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丹 《当代海军》2004,(5):64-65
军事院校是军官的“摇篮”,将军从这里起步,军事人才在这块沃土上培育。中外著名军事将领几乎都曾受过军校的锤炼和熏陶。美国的麦克阿瑟、布莱德雷、巴顿等将军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前苏联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安东诺夫元帅、格列奇科元帅毕业于伏罗洛夫军事学院;英国元则蒙可马列利毕业于桑赫斯特军校;法国戴高乐将军毕业于圣西尔军校;中国元帅刘伯承、聂荣臻分别毕业于前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和红军学院,彭德怀元帅毕业于黄埔军校……各国军事院校都造就了一批著名的军事人物。  相似文献   

2.
何雷 《环球军事》2007,(11):42-43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是俄军唯一的高级军事学院,也是其战役、战略层次重要的军事科研中心,素有俄军最高学府和“将军学院”之雅称。受组织委派,我曾到这所世界著名的军事学院留学。在半年的学习生活期间,这所学院悠久辉煌的历史荣誉、经验丰富的教官队伍、功  相似文献   

3.
邱健  吴波 《国防科技》2004,(3):55-57
法国陆军条令研究与高等军事教育部(CDES)成立于1999年1月1日,是法军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顺应国际战略形势的调整和军事变革的发展需要,调整充实军事科研教育机构,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核心要害部门。它隶属于陆军总参谋部,是法陆军作战研究和高级军事教育机构,它不仅肩负陆军高级军事人才的培训及作战实验任务,而且负责拟制、修改和完善陆军作战的“应用软件”——作战条令。一、条令研究与高等军事教育部变革调整后的组成及概况条令研究与高等军事教育部经过调整和重组后,现编制一名部长(将军)、二名副部长(将军)、参谋部及数名联络官,下…  相似文献   

4.
徐平 《军事史林》2006,(7):20-25
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总部机关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方勤务部、总干部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财务部、总军械部等八大部;全国军队统编为国防军和公安军;国防军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军四个军种,加上公安军,被称为"五大军种";陆军设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四个兵种领导机构;全国划分十二个大军区;主要军事院校除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外,还有总高级步校和军事工程学院;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相当于方面军(大军区)级,直属军委领导.  相似文献   

5.
绍明  郭效东  刘俊 《环球军事》2008,(11):50-51
法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把救灾专业部队列入军队建制的国家。在法国,灾难发生时,奔赴一线的基本匕都是军人,但这些军人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军人。因为,他们既是军人也。他们的口号是“救助与牺牲”.而不是一般常规部队的“冲锋与杀敌”。他们就是法军各军种中为应对各种灾难而专门设立的专业救援队伍。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元帅视察沈阳炮校枪代炮射击场毛宪生孟繁宗沈阳高级炮兵学校(现址为沈阳炮兵学院),座落在沈阳城东的东大营,这是块“神奇”的土地。早在1922年,由张学良将军亲自买地修建营房。1928年,张学良统一了东北军事教育体系,将东北所有军事教育机关一律并归...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制造的“巴黎大炮”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有名的火炮之一,主要作战目标是轰击法军后方城市,从军事、政治和心理上向对手施加压力,这门巨炮内径21厘米、炮管长21米,射程最远达170公里,炮弹重106公斤.1918年三四月间,德军总共向巴黎发射了343发炮弹,但造成的伤亡很小,却花费巨大,没有达成预定目的,仅在军事技术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拿破仑三世的军队在克里木战争(1853—1856年)和意大利战争(1859年)以后,又成了欧洲军队的榜样。“人们在研究法军的各种组织,法军的兵营成了各国军官的学校。几乎全欧洲都坚信法军是不可战胜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十多年之后,在普法战争中却一败涂地。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9月1日,色当会战失败,法皇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军与德军在马恩前线展开一场激战。当法国第6集团军向企图攻占巴黎的德军克卢克集团侧翼发起攻击时,克卢克及时调来两个集团军加强这一方向,使法军侧击受挫。法第6集团军司令要求巴黎军事长官加利埃尼紧急派兵增援。但是,当时没有通往前线的铁路可供利用,而徒步行军又远水难解近渴。加利埃尼急中生智,立即发布一道命令:征用巴黎各地包括出租汽车在内的所有  相似文献   

10.
在桂林陆院,李长庚是一位真正的“幸运儿”。2001年3月, 刚晋升上尉军衔的他作为我军唯一的军事留学成员先后到法国宪兵学校,比利时皇家高级参谋学院深造。五分钟“演讲”语惊四座比利时皇家高级参谋学院是比利时国家一所最高军事学府, 担负着中级和高级军官大学后的继续教育。2002年8月,李长庚在法国宪兵学校外训系法语学习班学成毕业后来这里报到,被编在第117期参谋高级班学习。全班48名  相似文献   

11.
克格勃特工仅用200万法郎就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一名工程师手中买到了法国核打击力量的核心机密文件。这些文件上用法文印着两个字“火神”。在法国军语中,“火神”代表最高机密。苏联人——如今的俄罗斯人——几乎完全掌握了部署在法国核潜艇、“幻影”战斗机、坦克和阿尔比恩发射内的导弹核弹头的情况。实际上,俄罗斯人今天掌握着法国核武器的全部关键机密,尤其是核弹微型化水平以及高频无线电密码引爆系统。因此,莫斯科可以干扰无线电引爆系统的通信,从而阻止核弹点火引爆。这是战后一起最惊人的间谍案。 1992年7月底,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上校、52岁的维克多·奥琴科叛逃,向英国情报部门供出了这起间谍案的内情。这名高级军官在苏联驻巴黎大使馆内负责科技谍报工作。他向英国情报人员供出了两名最得力助手的名字:谢尔盖·季米列夫和瓦连京·马卡罗夫。他们都是克格勃军官,公开身份是驻巴黎大使馆秘书。塞尔日1986年1月到1991年7月在驻巴黎使馆工作。勒内的任期是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他俩轮流操纵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杰出工程师、35岁的弗朗西斯·唐佩维勒。这位核物理博士在利梅伊-布雷瓦纳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军事技术局中子核物理部工作,具有接触“火神”国防机密的资格。实  相似文献   

12.
战争轶闻     
拿破仑不拘一格用人才拿破仑一生中指挥过众多的大战役,并屡屡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不讲年龄拿破仑27岁任军团司令,30岁任法国“第一执政”,33岁成为“终身执政”,35岁便当上皇帝。拿破仑从自己的经历中,深感有志不在年高。在拿破仑的将帅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马尔蒙26岁时就被任命为法军驻意大利炮兵司令,35岁就升任元帅。苏尔特30岁升为少将,35岁获元帅衔。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后,诏封的14位现役元帅  相似文献   

13.
《军事史林》2010年第12期和2011年第1期,发表笔者关于消除“文职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和“军种一级上将”等三个方面误解的短文,引起一些读者的兴趣.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了39集电视连续剧《东方》,第38集演示的解放军1955年授衔场面中,有些情节与历史的实际大相径庭.由此联想到,还有一些军衔制度宏观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因而拟就本文,与读者磋商.  相似文献   

14.
1884-1885年中法战争中,法国海军采取“踞地为质”的战略,妄图占领台湾基隆和沪尾(即淡水),以达到向清廷勒索赔款的阴谋。而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基于双方军事力量对比,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军事牵制战略,利用基隆附近有利山势地形,扬长避短,与法军展开拉锯战,待机破敌,有利地消耗了法军有生力量,最终取得基沪战役胜利,实现了抗法保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全称为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是俄罗斯的最高军事学府,自1832年创建以来,长期担负为俄军培养高级军官的任务,被誉为俄罗斯"高级军事干部的熔炉".冷战结束后,该学院除继续为全军培养高级军事人才外,还作为俄罗斯军事学术研究中心,引领并推动俄军的军事学术创新,代表了俄罗斯军事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1805年12月2日,法皇拿破仑统率的法军,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北的奥斯特里茨村附近,同俄奥联军进行了一次著名的会战。法军奋战五个小时,即歼敌三万余人,取得了一次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恩格斯在评价这一军事历史事件时说:“奥斯特里茨会战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战争还存在,这次会战就不会被忘记。”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在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这就是驰名中外,彪炳史册的“黄埔军拉”。然而,曾负“西北黄埔”或“第二黄埔”之誉的西北中山军校和中山学院,却鲜为人知。这两所学校同样是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的产物,它们为共同组建革命军队,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在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故应当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十大元帅”及“十大将”的统帅形象和英豪风范,令人啧啧称叹、高山仰止。或许“十”总与军事至高级别帅才结缘,作为美国军队最高级别军衔的“五星上将”历史上也仅授予过十位(美国法律规定五星上将必须产生干战时,因此十大五星上将基本是在二战中授予的,除了潘兴和布莱德雷,但他们也是身经百战赫赫战功所造就的)。虽称“上将”,含金量胜同“元帅”。1944年,时任美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以“元帅”读音与其名“马歇尔”相同而显得滑稽为由,拒受“元帅”军衔。在马歇尔主动让衔的高风亮节被大加赞赏、广为传唱之际,美国军史也不无遗憾地与“元帅”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9.
读了《军事历史》1991年第6期王天成的文章《美国规定不设元帅军衔》,我对该文有不同看法。实际上,美国并没有“规定”不设元帅军衔,而只是如何翻译的问题。第二世界大战后期的1944年底,美国正式在上将衔之上设置了最高一级军衔,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元帅。40多年来,我国一直将这一级军衔译为“五星上将”,这是不准确的。第一,美军被译为“五星上将”衔的英文正式衔称,分别为“General of the Army”(被译为“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irForce”(“空军五星上将)、“Fleet Admiral”(被译为“海军五星上将”),其实,它们的字面上都没有“五星上将”的意思。只是由于这一级军衔的识别标志是五颗星徽,在美国也有口语称其为“五星将军”的,英文为“Five—StarGeneral”。应该指出,General一词,既表示“上将”,也有“将军”的意思。但在这里是将军的泛称,而不表示上将。如“Lieutenant Gen-eral”(中将)、“Major General”(少将)。美军  相似文献   

20.
在法国,有一位夫人为说服孤注一掷的拿破仑放弃最后一拼,而被巴黎人称作“和平夫人”。她就是欧仁尼。 1815年6月18日,有“战争巨人”之称的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并没有服输。昔日以少胜多的赫赫战功、巴黎圣母院加冕的超常举动以及一枪未放就二次重返帝国的机遇都使他雄心难灭。极端自负的性格激励着他企图再次反败为胜。为此他寄希望于他的才干和毅力,决心孤注一掷,凭借着跟随身边几百名热血青年和对人民的号召力再作最后一战,与反法联军拼个鱼死网破。然而,历史却使他放弃了这最后一拼。 滑铁卢决战结束。反法联盟乘胜进逼巴黎,并向法国临时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法军必须停止战斗,拿破仑必须离开法国,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