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里,我又回到了罗家坪。这是位于云南省马关县东南部靠近边境的一座大山,海拔2000多米。是的,这就是我的老连队驻守的地方。我在这里待了3年。3年时间虽然不长,却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5月的一天,我重回罗家坪。从文山出发,几经峰回路转,就到了被大山环抱的某边防连。如同平常,罗家坪依然一片雾海。这里一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被大雾笼罩,又称"雾的王国"。知道我要来,战友们几天前便晾晒了被褥,但招待室依然弥漫着潮湿发霉的味道。连长正带人吃力地抬着储物柜,  相似文献   

2.
"我是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抓好武装工作是我的本职!"这是2008年被陕西省委、省军区表彰为"党管武装好书记"的商洛市商州区区委书记朱崇和朴实的表白。记者经过多方了解和梳理发现,最能代表朱崇和抓武装工作的特点还得从与他有关的3次会议说起。  相似文献   

3.
主人公小传张久生,197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2001年毕业于河北技大学纺织系,同年7月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入伍参加培训1年,2002年7月到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十三团参加工作,历任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装备助理。2009年9月调北京陆军预备役高炮师第三团工作,2010年3月任该团宣保股长至今。我是2009年9月由警卫部队调入北京陆军预备役高炮师工作的,接触《华北民兵》也只有3年多时间,在这位经历50多年沧桑变迁的"老革命"面前,我只能算是个"新同事"。  相似文献   

4.
初次见面的下马威2012年9月3日,第一次看到我的学员——北华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2012级大一新生,7名男生、12名女生,没想到一见面他们这些天之骄子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教官,希望咱们能共同经营好这两周的军训生活。"我微笑着说出开场白,大概我的微笑中散发出来的是一股稚气,这股稚气让他们感觉我不  相似文献   

5.
5月14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援疆干部李兆豫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妻子郝冬梅和女儿李雨瑄。"我们家兆豫在二师已经生活、工作两年多了,已经成了一名兵团人。我利用暑假去了3次二师,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兵团。"郝冬梅说。2011年3月的一天,李兆豫告诉她和女儿,自己不久后就要到二师参加3年的援疆工作。听了丈夫的话,起初她心里十分不愿意:丈夫从来没有和自己分开过,况且女儿刚上初中,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思来想去,郝冬梅认为丈夫选择去援疆是他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去援疆了,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的。"郝冬梅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呢。""爸爸,您就放心吧,家里有我照顾妈妈呢。"女儿李雨瑄的话,  相似文献   

6.
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一名主官参加当地地方党委任常委,是确保党管武装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是2003年1月担任中共江苏省南通市市委常委的。2年多"军事常委"的工作实践,以及结合年终考核对所属县(市、区)"军事常委"进行的专题调查,我感到要当好一个"军事常委",必须防止和克服3种倾向。  相似文献   

7.
不要轻易放弃,是我在投稿过程中的真实感悟。2005年3月,我被交流到预备役部队。机关进行摸底调查,在填写特长一栏时,我"大言不惭"地填写了"写作"。后来,政委见我平时爱写写画画,文化底子也不错,便让我拿起手中的  相似文献   

8.
6月,又是一年毕业季。曾经我们一同闻号而起,迎着朝阳读书,伴着夕阳训练,合着鼾声入眠。而今即将各奔天涯,或行走在北国边防线上,或穿梭在南国密林里,但无论时光怎样流转,那些共同经历的岁月不会忘记。离别之际,谨记此文,以作怀念。一个班,7个人。3个青年学员,4个士兵学员。3名来自北方,4名来自南方。上头小下头大,似葫芦,于是我们就以"葫芦兄弟"自居,乐在其中。班长"老马"——浓眉大眼稍含霸气,声音高亢略带沙哑,倘若是第一次见面,你一定以为我们班长马福州是一个严肃苛刻的角色。其实不然,他是一个充满"慈爱"的人。一次野外驻训,我不幸感冒发烧,浑身冷的厉害。见状,老马执意把他的大衣盖在我的身上。次日,我的高烧退了,但老马好像有些微恙,直打喷嚏。见我一脸歉意的样子,他一擤鼻涕,安慰道:"小事儿,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边疆的执着和"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豪情;在《心灵绿洲更广阔》中学习到兵团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兵团精神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阅读"辉煌60年"栏目,在回顾  相似文献   

10.
生活眼     
"真棒!"2008年4月3日,海军陆战队某旅海训场,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詹姆斯·康威上将观摩了我海军陆战队军事演练后,举起拇指称赞我海军女陆战队员。这是1987年以来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首次访华。(江山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者来到一师一团绿源养猪场,养殖户孟繁宾正忙着给生猪添加饲料,他说:"依靠团场的优惠政策,我计划3年内建成三元良种繁育基地。"孟繁宾所说的"三元"指的是具有瘦肉、多胎、生长速度快特性的"长白"、"约克"、"杜勒克"三个品种的良种生猪。孟繁宾是一团二连的职工,2006年在团党委的支持下,承包了团里的猪场,并将其命名为"绿源养猪场"。目前,"绿  相似文献   

12.
陶鹏 《中国民兵》2020,(4):80-80
差不多是3年前这个时间,在军改的洪流中,我从海军舰艇部队交流到省军区系统工作。而今,在我担任人武部政委即将时满3年之际,又到了离别的时候。经历就是财富。3年里,我有太多难忘的经历,幸运的是我曾经来过,更幸运的是我拥有了这宝贵的财富。一直以为,我的军旅生涯会在深蓝的大海上、威武的战舰上度过。  相似文献   

13.
《兵团建设》2012,(12):47
读者:我是一名在兵团生活工作了近40年的"五七工"。2007年,老伴退休,由于我没有生活来源,就回到了内地投靠女儿,户口也随迁了。2010年,我已61岁,兵团开始执行"五七工"缴费参保政策,我能否享受这一政策?编辑部:根据《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精神,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  相似文献   

14.
正来兵团工作已有15年,接触最多的期刊是《当代兵团》。它是我思想上的指明灯,陪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当代兵团》每期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大量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尤其是每期的"辉煌60年"栏目,让我了解兵团人在峥嵘岁月里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的历程同时,也给我巨大的勇  相似文献   

15.
我叫龚正江,是十三师黄田农场园六连党支部书记、连长。从2002年1月调入园六连,一转眼11年过去了。去年职均收入达到3万元,在全团名列前茅。看到职工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刚来六连时,这里是个典型的"两多连队——贫困职工多、老弱病残职工多加上土地贫瘠,职工们都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感到压力很大,但也下定了决心,让这个老大难单位换个样子。六连是由3个连队合并而成的,  相似文献   

16.
【人物名片】石龙山,沈阳军区某通信团二营六连外线维护分队分队长,二级军士长。自1990年入伍以来,他有18个年头在边远站组工作,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曾被评为沈阳军区通信兵双十佳标兵、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先后荣获"学雷锋银质奖章"、"学雷锋铜质奖章",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3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石龙山是我见过的将这句话诠释得最到位的一个人。坐在我对面的石龙山,话很少,微黑的长方脸被风雪和烈阳雕琢得棱角分明。谦虚、低调、踏实,是石龙  相似文献   

17.
妻子范一,小我三岁,却比我早一年毕业,是武警江苏张家港边防检查站一名普通的检查员。确定恋爱关系前,我一直都在犹豫到底该叫她师姐还是叫她学妹,直到"一姐"这个称谓不胫而走,我也就随着大家叫她声"姐"。这让她至今津津乐道,占尽了我的便宜。"电话粥"煲成了"口语课"我和范一是在军校时的一次接待亚非拉美外宾的外事活动中相识的。认识她之前,我就知道她英语不简  相似文献   

18.
老兵的婚事     
高中毕业那年,我应征入伍,到湖北省谷城县铁道兵某部服役。3个月的"新训"结束后,我成为五连一排三班的战士。三班一共十几个人,老兵们入伍时间最长的已有七八年,入伍时间最短的也有五六年。每年,都有老兵的妻子到部队探亲。那些远道而来的"嫂子"们,每次探亲都从家乡拎来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大枣、核桃、桂圆、葡萄干,应有尽有,我们这些新兵蛋子自然成为品尝特产的"生力军"。入伍后两年的时间,班里老兵的妻子我几乎都见过面,唯独  相似文献   

19.
6月16日,在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新疆宇硅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门岗工作的八连哈萨克族青年努尔安别克·木孔算了一笔账:"我在工厂打工,月收入2500元。我老婆管理1座葡萄大棚和5亩露地葡萄,年收入有3万元。我和老婆下班回到家里还可将家里的60只羊喂养一下,一年也有2.5万元的收入。有打工的收入,有大棚的收入,有露地葡萄的收入,还有养羊的收入,加起来家庭总收入超过了8万元。"这是四师七十三团实施"一家多业"工程、实现职工多元增收的一个真实镜头。  相似文献   

20.
祖父当过兵,父亲是军人,我出生于1977年8月1日。父母说我与"八一"有缘,就给我取了"王八一"(曾用名)这个意味深长且军味十足的名字。虽然我从小就生活在部队大院里,可以说是看着军旗听着军号长大的,但我对军人的印象却不是太好,总觉得当兵的有一股"傻劲"。1994年底,在父母的建议下,我报名参了军,但我对军人的理解并没有多大改变,于是在入伍时换成现在这个名字,直到第二年8月1日,部队演习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