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顾波  李波  白钰 《政工学刊》2012,(7):69-70
近年来,我军的心理服务工作蓬勃发展,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保障。但是,在实践中有些基层部队的心理服务工作却出现了一些偏差。为了进一步做好基层官兵的心理服务工作,我们必须注意纠正以下三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
伴随军营内外环境更迭多变,如何观兵、析兵、知兵,进而懂兵、爱兵、带兵,已成为基层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此,笔者结合点滴实践,就当前士兵心理察析与疏导工作略作几点思考。一、拨开士兵心理遮障,把握实情、强化认知伴随更多90后青年踏入军营,在各类因素交互影响下,士兵心理表现出极强隐蔽性、潜伏性、私密性,愈加难知、难解、难测,封闭、牢骚、依赖、攀比等负面心理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论红军时期的士兵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人委员会是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组建、演变并保留下来的群众性组织,前身是红军时期的士兵委员会。本文着力探讨士兵会的创建方式、促成因素、组织形式及作用、性质和历史意义。考察红军时期的士兵会,既是追溯我军军人委员会这一基层群众性组织和军内民主载体的前期形态,亦是对新时期发扬军队民主优良传统的一种求证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要想做好士兵的工作,首先要熟悉、了解士兵.但是,对士兵的真正熟悉、了解,只有置于社会和军队改革的大背境下才有可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军的兵员状况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军基层政治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许家祥同志撰写的《新时期兵员变化及对基层政治工作的启示》一文,发表了一些颇有参考价值的见解.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我们稍作删改后,分上下两篇分两期刊出.  相似文献   

5.
部队每年新兵入伍训练以及各种新兵专业培训结束,都面临一个新训士兵的分配安置问题。新训士兵岗位安置是否合适,影响新训士兵个人能力水平的发挥,也影响部队的全面建设。心理测验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测评方式,为新训士兵的合理安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心理测验在部队新训士兵分配中的作用。心理测验是指根据  相似文献   

6.
心理压力,也称心理应激或紧张,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难或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个体高度紧张情绪状态。个体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抵抗力降低,以致被疾病所侵袭。士兵作为军人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面临的压力源与军官有着相似的一面。但由于士兵的人生阅历、工作任务与性质等方面与军官不同,因而他们的心理压力又有特殊的一面。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究竟有哪些事件会对基层士兵造成心理压力?影响程度又如何?如何维护士兵平时的心理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当前部队和心理…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基层官兵,既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又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基层建设、夯实强军根基的必然要求。"要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习主席在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端正对待官兵的态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一、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人的信任和尊严是无价之宝。每名官兵的内心都有一种被尊重、被信任的渴望,当得到组织和领导的信任时,其内心就会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8.
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升团队凝聚力,是完成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的保障。目前,我军的团体心理训练尚处于起步阶段,武警部队的团体心理训练还是空白。依据武警部队基层官兵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部队对基层官兵心理素质要求来制定武警部队基层团体心理训练内容,可以有效地帮助基层官兵提高心理素质,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团体训练以体验为主线,贯穿了多项心理训练方法和技巧,辅导者可以根据基层官兵的心理状态及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选择地实施训练内容,以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全军和武警部队每年都有一大批士兵退伍,为临退伍士兵实施心理辅导,对其个人成长和部队复退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退伍士兵容易产生失落心理、松懈心理、忧虑心理、纠结心理等四种心理障碍,应采用相应调适方法来缓解。一、分析所失、总结所得——消除失落心理。战士们大多进取心强,自入伍之日起便有入党、考学、  相似文献   

10.
△我军干部培养和选拔政策改革调整后,基层干部成分变化引发的结构性矛盾已现端倪。成都军区某团调查显示:基层连队干部有当兵经历的不到15%,八成以上连队主官缺乏士兵生活锻炼,对我军优良传统缺乏切身感受,对战士缺乏较深的思想感情,出现了一些官兵互离现象,值得警惕。△今年,四总部联合发文要求,连队干部每年要有三分之一时间住在班排,成都军区广大基层连队干部积极响应,主动住进班排和战士实行"五同",进一步加深了对战士的认识和理解,增进了对战士的感情,赢得战士真心爱戴,涌现出大批尊干爱兵典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从心理防护的视角来研究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总结了我军心理防护的历史经验如下:始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精神动力源泉;健全基层政工组织,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严明部队纪律,加强作风建设;解决后顾之忧,开展立功运动;坚持出版报刊,鼓舞士气;创作优秀先进的文艺作品,激励基层官兵。  相似文献   

12.
受突发事件、环境变化、人际关系改变等因素影响,官兵在心理上会出现烦躁、易怒、压抑、失望等反应,偶尔伴有低落、失眠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对上述状态进行不断调适的过程就是“心理适应期”。由于外界条件和心理素质的不同,官兵这种客观变化过程的主观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官兵进行心理调整的关键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方法平稳度过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心理适应期”表象入手对其本质现象进行分析,探索提出四种可行性办法帮助基层官兵破解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战争所具有的许多新特点对参战士兵心理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必须注重士兵心理训练和战时各个阶段的心理应激,以提高其心理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疑 惧戒备心理 ,是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害怕事态发展与自己不利而出现的一种疑虑、惧怕和警戒防备的心理状态。它是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特征 ,其存在和发展既抑制了被教育者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又影响了他们的成长进步。因此 ,认真分析和消除疑惧戒备心理 ,对增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疑惧戒备心理 ,是一种比较复杂、内隐的心理现象 ,一般较为平静 ,不易外露 ,其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 )敏感 ,心理多疑。具有疑惧戒备心理的战士 ,一方面十分注意领导和同志们对自己的表情态度。如在表情上是和颜悦色的 ,还…  相似文献   

15.
心理防御机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钟 《政工学刊》2005,(1):44-45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处于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具有自觉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基层官兵常用的心理防御方式(一)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1.升华。通过一种合理的手段间接地减弱表现本能,而将其才华和精力投入到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之中,并且以此为荣为乐。升华防御方式,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防御方式,既没有不良后果又不会明显丧失乐趣。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他运用升华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结果。在基层部队,也有不少官兵运用升华这种心理防御方式,而使自己开阔了胸襟,提…  相似文献   

16.
怪现象:士兵酗酒○董勤肖在一些基层单位,士兵酗酒现象屡禁不止,且档次越来越高,频率愈来愈大,酗酒滋事被处理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它的蔓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建设的全面发展,成为基层管理工作的一项久治不愈的顽症。士兵酗酒的原因士兵酗酒的原因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何毅 《政工学刊》2011,(2):70-71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做好遂行重大任务心理服务工作”。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做好遂行重大任务中的心理调控不仅是搞好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一名基层政工干部履职尽责能力水平的体现。我们需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带领部队在执行各项重大任务过程中做好心理蒯控,促使官兵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大力激发官兵高昂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军基层民主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部队官兵呈现出求知欲强、自尊心强、爱美心强、爱玩心强、求实精神强、自我价值实现欲望强、公平竞争的意识强等“七强”特征。这些新的特点,便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部队基层的民主建设,出现了五对主要矛盾。一是官兵民主愿望强烈,而其民主素质偏低。战士从社会走人军营,带来了一些天然的要求平等的思想,他们渴望自己在军营能受到公正的待遇,在连队有自己的“位置”。但是现在部队官兵的民主素质相对较低,民主知识缺乏,对我军的民主传统知之甚少,有的官兵甚至不知道什么叫民主,更不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  相似文献   

19.
亚丁湾护航行动是我军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之一.心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具有内隐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心理管理的过程表现为指挥员通过管理意识、管理水平、管理方式方法影响官兵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具体内容涉及精力管理、动力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  相似文献   

20.
心理作战目标群体分析是选择对象群体、分析目标群体的弱点、找出影响目标群体的条件以及确定心理作战主题和标志的过程,是心理作战人员制定心理作战行动方案的基础。深入了解美军心理作战目标群体的识别方法和分析流程,对完善我军心理作战目标分析理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