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组织学习理论(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OLT),分析了装备保障能力生成与组织学习的相关性,对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机理进行了剖析,并从本体论角度对装备保障能力生成过程中的知识转移和创新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装备保障能力生成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为系统认识和指导我军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演变对传统的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造成猛烈冲击,迫切需要构建适应未来作战需求的新的能力生成模式.阐述了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的内涵,分析了传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的特点与不足.并针对未来作战需求,从思维形式、构成体系、实现途径等几个方面对信息化条件下我军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装备保障能力生成与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环境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新军事变革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问题,采用黏性思想,分析了新军事变革对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的需求,从要素维、结构维和运行维3方面对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系统黏性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从哲学的角度对黏性成因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黏性对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为系统认识和指导装备保障能力生成实践提供思路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从航天装备发展各历史阶段不同军民交互模式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看,航天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最大优势在于实施军民两用技术战略,建立军民一体化的航天工业体系。着眼国际发展趋势,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特点的航天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需要从环境要素和资源要素两个方面着手,加强组织体系、法规政策和信息保障建设,协调需求和应用,完善航天科技工业基础,注重能力要素建设。  相似文献   

5.
从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的角度分析了无人作战系统的构成,提出了"+智能""智能+"的概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本质(融合)、核心(创新驱动)、增长要素(数据化)、组织模式(终端集成) 4个方面对"智能+"概念进行了解析,并归纳出其主要特征,对其实现阶段进行了划分;分析了"智能+"带来的军事作战转型,从体系架构构建、能力架构构建、装备系统升级3个方面,对"智能+"在无人作战系统论证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概念对推动装备发展和无人作战系统顶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业务过程的装备保障训练业务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装备保障训练业务知识管理研究的构想。从知识的角度,分析了装备保障训练的知识传授和保障能力生成的本质,阐述了装备保障训练业务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内涵;从训练业务过程、知识管理过程、支撑体系3个维度构建了装备保障训练业务知识管理框架,提出基于业务过程的装备保障训练业务知识体系构建方法,分析了装备保障训练业务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为装备保障训练业务知识管理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研究界定了一体化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从要素、结构、功能、运行和环境等5个方面分析了一体化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论述了一体化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驱动机制,即文化动力、组织动力、制度动力、环境动力;揭示了一体化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在动力机制作用下的过程管理回路、人的行为回路和信息管理回路;提出推进一体化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应着重解决组织模式转变、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推进信息管理模式转变等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装甲装备自主式保障关键要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装甲装备现有保障模式存在的"过剩维修"和"维修不足"的问题,分析了研究装甲装备自主式保障的重要意义;借鉴美军联合攻击战斗机自主式保障的思想,提出了装甲装备自主式保障的工作原理,重点讨论了装甲装备自主式保障的关键要素,包括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先进传感器技术、故障预测、信息系统等。提出了继承发展、不断创新、全寿命周期和系统工程几个关键要素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纪卿震  黄宇  王川 《国防科技》2020,41(3):62-66
加强应急作战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新体制、新形势下的军队战争形态、使命任务和训练要求,分析了集团军跨域应急作战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和当前装备保障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理论体系和装备保障平台、人才队伍建设,装备保障模式以及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五个方面给出了集团军跨域应急作战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体化联合作战对装备保障系统的影响及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保障信息建设要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求,就必须弄清一体化联合作战对装备保障系统的影响。运用系统方法,着眼环境对系统的影响,从分析一体化联合作战本质入手,阐述了一体化联合作战对装备保障系统功能、结构、运行和组成等要素的影响及要求,并为未来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通信装备保障系统能力的评估问题,基于对经典评估算法的分析和对通信装备保障能力组成要素的研究,采用效能评估中经典并且目前常用的ADC方法,对通信装备保障系统能力进行效能评估建模与分析,确定了通信装备保障系统主要的能力指标以及影响因素,为通信装备保障系统及其组成装备的效能评估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参考。通过对通信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研究,可以揭示构成通信装备保障能力诸要素间的本质联系,明确通信装备保障水平,提高通信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姜志平  刘勇  姚轶  鲍广宇 《国防科技》2012,33(5):33-38,66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我军独创的军事理论,其生成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论文从三个角度剖析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模式。首先,研究了作战体系、信息系统、作战能力、作战能力生成模式等相关概念,并且提出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模式的定义;其次,研究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环节,从过程和作战要素两个角度对生成环节进行了阶段划分;最后,从倍增机理、聚合机理和耦合机理三个方面研究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程宝根 《国防》2012,(7):64
新形势下,要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转型形势,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调整民兵职能任务、优化民兵组织结构、改革民兵军事训练. (一)职能定位向支援保障转变.破除充当现役部队"二梯队"、直接参战"预备队"的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把主要任务定位在"防、修、供、保"等支援保障行动上.任务对象由直接参战为主向支援保障军兵种部队、机动过境部队和目标协防部队遂行任务为主转变;任务重点由人力物力财力等常规支援保障为主向科技信息和装备技术支援保障为主转变;任务样式由动员支前为主向警戒勤务、交通管制、机动支援、抢修抢救等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装备需求论证存在模式结构不合理、流程不规范、要素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从"基于威胁"与"基于能力"的本质区别分析着手,构建了"基于能力"的装备需求论证模式,分析了模式特点,规范了应用步骤,并以陆军新型地面突击系统需求开发为例,验证了"基于能力"装备需求论证模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装备保障决策、管理、模式等方面,需要厘清信息化对装备保障的深刻变革,研究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模式的需求,同时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提升装备保障能力途径,为提升保障能力,促进战斗力生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战需求生成是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牵引,是适应未来威胁、军事斗争的根本保证。研究了国内外装备作战需求生成的发展脉络、研究成果,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从设计战争的角度开展武器装备作战需求生成方法研究,将研究范围从传统的单一"装备环"扩展到3个"战争环",明确了未来战争设计内容及装备作战需求生成的设计要素。实践分析表明,基于战争设计的装备作战需求生成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全面性与科学性,可指导装备的能力需求论证、技术方案选择及改进设计,支撑我国装备实战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针对部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缺乏全系统全过程的分析、缺少总体规划和全面管理等问题,论文分析了部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过程,构建了部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过程模型,并对过程模型的输入输出进行了研究,为部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全过程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装备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在国家意志的充分体现、范围领域的大幅拓展、体制机制的强势推进、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撑和军地资源的高度共享。在对装备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明确了其时代特征和科学定位;着眼装备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矛盾问题,从完善领导管理体制、规范管理运行机制、融合统一标准体系、创新装备保障模式和推进保障力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海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需求,立足新型水面舰艇设计定型试验实践,系统分析了我国海军舰艇装备研制程序、试验类型、特点和发展需求,从总体性能、综合特性、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等方面规划了新型水面舰艇设计定型试验的项目体系,探讨了试验组织实施的阶段划分、模式方法、管理要素和节点流程,提出了基于装备性能、作战能力和作战效能的评估方法和流程,为海军新型水面舰艇设计定型试验的顶层设计和创新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姚学峰  郭斌  陈猛 《国防科技》2015,36(1):71-74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正日益表现为复杂系统之间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对抗,运用复杂系统理论来解析战斗力生成模式,对深入把握战争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运用复杂理论视角,从生成目标、生成机理、生成过程和生成方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斗力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