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总书记提出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在军民融合方面,我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军工企业要有两套体制,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十六字方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寓军于民"。军工企业利用自己过剩的军品生产能力来生产民品,民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对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设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统筹经济和国防建设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一贯坚持军民结合的原则。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个原则集中表现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军工企业生产民品则是它的主要内容和表现  相似文献   

3.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是推进军民融合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着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韩庆贵  袁伟 《国防》2016,(9):27-30
推动装备维修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核心是将军队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有机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当前,由于受体制机制、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装备维修保障军民融合发展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亟待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法规制度、突出重点等措施,逐步建立与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军民融合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中国特色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党中央新时期对用好军品、民品产业两种资源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要素在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的交流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中"军转民"、"民参军"的重点和难点,实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要素与民用领域技术、资金、人才、设备、知识、信息等要素资源交流是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任务,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其翼 《国防》2010,(3):24-25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装备保障是形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持和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军队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为装备保障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推进装备保障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按照"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发展思路,在确保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军工优势,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对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新的战略定位,以此为前提,对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应不断拓展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深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国防动员等重点领域和拓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空天、信息等新兴领域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同时,要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健全军民融合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军民融合式发展政策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9.
苏联军事工业曾出现过三次军工转产活动。第一次转产:1920年一1924年,列宁提出了建立保证国家独立以电力机械等重工业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第二次转产:卫国战争后,随着苏联经济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发展时期,苏联大量裁减军队,大量压缩军品:生产,军工企业转向生产民品;第三次转产: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政治路线作为党的"新理论",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改革和建设。苏联军工厂生产民品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军工厂设立民品车间或民品生产线;生产"军民兼容"产品;向民品企业转让技术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军分区系统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体制编制、人员构成和工作任务上有其特殊性,这在新形势下给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陈明  梁晓谊 《国防》2009,(12):62-62
装备是军事力量遂行任务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要求。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佳效益,应成为提高民兵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海涛 《国防》2012,(5):25-26
推进军民融合.军民融合是人民战争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是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然选择.一要找准融合切入点.军民融合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必须选准主攻方向,以重点领域建设带动军民融合整体发展.要把握国防动员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力争在通有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社会化保障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形成对军民融合的强大牵引力,进一步辐射扩大军民融合范围,整体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郭增维  苏晶 《国防》2013,(8):41-4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军民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军队有关保障融入国家社会化保障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以及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建设等诸多领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军民融合这一战略目标的艰巨  相似文献   

14.
彭水根 《国防》2013,(6):4-6
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开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和国防动员“四大体系”是军民融合的关键和重点,国防动员建设要在深化军民融合上有新作为、大作为。  相似文献   

15.
<正>军民融合战略深度发展,使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加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序列,为传统军事工业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但民营企业在新领域面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标准严的新情况,需要的不仅仅是加强内部的质量管控,更需要外在的扶持帮助。军代室作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前哨",长期奋战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一线,既熟悉装备采购政策法规、了解装备发展需求,又掌  相似文献   

16.
刘润芝 《国防》2013,(4):12-13
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加速演进,国防与军队建设任务愈加繁重,对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坚持技术与理念相结合实践证明,技术与理念对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容、形式、程度、范围等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新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主席指出“军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紧贴担负的使命任务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实际,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加速推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党中央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必须充分认清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零五工厂始建于1948年,是从日本遗留下来的造纸厂发展起来的军队维修保障基地,建国以来的历次战争都有零五厂的贡献。工厂曾先后受到通令嘉奖和表彰;朱德等领导人曾到工厂视察。历经五十载,工厂已从建厂时几百人的单一修复厂,发展成为拥有上千名职工,军品、民品协调发展的军队一级企业。今天的三三零五工厂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企业。军品不必说,民品同样如此。从“惊天”上说,工厂是全国最大的降雨防雹弹和火箭弹生产基  相似文献   

20.
内窖提要: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需求规划的牵引作用,是实现装备需求、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需求互通互动。以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做好武器装备需求规划和国防科技工业需求规划的有机对接,在科研阶段,应加强军地双方发展需求提报论证工作,把需求提报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在生产阶段,应调整优化武器装备与民用产品生产能力结构,将相应的子系统、零部件生产能力与民品生产能力深度融合;在使用阶段,应着力建设适应社会产权主体多样化的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加强军内互保、军民通保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