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晓雁 《国防》2013,(2):9-11
国民经济动员是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必由途径。保证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在机制。如何针对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特点和实际,建立和完善有效机制,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稳步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李志新 《国防科技》2016,37(6):91-95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新形势下科技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技动员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切入点,从机制、政策、技术、法律和规范五个方面研究了科技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契合点,促进新形势下扎实推进科技动员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3.
发挥产业优势 深化军民融合 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进  少将 《国防》2014,(1):62-65
正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单位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引导社会经济资源更好地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是贯彻习主席"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重要指示的实际举措。近年来,湖南省国动委围绕形成布局合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反应快速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大力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现已建成工程机械、小型船艇、血液制品、特种防护装备4个国家级经济动员中心,筹建了食品、药品、电子、有色金属4类12个省级经济动员中心,实践积累了建、管、训、用的有益经验,拓展深化了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全省国民经济军民融合水平得到提高,应急应战动员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文章认为,基于军民融合的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应从完善体制机制、摸清动员潜力、整合资源优势、构建信息平台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中国军转民》2012,(8):10-10
2012年7月3日,由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和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军民融合与战略发展为主题,共收到论文402篇。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推进军民融合战略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国家电磁频谱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成 《国防》2011,(10):13-14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国防动员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动员的相关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应当贯彻国防要求,具备国防功能"。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露润 《国防》2015,(2):71-73
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决策和"能打仗、打胜仗"的时代要求,向战斗力聚焦,向实战化发力;要理清建设思路,坚持军地齐抓共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构建区域性网状动员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防动员建设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是立足于国家整体利益的一种战略行为,是谋求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动员建设协调发展进而增强综合国力的最优策略。推动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要做到强化发展理念融合、强化发展规划融合、强化体制机制融合、强化政策制度融合、强化保障资源融合。  相似文献   

9.
谢伏瞻 《国防》2016,(8):4-7
军民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习主席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必须认清形势任务,切实强化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政治责任;抓住关键发力,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质量效益;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0.
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是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依据和抓手,开展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就是要建立跟踪评价军民融合发展实际情况的长效机制,形成一套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估方式和方法,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用,引导各地区的军民融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切实提高军民融合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它有利于奠定并优化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的持续能力;有助干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在"军民融合"道路上的深入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平战转换能力;有益于促进国民经济动员发展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相互对接,实现由维护国家安全向维护国家利益拓展的历史性转变;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规划的前后延续,提高动员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动员体制机制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系统工程,应按照融合式发晨的要求,调整建设思路,改善体系结构,构建应急应战一体化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健全包括动员需求对接、动员资源管理动态优化、动员预案训练演练、风险分担等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建立有关多等级动员、动员优先保障、企业预备役的配套法规制度。同时,要搞好顶层设计,严格落实责任制。  相似文献   

13.
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作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其发展质量事关富国强军根本大计。实施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发展综合评价,系统衡量其发展质量与效益,既是解决当前示范区建设面临问题的迫切需求,也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示范区良好发展的必要举措。本文从实施示范区发展综合评价存在的不足、构建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选择综合评价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但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社会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还要求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传统模式,通过军与民融合发展,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兼颐、相互促进,实现良性互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要从战略全局上全方位搞好设计、有步骤多层次地协调推进,要准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统一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延敏  曾立 《国防科技》2015,36(5):24-29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动员是适应"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新型装备力量动员形式。以技术和制度变迁的视角,研究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动员的变化,对于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加强战争动员准备、抓住新型工业化的动员建设机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全球掀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大变革背景下,国防科技工业由其自身演进规律与"工业4.0"的技术推动实现军民融合动员的深度发展,并表现出自组织化、自适应性、社会化和精确、快速动员等不同于以往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赵兴武  张铮 《国防》2016,(4):41-41
为依法推动军民融合和国民经济动员协调发展,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和省军区将《“十三五”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十三五”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规划》等国防建设专项规划,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并联合召集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各专业办公室、省直相关部门和中央驻甘企(事)业36个单位、40余名同志,集中1天时间,对2个规划进行了集体会审。这次集体会审,与会专家和领导着重从全面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想、正确处理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关系、突出重大项目工程支撑、注重配套地方法规政策、把握甘肃战略地位等5个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对完善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健全军地联合指挥体系、建立应急动员大数据平台、共享军地优势资源等1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提升了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闵捷 《国防》2012,(9):33-34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长期实践的经验概括,是我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防动员建设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走融合式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内容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军地相关部门在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建设中,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国防动员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在实践中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要有效推动国防动员建设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建设模式转型,必须结合国防动员建设的特点、规律,科学谋划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的军事物流军民融合运行机制,是推进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提出了军事物流体系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结构,构建了军事物流军民融合运行的成本效率机制、有效连通机制、协同运作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并从军地物流资源整合、网点建设、动员体系、标准建设、法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军需装备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对充分利用民用资源提高军需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军需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军需装备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树立军民融合观念,完善军民融合制度,制定军民融合政策,扩宽军民融合途径;要利用民用资源构建研发体系,利用社会技术保障资源构建维修保障体系,积极调动社会潜力资源构建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提出西部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要求,并从路径分析入手,探讨了新时期推进西部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对策,包括通过政策法规以及军政部门的协作促进军民融合,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兼顾共享,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融合机制,坚持军民融合提升动员质量,发挥军队优势做好援建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