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负重轮三维温度场,应用有限元软件,采用热结构耦合分析对某型号坦克负重轮的三维温度场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分析了车速、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等变化对负重轮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负重轮三维温度场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7%,所使用模型及方法可用于研究负重轮温度场的分布,满足工程实际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系统的随机因素,提出一种结合随机模拟分析技术与确定性虚拟样机模型的随机虚拟样机模拟方法.基于相对坐标法建立高速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详细描述履带-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考虑了负重轮重复加载对地面变形及接地压力分布的影响.结合履带车辆接地压力分布的计算实例,说明履带车辆随机虚拟样机模型的建模方法、步骤,给出了考虑地面土壤特性参数不确定性时,履带车辆接地压力的区间分布及概率密度分布的计算结果,为不确定环境下履带车辆地面牵引特性及越野机动性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履带车辆负重轮路面反应谱的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直接在履带车辆负重轮轴上安装传感器测量路面反应谱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实际的测量和分析获得了几种路面的反应谱,为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的振动实验提供了仿真计算依据。实验证明该测试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履带车辆动载荷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根据虚拟实验所测得负重轮轮轴上的载荷和车体上特定测点的加速度进行统计分析,推导出二者之间的统计相关函数关系。在实车试验时,仅测量车体相应测点的加速度,再利用所得到的与动载荷相关关系间接测量负重轮上的输入载荷。其优点是可以不借助于测量轮进行载荷测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武器装备用高新材料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信息化、快速反应、高机动突防、远程精确打击、火力机动取代兵力机动等的深刻变化,实现武器装备,尤其是陆军武器装备跨跃式发展,必须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尤其是高新材料技术,使我国的武器装备水平赶上或接近国外军事强国的水平。 高新材料技术主要是指轻质化材料技术、隐身材料技术、装甲防护材料技术、功能材料技术和智能材料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技水平和全天候作战能力,不仅对改造现役和在研武器装备,使其实现轻量化、功能化和高性能化,而且对下一代武器装备的小型化、信息化和  相似文献   

6.
履带车辆地面牵引力的计算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履带车辆在砂土路的行驶特性,分析计算其直线行驶时的履带牵引力与滑转率的关系,根据履带车辆地面接地压力分布试验测试结果,建立了接地压力简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履带车辆地面牵引力的计算方法。结合土壤参数试验测试结果,计算得到履带车辆每个负重轮下地面牵引力以及整车的地面牵引力与滑转率的关系,并进行了地面牵引力实车试验,测试结果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信性,为履带车辆行驶载荷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加速度法测量特殊路面的路面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测取履带式车辆所经的碎石地、硬土地、耕地等特殊路面的路面功率谱的方法。在负重轮轮轴处安装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测量该处的时域加速度来间接计算路面功率谱,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并且给出了在碎石地、硬土地、耕地路面上的具体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大型运载火箭薄壁加筋结构轻量化设计为研究背景,针对轴压下大直径大载荷蒙皮桁条结构开展后屈曲轻质优化研究.基于Python语言建立蒙皮桁条结构参数化模型,为确定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开展蒙皮桁条结构后屈曲分析.针对蒙皮桁条结构轻质优化涉及离散的拓扑和连续的尺寸优化问题,提出基于近似模型和组合优化算法的序列近似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分队作战背景下训练装备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提出了基于虚实结合的便携式装甲模拟训练系统设计。运用车辆动力学和弹道解算方法,构建了与实装高度一致的性能仿真模型,通过采用与实装一致的主要操纵部件,结合VR头盔和数据手套等虚拟现实设备,构造了虚实结合的人机交互空间。系统能实现专业技能训练和分队战术训练,通用化、模块化的设计增加了资源的可重用性,便携式、轻量化的设计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负重轮轴承的可靠度直接影响到履带式自行火炮的机动性能。综合考虑轴承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结合自行火炮的典型任务剖面,运用模糊数学和可靠性理论,对某型履带式自行火炮负重轮轴承的可靠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位于中南大学校本部,目前已有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拟新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24台(套)科研仪器设备。相关科研和管理人员6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4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2人。该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建立我国轻质高强结构材料的开放式研究平台,提高我国先进材料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为实现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铝合金研究、高性能炭基材料研究、铝基炭基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该实验室前身在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领…  相似文献   

12.
坦克车体通过一种弹性元件悬挂在负重轮上,从而减少了车体受到的冲击和震撞。这种弹性元件的总和被人们称为悬挂装置。现代高速车辆,如小轿车,车体和车轮之间也是通过一套弹性装置连接起来的。车在公路上高速奔驰,虽然车轮因地面不平而上下跳动,但车内的人却没有强烈的颠震感觉。其主要原因就是弹性悬挂装置吸收了来自车轮的冲击和震动。  相似文献   

13.
运用EnergyPlus软件,对含相变材料层轻质房间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墙体结构、通风量等因素对相变材料轻质墙体的蓄、放热性能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应用于轻质房间,能显著增强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同时采取夜间通风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白天蓄积的热量散至室外。相变材料布置在围护结构内侧时,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比布置在外侧时更好。从自然通风的角度,相变材料布置于围护结构内侧时,选取换气数2.5次/h作为优化结果;相变材料布置于围护结构外侧时,选取换气数4.0次/h作为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夹层复合吸声结构具有很强的可设计性,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以往研究的此夹层结构的吸声芯材存在密度较大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轻质夹层复合吸声结构,对该结构的制备工艺特别是芯材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设计,用玻璃钢作为表层材料、用柔性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混合物为基体、空心玻璃微珠为填料、593和聚醚胺为固化剂所制备的多孔复合材料作为芯材来制备夹层复合吸声结构,制作了该结构的声学测试试件,在脉冲声管中测试了其水下声学性能。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夹层复合吸声结构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吸声性能,证明了该制备工艺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车辆位置信息是许多智能交通应用的基础,如车辆导航、路径规划和车辆编队等.现有研究中融合单车车载多源传感器的定位方法无法有效解决城市峡谷、隧道和立交桥等卫星信号不可用条件下的车辆定位问题.围绕车辆高精度定位进行了综合评述,主要深入研究分析了车辆协同定位技术.首先分析了单车自主定位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应用场景;然后对车辆协同...  相似文献   

16.
形形色色的轻型战车装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长一段时间里,以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装甲侦察车等为代表的轻型作战车辆的防护性能与车辆战斗全重一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轻型作战车辆车体只能抵挡7.62毫米步枪弹的攻击,正面部位也只能抵御12.7毫米穿甲弹的攻击。随着武器威力的不断增大,特别是单兵及班组反坦克导弹、火箭弹药的发展,轻型战车的装甲防护面临严峻的挑战,而轻型作战车辆的性质也决定了其不可能像主战坦克那样设置太重的装甲防护。因此轻质、高效的防护装甲成为各国军方的研究重点。目前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穿甲弹的威力,有效对抗新型防护装甲和防护技术,对现有提高大口径穿甲弹穿甲威力的技术途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弹芯材料和弹托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制约穿甲威力提高的关键因素。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在大口径穿甲弹用弹芯材料的强韧化、绝热剪切敏感性,新型复合材料弹芯的研究和轻质弹托材料的应用研究动态,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大口径穿甲弹用材料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扭杆式坦克悬挂系统的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悬挂系统设计理论的不足,运用工程力学中的卡氏第二定理和莫尔法求出负重轮行程与所受载荷之间的理论关系,并考虑了平衡肘的变截面对应力状态的影响,进而得到系统内关键点处的应力值;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由简单到复杂,分别建立了初步模型、修正模型和最终的实体模型.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悬挂系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了悬挂系统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悬挂系统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了悬挂系统的实际情况;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于扭杆式悬挂系统强度计算非常有效,所得应力集中区与实际失效情况基本一致;应用本研究结果,可对悬挂系统作进一步的疲劳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车辆动力学实时仿真问题,应用了多体动力学软件Vortex建立了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并对Vortex的车辆基类进行了二次开发,直接给主动轮施加扭矩,最后实现了电传动履带车辆动力学建模.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动力学实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Vortex进行车辆动力学仿真在保证较高精度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20.
底盘选型研究是保证新型加油车机动性大幅提升的基础.评析了标志地面车辆通行能力的多种概念,根据车辆机动性评估原理,提出了涵盖车辆快速性、支承通过性和几何通过性的机动性量化评估模型.应用该评估模型评定了备选车辆的机动性,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选定了全地形加油车高机动性底盘,为车辆机动性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