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理由一样,看电影也是。不可想象,毫无缘由地坐在银幕前看电影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那么,在连队这个以包容个性为主要特色的地方,兵们有多少理由爱着电影呢?  相似文献   

2.
从“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视角看,许多事情的成就都与谋划相关。评功评奖,作为兵生活中一项严肃而庄重的活动,总在有形无形地牵制着兵们的思维神经,牢不可破地左右着兵们的价值取向:立功受奖是军人的一种光荣!如此意图,必有抵达的方法。就像攻克高地前的沙盘推演,兵们在通往荣誉的道路上也操练着各自的胜算术。  相似文献   

3.
他爱兵感情真,被战士们称为"我们的好兄长"。他把爱兵当成"必修课",跟随时代不断调整爱兵的视角,在带兵过程中尊重战士们的想法,不仅方法活而且观念新,他开设的"带兵技巧培训  相似文献   

4.
济南军区某团电影组放影员陈晓兵,刚入伍时,由于办事勤快、灵巧,加上个子小,战友们都亲切地直呼  相似文献   

5.
    
晴看见从家到学校的马路上有一群兵在挖沟,兵们穿着青蛙背一般的衣服,双手握着各种工具不停地挥舞着。 兵们是在一个晚霞很奇特的傍晚开进县城来的。长长的一队亮绿色的汽车轰轰烈烈开进县城一座已清静了大半年的工厂。 县城不大,却随处散发着一股  相似文献   

6.
这里收集了当下兵们的不完全“外出地图”。透过这些外出图谱,我们读出了这个时代兵们的消费趣味、流行风向以及更多属于他们民间生活原态。当然,那些“外出地图”既被他们随手画上喜怒哀乐的箭头,亦无意中清晰地标明了他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锁紧的抽屉     
排长有一红色的笔记本,他锁在抽屉里。排务会上,排长拿着红色的笔记本对兵们说:“各位,你们的一言一行,我都记录在册的,进步与落后届时自有分晓。”兵们于是经常看见排长在红色的笔记本上记着什么,写完之后就锁进抽屉里。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兵们探家是一场亲情运动的马拉松,那么家属来队就是一场目标军营的私人化出访。从一种生活场到另一种生活场,家属们经历着人和事的变迁与转移,以自己的视线认知着兵世界里的兵生活。种种迹象表明,家属来队不是一场“二人转”,而是一场情感互动的大融合。值得庆幸的是: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投资9.5亿元人民币、分三年完成的士官家属来队住房建设工作,已于2003年在全军各部队展开。家属们栖居于温暖的空间,牵挂不再遥远,思念就此小结,爱的色彩汇成燃烧的火焰  相似文献   

9.
电影艺术的出现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大盛事。2005年,中国电影将迈入她100年的历史。当我们沿着连队电影史梳理看电影这个连队细节的时候,我们发现电影文化对兵生活的渗透和影响远比我们最初的想象要深刻而宽泛得多。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方银幕,到宽银幕;从露天时代电影场上节日般热烈、喜庆的宏大气势,到礼堂时代制式、温馨、气派的电影观摩;从16毫米,到35毫米放映机;从银幕电影的一统天下,到电视电影、VCD/DVD电影、网络电影……连队官兵和人民群众一样经历了电影的演进史。人们热爱电影,迷恋电影,很大程度上与电影艺术而真实地呈现生活分不开。辽宁省锦州市8名退伍老兵自发组成的义务电影放映队,8年来,行程6万多公里,义务为群众放映电影450多场次,观众达78万多人次,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民间电影神话,也延续了他们的连队电影梦。而对一部连队电影史的反刍和观望,足以让我们在电影与时代的比翼齐飞中,生长激情,强化活力,再次唤醒那些深藏在记忆里的恍惚影像  相似文献   

10.
兵工之歌     
兵工之歌范德中橄榄枝期盼着你,军功章称颂着你,啊,百万兵工。战争、和平,长夜、黎明,镌刻着我们光荣的历史。官田镇诞生了你。血与火塑造了你,啊,百万兵工。大刀、钢枪,梭标、战车,记录着我们奋斗的历史。时代振奋了你,改革升华了你,啊,百万兵工。追赶时间的...  相似文献   

11.
兵之旅     
兵们一拨一拨地来,又一批一批地走。营盘是铁打的,而兵始终如流水。部队是年轻的地方。兵之旅是年轻的旅程,是充满朝气的旅程,也是闪光的旅程。征途上铺满兵为祖国和人民踏出的铿锵的脚印,这脚印同样历练了稚嫩的青春;征途上浸满兵为祖国和人民播散的汗水,这汗水同样滋润了驿动的青春;征途上写满兵对祖国和人民诚挚的爱,这种爱同样铸就了无悔的青春。兵们迎着清爽的秋风、迈着充满活力的步伐,踏上充满绿色生机,也充满挑战的征程。满怀着憧憬和向往,背负着亲人的希望、人民的重托。阔别热恋的故土和哭红眼睛的母亲,兵们把青春和明天打进背包,…  相似文献   

12.
朔风渐起时节,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花样年华的兵们在一个个露天电话旁边享受着“耳朵盛宴”。在冰寒或酷热的空气里,兵们回到耳朵——无论是姿态、心情还是里面储藏的故事,我们始终相信,那都是温暖的、柔软的、私密的,那是属于当兵人的“私生活”。  相似文献   

13.
电影、电视剧中的好兵形象总是留给人们难忘的印象,启迪着一茬茬部队的士兵,好兵的特征让人每每回忆起来都感慨万千,甚至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或者战友的影子,他们排名不分先后,身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但他们都有共同的名字——士兵。  相似文献   

14.
蛇趣     
部队驻扎在祖国西南的大山深处。山里多树多蛇,兵们免不了和蛇打交道。采访的几天里,记者不断听到一些发生在兵们与蛇之间的或惊心或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搜集、盘点、考察这些或有规律可寻或变幻无穷的拉歌词,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兵们的集体智慧和无穷创造力。无论是“战斗”也好,“秀”也好,游戏也好,拉歌都让一代代的兵们在继承指定的传统节目过程中找到了无限刺激与乐趣。今天,我们借这个不完全排行榜,向兵们的智慧和想像力致敬!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一年来到了。创刊于1986年元月的《西南民兵》杂志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整整3650个日日夜夜,《西南民兵》一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紧随着新时期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发展前进的步伐,努力为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鼓与呼,为加强西南地区的民兵预备役工作赞与歌,紧跟着时代一道前进。  相似文献   

17.
【一不小心,打电话成了我们当兵人一项最大的业余生活。电话的好处是亲和、与耳朵零距离、信任、平等。我们的一些管理者们老是担心兵们打电话,老想着怎么控制,就不想一想,电话一不小心还替他们做了很多次心理咨询医生和政治指导员呢!】  相似文献   

18.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边。一个微风掠面的清晨。江泽民总书记兴致勃勃地骑在骆驼上,迎着朝阳观赏着沙漠早晨的奇妙景观,不时地与簇拥身边的“敦煌民兵驼铃客运队”男女队员们说说笑笑。  相似文献   

19.
立足华北大地,担当神圣使命。《华北民兵》伴随着时代脚步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作为人武战线的一名老兵,因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关系,我有幸与《华北民兵》相识、交往近20年,对之感情真而切、浓而烈、深而厚,有许多发自肺腑的话想诉说一番……是《华北民兵》给了我人生更大的转机。我原先在野战部队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庆祝,还是不庆祝?这不是问题。答案是:一定要庆祝!问题是:怎样庆祝?喊着口号、唱着歌、迈着整齐步伐走在队伍里的兵们各有各的考虑、各有各的选择。“我的生日,听我的。”那是身处集体空间的兵们私下里关于生活方式的一次小小畅想、小小尝试与小小创造。也许仅仅是想像,但足以构成兵们的小小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