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亲     
母亲是皖南山区一位极其平凡的农家妇女,她出生后就失去母爱。物质上的匮乏,精神上的伤痛,迷漫着母亲的人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我较早地知道一点人生疾苦的时候,我已有了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吃奶的弟弟,而我的父亲远在他乡,被关进了“牛棚”,生活的重担全落...  相似文献   

2.
军人的爱情     
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前,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那天下午,我在病房看护她,她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当时我看母亲病情基本稳定,精神也比较好,认为没事,就回家了。没想到两个小时候之后,母亲竟然去世了,弥留之际,没有见上母亲一面,是我一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转变     
弟弟来信说,他已经参加了部队征兵的体检,初检已经通过了,还说这是母亲的决定。我的父亲是一位有着20多年兵龄的老兵,母亲自打结婚便在担心和牵挂中度过了近20年的生活,受够了那种孤独与寂寞的煎熬,好容易才盼到父亲转业,我却又萌发起参军的念头,自然第一个反...  相似文献   

4.
人间好时节     
小时候,没有电视和电玩,连电影也难得有机会看,我的游戏,就是背唐诗。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本破旧的《唐诗三百首》,教四岁半的我和一岁半的弟弟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我背的第一首诗。我还不识字,像堆积木似的,把一首诗完整地堆砌在小脑瓜里。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弟弟结婚时,父母分给一套房子让其居住,因婚后弟弟和他妻子的关系不好,这套房子也没过户到弟弟名下。他们婚后生有一女孩。几年后,我弟不幸意外身亡,后来妻子也改嫁了。访问这套房产应由谁继承?他妻子再婚后是否还有继承权? 张文龙  相似文献   

6.
我是南海舰队某观通旅指导员吴忠华。今年2月的一个晚上,我跟母亲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参加弟弟的婚礼,拿毛衣时,看到文书谢瑶神色慌张地跑进站部,不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亲爱的兰兰同志(这是父亲对母亲的昵称)从即日起光荣退休了!为这事,我们可要好好庆祝一番!二妞(父亲对我的专称),来,咱们敬你妈一杯!”父亲高兴得手里一边举着酒杯,一边推着满头雾水的我。其实,此时,这张桌子上的三个人的心情并不都像父亲那样眉毛、眼睛、嘴巴乐得都咧成了平行线。我想,母亲退休的消息在我们家里,也就是他——这个惟一的男人感到高兴了。早在两年前,父亲就曾劝说母亲办病退。母亲本是海军总医院的护士长。这份在别人眼里并不打眼的工作却让母亲为它付出了大半生的智慧与辛劳。一张张奖状,还有她腰上做了手术的刀疤便是对她敬业而又勤劳的最好  相似文献   

8.
家在三峡     
故居被淹了,永沉江底了。早在十年前,就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些年来随着三峡大坝一天天抬高,这个日子是越来越近了。但这一天真的来临了,我才知道自己有多懊丧。想起当年大江截流时,我欢呼雀跃的那个劲儿啊,完全忘了还有这么一天。自从5年前走出大学校门,背着单薄的行囊远离老家后,有关家乡的消息就越来越少了。好在那个宏伟的跨世纪工程实在太抢眼,有关工程进展方面的报道并不少见。但更多的,还是母亲的来信。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的母亲,写起信来一笔一划,工整得让看信的人顿感毕恭毕敬。我喜欢看母亲的来信,字里行间,流露  相似文献   

9.
我敢回家了     
“回来吧!谁也不用你帮了!”母亲的轻松愉快冲淡了我心中的丝丝犹豫。六年了,我又何偿不想回家呢?可六年前的探家却成了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 那时,我作为全村第一个当上军官的人,回到了久别的老家。  相似文献   

10.
望明月     
“兄弟,你想家了吗?”战友的一句话,将我的思绪一下就拉回到6年前……“妈,我穿军装好看吗?”刚从入武部领回新军装,我第一时间跑到医院,在母亲病床前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母亲看着我。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     
母亲没上过一天学,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也不能讲出深奥的哲理来。然而,在我心里,母亲胜过任何一个哲学家,因为我要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一生是清苦的。母亲七岁时外祖父就过世了,是外祖母把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早年家穷,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但母亲却十分好习字。我上完小学升入初中,在母亲的眼里,已然是一名"文化人"了。因而,母亲干完家务,就会早早地守在我身边,静静地做着针线活,待我功课做完,母亲就会拿来纸笔,拜我为师。起初,我俨然一副严师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当起老师,教我的"学生"母亲来。母亲写的字并不端正,歪歪斜斜的,可母亲却十分地认真,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我到新疆打工,因故几年未与家人取得联系。妻子申请后法院判决宣告我死亡。其后,妻子与他人结婚,并将3岁的儿子送牛某收养并办理收养协议。10年后我回到家乡,才知这一变故。法院撤销了对我的死亡宣告。妻子再婚的配偶此前也患  相似文献   

13.
给弟弟打工     
给弟弟打工王相庆去年暑假前,弟弟来信说已辞去原来的工作,筹资八万多元上了四台织布机,雇了四名工人,当上了小老板。转眼放暑假,我带着一种欣喜的心情踏上归途。当我敲开家门,明显消瘦的弟弟高兴地出来接我,还没坐定,我就关心地问:“怎么样?还顺利吧!”“已开...  相似文献   

14.
<正>散步中,己是75岁高龄的母亲总喜欢问我厂里的事情。每每谈起厂里,母亲的语气中就有着一份虔诚与尊重。母亲是泸州化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在原一车间硫酸部工作。在我成长的记忆中,是那一朵朵大红花串起了母亲的青年、壮年和中年的岁月。可是,母亲年年戴大红花,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也是非凡的。小时候,父亲总出差,家里的重担也就落在上"三班倒"的母亲肩上。她  相似文献   

15.
女民兵刘英娜,出身在江西兴国县的一个干部家庭,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她是9年前和杨运均热恋上的。小杨是解放军某连的副指导员。他一家是天底下最穷的:上有八旬的老祖母,三餐要人侍候;下有4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均未成年,母亲生儿育女营养不足,身体拖跨了;父亲又得了痨病干不了重活。作田人家缺劳力,日子很艰难。杨运均是这个贫寒家庭的长子,已经27岁,还没娶上媳妇。曾  相似文献   

16.
情注边关     
辽宁省盖州市城关镇门屯村民兵连长李解城接到北疆边唾哨兵于海的一张立功喜报,如酷暑临清风兴奋极了,当他风尘仆仆赶到于海家道贺时,于海的父亲于全锁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这全归功于你啊!” 1995年冬季征兵开始后,于海找民兵连长李解城要报名参军。李解城想到他的家庭情况,父亲患肺结核,母亲精神病一年至少复发五、六次,弟弟还在读初中……只好劝他说:“小海,你还是在家照顾全家人  相似文献   

17.
去年6月17日是我父母的金婚纪念日。50年前,父亲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了塔里木。那时,母亲放弃了上师范院校的机会,随父亲来到了大西北。  相似文献   

18.
搭档     
老谷转业了,出乎我的意料。虽然知道他离开部队是早晚的事,但我依然吃惊。老谷叫谷冬生,是我共事三年的搭档。其貌不扬,长我六岁,性格像《集结号》中的谷子地,我习惯叫他老谷。老谷来自山西朔州的农村,兄妹四个与母亲相依为命。姐姐和妹妹都不满17岁就嫁人了,为了供弟弟上学,他32岁才娶了本村的鲁大姑娘做媳妇,34岁有了儿子,先天性心脏病,我给起名叫"轱辘"(谷鲁的谐音)。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是个渔民。小时候,每当父亲打鱼归来,我便和弟弟,蹲在鱼筐旁边,欣赏各种各样的鱼。一次,父亲又挑回一担鱼,放在院当心,我和弟弟高兴地围了上去,扒拉起来。那圆圆长长的是海鲶鱼,扁扁椭圃的是比目鱼,圆圆的身体长长的尾巴是  相似文献   

20.
家有老母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对母亲有了更多的依恋。工作再忙,每周也要给她打一次电话;出差路过或大多的假日,我都会赶回家陪她过上一两天。尽管在我的眼里母亲这一二十年都没有太多的变化,也没有太老的痕迹,快人快语,小跑着走路,但她毕竟已是83岁的高龄了。我常在心间发问:属于母亲的时间究竟还能有多少?我还能再尽多少孝呢?若真有一天母亲也像父亲一样突然不在了,我对家乡还会这般牵挂吗?我的世界还会这样精彩吗?不敢想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