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转民"也要改革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工业的“军转民”是指军事工业由军事专用性的科研生产转向军民结合性(或兼容性、两用性)科研生产的一种特定运行机制。军转民的必然结果是军民一体化。由于对军转民认识上的偏差,加上实践中出现的某些失误,中国军事工业的军转民存在不少缺陷。面对步履维艰的中国军事工业,只有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为了有效地促进中国军事工业的军转民,发挥中国军事工业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在国家军事订货制度、企业制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进行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对“军转民”问题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21世纪初的“军转民”问题,从战略上看,必须有以下几个大的转变,解决好几个大的问题。产业定位上由“军事工业”转变为“战略性产业” 我国的军事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民品生产领域。20多年来,我国的军事工业就其生产经营活动主体以及比重而言,已经成为以民为主的产业集群了。 进入21世纪以来,在这些产业中军品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产业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继续依赖于国家的国防科研巨额投入所形成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成果。这些产业从技术经济角度看,其真正主体仍然是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都有相当的军工产品生产储备能力。 …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的军事科研体系的军转民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苏联制订了军转民计划,其中计划通过军转民实现以下三个目标:对部分军事研究能力进行转向和现代化,以进行高技术民品的生产;建立进口替代和出口定向的生产;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计划中规定了三种拨款形式:传统上实行的直接预算补贴;优惠贷款;建立军转民基金。只可惜这些计划几乎还没有来得及实施,苏联就解体了。俄罗斯独立后,继续实行军转民计划,但由于当时国家经济陷入全面的危机,使军转民工作困难重重,国家预算拨款不能及时全部到位,国防工业企业不论是军品还是民品都大幅度…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适应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大步迈开了军转民的前进步伐。所谓军转民,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所有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和军用设施,在保证军品和军事任务的前提下向民用转移或军民共用。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三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军工企业解放思想,勇闯市场,从市场经济的门外汉锻炼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在开发民品方面,从找米下锅,盲目跟从,到逐步形成知名品牌和支柱产业,军转民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是指将富余的军工科研生产能力转为从事民用科研生产。确切地说,应是保军转民,即在保留必要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足以应付任何局部战争或突发事件外,同时确保武器装备和尖端技术具有一定发展势头的情况下,将富余的军工科研生产能力转为从事民用科研生产。因此,军转民应包括两方面涵义:一是保军,二是转民。从国防建设角度来看,保军是转民的前提条件,没有保军,转民就失去了本来意义;转民是手段和途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军。从国民经济建设角度看,军转民的直接意义是利用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资金为国家经济服  相似文献   

6.
在冷战结束、全球趋于缓和和改革潮流的影响下,各国在调整军事战略的同时,对军工生产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措施。其发展特点是:军转民成为新热点;军工科研与生产跨国合作;发达国家缩小军工总体规模,突出重点项目;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建立独立自主的军工体系。  相似文献   

7.
“民转军”——世界军工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工企业利用其技术、人才、管理、资金和政策等各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军转民科研生产,大量研制生产民用产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就在中国军工企业进行“军转民”的改革中,世界军事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却为中国军工业提出了一个新的紧迫问题——“民转军”,或者叫“民品军用”、“技术共享”。这一新趋势目前已经在发达国家愈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事工业转产民品的前景、问题、政策──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报道黄海元,赵澄谋译中国的军转民已经历两个阶段,目前随时准备转入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之为“技术上的军转民”或者供应方的军转民阶段。其主要重点放在技术和利用现有资本与...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在山西国防科技工业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国军转民杂志社曹福成社长宣布:《中国军转民》杂志山西通联站成立!《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管、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是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一、寓军于民工作的基本现状和趋势众所周知,我国军转民工作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计划经济时期,面对严重的生存危机,国家安全是主要矛盾,我国曾一度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和地方工业相对脱节,使其出现"孤岛效应"。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冷战结束,为解决国防科技工业规模过大、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军转民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时过20余载,军转民工作蓬勃发展,成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13年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军事工业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军事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三线建设、军转民、扭亏振兴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国面临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方面的、新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在这个竞争中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既要实现经济腾飞又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仍然担负着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双重任务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国防科技工业来说无疑是严竣的挑战但又是难得的机遇。在这种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军转民应如何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军民结合、军转民的内涵进行过许多研究提出过一些独到的、国际公认的见解并指导了我国军转民的实践。但面对…  相似文献   

13.
军民两用技术,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既适用于军事目的,又适用于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高新技术。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是军民结合和“军转民”、“民促军”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开展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战略问题的研究并加快实施,对于深入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理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建立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国防高新技术科研生产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推进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是增强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发…  相似文献   

14.
一、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概况 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起步,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指导下,在优先保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需要,大力开展军转民工作,有力推动了军工企业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军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了整个贵州国防科技工业由单一生产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战略性转变。 我省军转民的主要成绩: 一是军工企业民品生产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军工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从发展总量看,我省军工的民品产值在“七五”期末,只有14.7亿元,到“九五”末期,民品产值已达到53.5亿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国防科技工业在确保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大力推进军转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实践证明坚持军民结合,大力发展民品是国防科技工业振兴军工经济的正确道路。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以江总书记关于国防科技工业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努力开创军民结合和民品发展的新局面。大力发展军转民 振兴军工经济@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我们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方针,通过政策引导、规章约束、标准规范等,依法行政,积极履行好政府职能,在市场监管、协作配套、军转民产业开发等工作中,积极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体系建设。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工作为重点,加强军品市场监管,在体制上推进军民结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制度,是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建立小核心、大协作的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打破行业垄断和封锁、规范市场准入、促进军民互动,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呼唤政策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对于国防科技工业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着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首先,当前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跨越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新产品创新为标志的。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能否快速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化军事变革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物质技术基础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在国家社会经济体制框架下的军转民、民转军和军民结合互动关系需要依靠政府和企业不断的具有开创性的创新活动才能够…  相似文献   

18.
海湾战争后,各国都在制定和调整应付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对策。俄罗斯具有从原苏联继承下来的绝大部分军事经济实力和潜力,拥有装备精良的270多万军队,虽然由于经济困难而影响对军事经济的更多投入,军事工业军转民也步履维艰。但为争取主动,又采取了相应对策:把军事工业军转民作为振兴国民经济和发展军事经济的关键环节;调整了军事战略;重点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以便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和目前恢复其全球大国地位的努力中取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军转民》2011,(10):81
《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管、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的国家核心期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军工行业权威性杂志。《中国军转民》杂志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刊物。杂志透析国防科技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西方军事大国纷纷调整了自己的军事战略,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其国防工业:缩小国防工业规模,军工企业进行合并与联合;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政府支持军转民与军民结合;进行军事科研与生产的国际合作;改革采办策略,保护国防工业基础;积极开拓国防军火市场,扩大武器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