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军人”与“旅游”,本是两个无联系的概念。然而,四川广元的广大军民,以其睿智的灵气,硬是把“军人”与“旅游”谱进了西部改革大潮的“五线谱”,弹奏出了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乐章。  相似文献   

2.
古代军队在处理军民关系的过程中 ,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思想 ,作者从查阅的资料中 ,整理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行师先整伍”、“举兵先正心”的纪律整顿思想。认为军队有没有严格的群众纪律 ,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因此 ,要求部队有严明的纪律。“市不易肆 ,民不知兵”的兵不扰民思想。认为这是体现一支军队纪律素养的重要标志。“兵无民不坚 ,民无兵不固”的军民互为依托思想。认为军和民是互为依靠的关系 ,要是处理不好 ,就不能够取得胜利。“军民和协”、“兵农合一”的军民一体思想。强调民为天下之本 ,兵皆出于民 ,“民者兵之命”等等。这些思想中闪烁着真理的光彩 ,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3.
廊坊军民都不会忘记:1997年和2000年,连续两次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在新世纪的第三个年头,全市军民团结一致,用“心连心、实打实”的工作业绩,正在为第三次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而携手并肩,真诚努力。  相似文献   

4.
寇卫国 《国防》2000,(7):24-25
古城大同,北据阴山,南控太行,素有“北方锁钥”、“首都屏障”之称。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同军民大力开展双拥工作,不断拓宽双拥领域,连续四次赢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孙安  雷建宁 《中国军转民》2012,(2):62-63,53
有关军民合作的方式,从历史上的“军转民”、“军民结合”到“寓军于民”,再到现在的“军民深度融合”,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落实军民深度融合这一指导思想,特别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探索出一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以实现兵器光电行业效益和规模的双提高是兵器高层管理者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主要军工生产大国都在努力实施军民一体化战略,以期实现寓“国防实力”于“国防潜力”、寓“军用”于“民用”的目标。所谓的“军民一体化”是指一国国防工业基础与民用工业基础逐步走向兼容的过程。具体来说,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军事技术的商业化或日民用化,也就是军事技术向民用领域里的“溢出”(spin-off);二是民用技术的军事化,也就是民用技术向军事领域里的“溢入”(spin-on);三是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工生产国,美国在军民一体化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可供我国“民参军”或“引民入军”过程中借鉴。  相似文献   

7.
任金庆 《国防》2006,(7):47-48
在新的形势下,军民通用装备储备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新时期军民通用装备储备工作的新局面。一、确立装备储备新思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是做好新时期军民通用装备储备工作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装备储备尚未形成系统、完整、配套的保障格局,与“两应”军事需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必须积极适应“两场”要求,牢固确立以下三个思路:一是确立由数量规模型储备向质量效能型储备转变的思路。随着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军事斗争需求已经发生质的变化,要求我们着眼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8.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是我国初步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体制后,中央对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军民互动合作是从机制上实现寓军于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时期。由于可以依托70年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大幅度压缩国防开支,这一阶段的军民结合主要表现为军转民。军转民方针强调的是“以民养军”,即通过军工企业转产…  相似文献   

9.
黄寿硕  谷宝太 《国防》2003,(12):37-3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征用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此,必须及早探索应对之策。 一、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征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征用工作主要表现为“六难”:一是立法相对滞后,工作难“循”。从国家现行的国防法规来看,没有专门规范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征用的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军转民》2011,(11):18-19
本届协会自2005年换届以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军民融合”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国防科工委和国防科工局的领导下,在国家各有关部门、各省市工办、各军工集团公司和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战略方针,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协会工作的新局面;积极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化及和平利用军工技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兵》2014,(4):30-3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是我们党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总结长期以来军民融合建设的经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推进民兵预备役工作体制改革,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把民兵预备役工作更广泛、更深入、更具体地融入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改革之中,促进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军民两用技术流动模式与军民两用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流的观点,给出了军民两用技术流动的概念。在分析美国基于国家技术基础的技术流动模式和中国军民两用技术流动的副产品(spin-off)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军民协同国家创新体系基础之上的军民两用技术流动模式。建立了包括军民两用能力社会一技术网络、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军民两用能力型”武器装备生产“预备役”企业的军民两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建立“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军工企业的历史使命,也是新形势下军工企业谋求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军为本”是基础,也是优势;“以民为主”是支撑,也是核心;“军民互动”是途径和手段;“协调发展”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试图结合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麓”)的实践,进一步探讨军工企业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加速实现“以民为主”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西方发达国家为适应“冷和”时期的战略需要,在军事领域采取了“外源化”、“有计划地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积极拓展军事科研生产的国际合作”等重大改革措施。西方军事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和改革措施启示我们:对军队后勤保障“外源化”应持慎重态度,要根据我国国情、军情加以借鉴;开发军民两用技术,构建“军民兼容”型保障体系,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在国际军事科研生产合作中,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保证合作朝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军民和谐发展、和谐共建是创建和谐军营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举措.而抓好新时期的双拥工作,对和谐军营的创建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军委、四总部关于双拥工作的指示精神.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想方设法为地方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促进了军民和谐发展、和谐共建。我部3次被驻地市委、市政府评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所在城市也连续两年被省命名为“双拥模范城”。今年“八一”前夕,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6月上旬,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举办了“首届边疆民族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论坛”。论坛围绕“军民融合与民族团结”这一主题,就如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由理论“务虚”向实践“落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理论研究成果,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本期摘登论坛的一些主要论点,希望能给大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探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军民兼容”思想是邓小平关于经济资源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相互融通和流动的集中表述,包括军转民、民转军和军民双向三个方面的内容。国际形势趋向缓和是邓小平军民兼容思想形成的外在可能条件;国内发展经济的紧迫要求以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构成邓小平军民兼容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决定军转民、民转军及军民双向之间相互联系和转换的是政治机制、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邓小平军民兼容思想的重大启示在于:提高了人们对军民兼容的认识,融人民战争思想于军民兼容建设之中,深化军地联合办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双拥工作与军民融合式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做好双拥工作是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带来了新时期双拥工作一系列新变化:必须以双拥工作的创新拓展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工农红军、苏维埃政府和各种群众组织,发动中央苏区广大军民,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标语.这些具有独特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的标语,既为红军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粉碎国民党军“围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苏区军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扩大苏维埃政权,参与苏区全面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要进一步探索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协作”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军民融合综合产业园和军民产业联盟是未来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