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局根据任务定 结构随着战场改 编组围绕市场走 针对形势和任务的发展,民兵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实际,辽宁省军区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瞄准“战场”,把握“市场”,高质量高标准抓好民兵组织建设,使全省民兵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持生机和活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军区领导决定走出陈旧的编兵模式,向改革创新要战斗力。于是,一个“布局根据任务定、结构随着战场改、编组围绕市场走”的新思路形成了。 着眼遂行应急任务需要,重新构建民兵组织布局。他们围绕  相似文献   

2.
郑水成 《国防》2011,(5):44-45
组织建设是民兵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民兵战斗力的关键环节。新的历史条件下,民兵所处社会环境和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深化民兵组织调整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新军事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基层民兵组织建设,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社区和村级民兵组织建设中,如何适应军事变革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怎样围绕小康目标,在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是基层武装工作者应思考的一个问题。一是牢固树立党管武装和人民战争的思想。加强基层民兵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必须以《宪法》、《国防法》、《兵役法》为依据,必须适应新军事变革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积极探索加强本级民兵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要注意研究经济落后地区的社区和村级民兵组织建设的问题,从管理制度上保证基层党组织管人民武装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张永大 《国防》2010,(12):50-52
早在1962年6月,毛主席视察湖南时要求民兵工作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毛主席关于"三落实"的指示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组织落实从源头上直接关系民兵战斗力生成,是民兵工作的首要要求,必须始终作为民兵建设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新形势下,民兵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必须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使民兵组织建设与新的形势和时代任务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许杰 《国防》2005,(10):27-28
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是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的核心,是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首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理清战斗力建设的新思路。新的历史时期,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必须适应“战场”和“市场”发展变化的新需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抓好战斗力建设。着眼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求,确立战斗力建设的新标准。必须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确立新的战斗力建设标准,着力提高预编人员科技含量、军事训练科技水平、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等,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作…  相似文献   

6.
王伟 《国防》2010,(11):63-63
民兵组织落实是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前提,是生成战斗力的基础。新时期,通过不断调整改革,民兵组织建设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加速推进,当前民兵组织建设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顾玉健 《华北民兵》2004,(10):44-44
民兵组织建设是民兵建设的基础。民兵工作“三落实”,首要的是组织落实。现行《兵役法》和《民兵工作条例》对民兵组织建设作了规范,但随着高技术作战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落实民兵组织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不断加大调整改革力度,确保民兵组织的有效落实,是当前各级人武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华北民兵》2004,(9):M001-M001
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提高民兵整体建设质量,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总部先后下发文件,对新时期民兵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了民兵组织建设的目的和标准。这对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民兵科技参战、科技支前、科技保障能力,推进民兵建设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抓好新时期民兵组织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当前,特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和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逐步深化,民兵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民兵组织建设的质量与战时打赢信皂化战争和平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如何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坚持任务牵引,不断改革创新,在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谋发展、求进步,有效地提高民兵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固镇县人武部针对当前新形势下民兵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加强民兵组织建设作为提升民兵战斗力的重更环节抓住不放,积极探索民兵工作适应“市场”和“战场”的新路,重点突出城镇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和交通沿线地区民兵组织建设,使民兵队伍战斗力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郭应斌 《国防》2005,(4):26-28
组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早在196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时,就强调要把“组织落实”摆到第一位。民兵组织整顿和预备役部队兵员调整是搞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的基本手段,也是一项例行性工作。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民兵组织整顿、预备役部队兵员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要求有别。当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深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进入实质性阶段,从而对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组织建设作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础,地位、作用也就更加突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整顿民兵组织,调整预备役部队兵…  相似文献   

12.
管黎峰 《国防》2011,(8):45-47
战斗力生成模式是作战能力要素结构与生成机理的基本表现形态。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就是积极适应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武装力量职能任务拓展,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为战斗力充实新内涵、创造新结构、谋求新增长。民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军的得力助手,必须紧跟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常态化军事斗争准备形势,发挥寓军于民优势加快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努力提高保障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瑾 《国防》2011,(8):47-48
新形势下加强民兵组织建设,必须适应军事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紧贴我军职能使命任务不断拓展的新要求,在调整规模、结构、布局和改进编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公有制企业逐步萎缩,非公有制企业逐步壮大,给城市民兵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发展民兵组织,已成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方向。因此,我们要紧紧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和要求,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城市非公有制企业民兵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年进  彭成辉 《国防》2005,(10):26-26
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对预备役部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必须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开阔视野,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协调发展,不断增强部队遂行任务能力。当前,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更新发展观念,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起点和标准。抓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观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要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为部队建设提供科技、装备、技术、人才等支持,实现部队战斗力新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王广浩  唐遂心 《国防》2011,(4):33-34
加强组织建设是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战斗力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应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调整改革,夯实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组织建设是民兵建设的重要方面。当前,民兵组织建设所处的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军地各级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推进民兵组织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钟伟  解清 《国防》2013,(12):44-45
组织建设是民兵工作的基础工程,必须夯实打牢。新形势下,要立足信息社会特点和市场经济环境,着眼快速动员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深化民兵组织建设调整改革,重点在两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一方面,要调整布局,健全民兵组织。首先,民兵编组重点要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适应国家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形势,不断减少农村民兵编组比例,扩大城市民兵编组规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人武部积极适应社区改革发展形势,把落实和加强社区民兵组织建设融入社区建设之中,坚持建管并举,训用一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军事效益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探索出了社区民兵组织建设新方法和新路子。健全组织固根基,依据规章实施严格管理社区工作点多、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西省柳林县人武部针对市场经济给民兵工作带来的新情况,结合柳林煤矿多、人员分布广的实际,坚持建好、编实、管住、用上的原则,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建立民兵组织的路子,先后在联盛能源有限公司、汇丰集团等7家大型民营企业中建市民兵组织,在执行重大军事活动、完成维稳抢险任务、参加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