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海军全部军舰自1911年11月初分别在上海、武汉和镇江高举义旗,加入了革命军的行列;其起义虽有部分同盟会会员等青年军官的策动,但实为全体官兵自发行动。本文简述各军舰起义经过;从形势的压力、革命党的争取、不同层次官兵所受教育和训练、留学生和学生的革命活动,以及地缘和血缘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海军起义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最后,阐述了海军在起义前后对战局发展变化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在这之前,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理论,组织革命政党,先后发动过10次武装起义,虽然都遭到了失败,但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就是经过这种量的不断积累,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1866—1925)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奋斗了一生。“从孙中山组织革命的小团体起,他就进行了几次反清的武装起义。到了同盟会时期,更充满了武装起义的事迹,直至辛亥革命,武装推翻了清朝。中华革命党时期,  相似文献   

4.
刘小花 《军事历史》2021,(4):109-114
根据新发现的几则有关南昌起义史料来看,南昌起义时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手枪队,其成员大都是从参加起义的各部队中挑选出的可靠人员,主要职责为起义领导人的安全保卫、执行紧急战斗任务等;起义部队到达潮汕后,郭沫若曾任潮海关监督兼汕头交涉员,负责办理外交工作,有效地避免了帝国主义势力对起义军的干涉;南昌起义发动后,国民党发布的"追剿"起义军布告,则有助于了解国民党对南昌起义采取的军事行动和政治宣传.这几则新发现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南昌起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锡麟,浙江山阴人。1904年在上海参加光复会,宣传革命思想,两年后来安庆秘谋革命,1907年与秋瑾密建光复军,约定于7月8日乘安徽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起义。后因人告密毕业典礼提前,徐锡麟临危不惧,毅然率先拔枪射击主持典礼的安微巡抚恩铭,宣告革命党起义。徐锡麟等因弹尽被捕,在法庭上他大义凛然,痛斥清朝反动统治。当夜被杀身剖心,就义于抚署东辕门外。  相似文献   

6.
陈勇  宫虎家 《华北民兵》2013,(10):17-17
近年来,河北省滦县人武部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工作,紧密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系列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在探索全民参与国防教育的方法上走出了新路子。2011年6月,滦县龙山公园被民革唐山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捐赠了全球第51座孙中山先生铜像。该县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优势,积极挖掘港北起义纪念碑、詹天佑铁路桥、辛亥滦州起义纪念祠等红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列入全民教育体系,先后制定了《滦县国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总计有21起,其中舰艇起义14起、人员起义(不带舰艇)2起,投诚1起,未成功起义4起。起义、投诚舰艇97艘,官兵3800余人。起义、投诚的舰艇数和人数分别约占当时国民党海军舰艇、兵力总数  相似文献   

8.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清朝新军士兵自发起义,一夜激战,攻占了省城武昌,接着经过阳夏战役,顶住了清政府组织的优势兵力的攻剿。武昌起义为推翻清王朝打响了第一枪,保卫起义成果的阳夏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劣抗优的成功战例。武昌起义(一)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索。1911年9月,在全国此起彼伏的反清斗争形势的影响和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的推动下,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协商,决定10月6日中秋节在武昌举行起义,并建立了起义指挥机关,确定了指挥人选。当时武昌城内盛传革命党人要在中秋节“杀鞑子”,清朝湖广总督…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前后,国民党空军飞行人员驾机起义,飞向解放区、飞回祖国大陆,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对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建设事业有重要意义。尽管他们驾机起义的方式多样,原因有别,但其爱国热情和对新中国的向往是相同的。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事业中,这些驾机起义人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贡献了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0.
武昌起义期间 ,湖北革命党人遵循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反清战略思想 ,作出了相应的谋略决策 ,并加以运用。其谋略决策与运用包括 :(一 )“运动新军反正” ,成为己方武装力量 ;审时度势 ,及时作出起义决策。 (二 )破釜沉舟 ,猝然发难 ;扼吭拊背 ,夺取武汉三镇。 (三 )推举都督 ,稳定军心民心 ,发展军事斗争形势。 (四 )扩军布防 ,抵御清军围攻。湖北革命党人的谋略决策及其运用 ,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