辛格指出 ,当时“美国的战略理论是以总体战…  相似文献   

16.
论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及其对我国和亚太安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布什入主白宫后 ,就将中国明确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并极力推动针对中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大力加强与台湾军事关系、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同盟关系及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新政府的种种举措表明 ,美国已对其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美国新的军事战略将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采取依托欧洲的亚太重心战略。毫无疑问 ,这样的军事战略调整将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原因、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和对我国与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跃坐上世界超级经济、军事强国的宝座,其主宰世界的欲望日益膨胀。随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大战中崛起,美国又把军事战略主要矛头转向以欧洲为重点、以苏联为主要对象的遏制战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遏制战略取得了成功,为此,老布什政府提出了“地区防务战略”,把美国防务计划重点从对付苏联全球性挑战转向对付地区性冲突;克林顿政府先后提出了“灵活  相似文献   

18.
华力 《宁夏科技》2001,(12):38-40
B-2隐密轰炸机曾在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科索沃时大显身手。B-2隐密轰炸机所涉及的独步全球的隐密科技轰炸机上的科技系统,以及无法侦测、无法加以拦截的打击威力是美国空军执行其全球战略任务的一个跨世纪的历史里程碑,是最顶尖的空中攻击平台。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出现了“低强度冲突战略”(LowIntensityConflictDoctrine)新构想。当今,它已成为美国军事战略思想的主流。“低强度冲突战略”认为,传统军事战略,即旨在遏制苏联,在核大战和大规模常规战争为防御重点的军事战略已经过时,美国军事战略的重心应转向对付第三世界的局部冲突、内战、内乱、种族和宗教争端。“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形成,标志着美国军事战略的重大发展。但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尚未见有关“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全面论述。本文拟对“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形成背景,战略任务和手段,军力和组织结构,以及该…  相似文献   

20.
联盟战略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内容。二战后美国在海外的几场大型军事行动,基本上都是打着联盟的旗号进行的。但2002年开始酝酿的“倒萨”战争从一开始就冲击着美国的联盟体系。围绕“倒萨”,美国的传统盟友如法国、德国等做出了不同选择,使得美国的联盟战略不得不进行新的调整。美国虽强,红花也要绿叶扶美国在历史上曾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真正走向世界应当自“珍珠港”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