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舰载雷达对抗侦察装备部署过程中的性能改变问题,通过建模与仿真分析了安装环境对电子侦察比幅测向精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侦察天线在舰艇上的安装位置模型,采用电磁场分析软件仿真了反射信号存在区域及其引起的侦察天线方向图畸变;然后,通过半实物仿真方式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对比测试,确认了反射影响程度,分析了反射信号对比幅测向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安装环境中存在反射信号时,会造成舰载雷达对抗侦察装备测向性能下降,并且随反射影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所得结论可为舰载电子对抗装备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水面舰艇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雷达与反舰导弹的威胁。为了有效对抗这种威胁,大力发展舰载雷达对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舰载雷达对抗技术及设备主要包括舰艇雷达隐身、雷达侦察告警、敌我识别、有源干扰机和一次性干扰装置等等。  相似文献   

3.
针对舰载预警直升机合理确定部署时机的问题,结合敌侦查引导兵力行动规律,分析了无人机携带雷达侦察载荷协同预警直升机实施早期预警的优势,建立了舰载无人机相对水面舰艇编队的提前预警时间估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了敌使用不同侦查引导兵力情况下,舰载无人机的提前预警时间,仿真结果显示提前时间可满足舰载预警直升机的部署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和实装对抗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屏蔽网遮挡低仰角电磁干扰效果的评估。首先推导了绕射数学公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通过实装对抗试验检验了屏蔽网遮挡低仰角电磁干扰效果,通过比对分析仿真结果和实装对抗试验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采用的评估方法科学可行,给出了屏蔽网遮挡低仰角电磁干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雾对舰载雷达电子侦查能力影响同题,引入雾对雷达电磁波衰减比例系数,建立了雾环境下雷达电子侦察距离的估算模型,并以雾对雷达侦察作用距离的影响为目标,对不同工作频率雷达侦察作用距离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得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6.
雷达对抗在现代电子战中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雷达对抗侦察还是雷达干扰,对其进行雷达对抗的空间能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雷达对抗战斗部署提供依据。为了直观描述雷达对抗侦察的有效作用区域,给出了雷达对抗侦察作用空间的定义,并分析了地面反射多径效应对侦察作用空间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多径效应使侦察作用空间分裂,产生侦察盲区,因此,在执行侦察任务进行侦察机配置时,应尽量避开侦察盲区。  相似文献   

7.
针对雷达对抗侦察装备综合作战能力对电磁环境的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的雷达对抗侦察装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作战能力的幂指数评估方法。通过对雷达对抗侦察装备作战任务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表现进行分析,确定装备作战能力指标;利用ANP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指标相对的权重;把该权重作为各指标的幂指数,计算雷达对抗侦察装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指数;最后结合某型装备多次不同环境下试验的数据,对该装备的综合作战能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电子对抗侦察卫星对海上搜索警戒雷达的电磁信号侦察有其独特优势,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卫星的重访周期、覆盖范围等方面,缺少卫星对信号侦察能力的定量分析。通过分析舰船雷达信号在空间的功率密度分布,构建了电子对抗侦察卫星对海上搜索警戒雷达的侦察模型,将三型典型海上搜索警戒雷达的相关数据带入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分析了持续侦察时间,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9.
舰载电子战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对抗反舰导弹威胁,大力发展舰载电子战技术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舰载电子战技术主要包括舰艇隐身、电子侦察告警、雷达无源干扰与有源干扰、激光致盲与烟幕等等。本文对此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海军舰载直升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装备水面舰艇是舰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型以上水面舰艇携载直升机,可以弥补舰艇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直升机的中型水面舰艇谈不上是现代化的舰艇。一、舰载直升机在海战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现代海战向立体化、多层次发展,各国海军迫切需要掌握海上制空权,维护海洋权益,保障领海安全。由于舰载直升机在海上担负侦察救护、反潜反舰、两栖突击、空中预警以及电子战、水雷战等多种使命,因此,世界各国在竞相发展航空母舰和其它舰艇的同时,都在大力发展性能优良的舰载直升机。目前,已经问世的各型舰载直升机有:舰…  相似文献   

11.
定量研究通信对抗侦察装备分配优化问题能够为增大侦察效率提供帮助.首先,建立了通信对抗侦察装备需求估算模型;然后,结合搜索论、非线性规划及不确定规划等方法,分别从时间、频段和数量3个角度建立了相关的区域分配优化模型.最后,使用混合智能算法进行了实例的仿真计算,分析了计算结果.研究成果对侦察方案的制定具有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不确定理论,研究了雷达对抗装备配置优化问题。在给出了雷达对抗装备侦察效果、干扰效果和反辐射摧毁效果评定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雷达对抗双方装备部署位置和反辐射武器攻击误差等不确定性因素,建立了雷达对抗装备配置优化模型,并利用混合智能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舰艇基线及DGPS的雷达实时标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载雷达标校真值测量困难、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舰艇基线数据和高精度差分GPS测量信息进行基线修正、坐标变换,实时计算雷达真值并标校的方法,给出了真值计算模型。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真值精度高,使用方便、快捷,不受环境制约,且可同时对多部舰载雷达进行标校,有效提高了舰载雷达标校效率。  相似文献   

14.
雷达组网是实现反隐身的一种有效技术。通过模拟隐身飞机在有无干扰情况下从空中和低空突防,对海上编队雷达网的对抗过程进行仿真,经过认知模型对探测效能的解算,得出优化的舰艇部署阵位。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可为舰艇指挥员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舰艇拖曳线列阵声纳实际搜潜装备,利用舰载线列阵声纳测得的潜艇目标方位信息,建立了基于方位量测的舰艇对潜艇目标定位的数学模型,给出求解潜艇运动参数的定位算法,并对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在定位模型及算法的基础上,仿真研究了潜艇与舰艇之间的初始距离、舰艇测得潜艇目标初始方位角、潜艇航向等因素对定位性能的影响,给出仿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该结果对于指导实际反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结合舰艇拖曳线列阵声纳实际搜潜装备,利用舰载线列阵声纳测得的潜艇目标方位信息,建立了基于方位量测的舰艇对潜艇目标定位的数学模型,给出求解潜艇运动参数的定位算法,并对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在定位模型及算法的基础上,仿真研究了潜艇与舰艇之间的初始距离、舰艇测得潜艇目标初始方位角、潜艇航向等因素对定位性能的影响,给出仿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该结果对于指导实际反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外海军光电对抗装备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军用光电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海面舰艇、舰载直升机和海军岸基目标面临的光电威胁日趋严重:激光测距机、激光雷达、红外热像仪等各种光电侦察设备对它们的侦察更加有效;红外、电视、激光或复合制导的精确制导反舰导弹对它们的打击更加精确。为了有效对抗现代海战中的光电威胁,世界各国海军均大力发展光电对抗技术和装备。  相似文献   

18.
从潜艇飞出的小鸟:美军发展潜射无人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不断发展,军用无人机已从最初的靶机,演变成具备侦察、干扰、攻击等多种功能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并在近期的局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突出效果。上世纪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海军开始在水面舰艇上装备多功能舰载无人机。90年代,美国又率先研制潜射无人机并进行发射试验,使之成为潜艇预警侦察、通信导航、对地攻击的重要武器装备、大大提高了潜艇的作战能力。美军潜射无人机的发展美军最早的潜射无人机是洛克希德·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面舰艇编队对海攻击时,舰载无人机实施电子干扰掩护反舰导弹突防的问题,从单架舰载无人机对单舰实施电子干扰的压制近界分析入手,以无人机的最优空间配置为目标,构建了舰载无人机单机和多机对舰艇编队各舰雷达有效干扰区分析模型和阵位配置优化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0.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越来越多地采用单脉冲角跟踪技术,舰艇须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针对噪声干扰对抗单脉冲末制导雷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噪声干扰模型、角度跟踪误差估算模型和雷达发现概率计算模型,并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得出了噪声干扰通过破坏雷达角跟踪系统而有效干扰单脉冲末制导雷达的结论,并根据所给参数推算出此时所需的干扰机功率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