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古兵书,是一批巨大的闪烁着伟大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军事遗产。它集中地阐发了我国历代的军事理论,总结了历代战争的实践经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思想,具有极为珍贵的军事学术价值,堪称国之瑰宝。在我军指导思想建设实现战略性转变的新时期,充分发挥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已成为时代赋予的崭新课题。我们增设这个栏目,是想通过对古兵书的源流、分类、版本、真伪、作者以及成书时代等问题的考究,开兵书研究之法门,去伪存真,继承优秀的军事遗产;更想通过对古代军事理论、军队建设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军事思想等方面的研讨,辟论兵之新章,去粗取精,觅求在今天或将来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同时也希望通过与西方军事著作的比较研究,更深入地认识我国古兵书的特质及其对世界军事史的影响,为军事理论的现代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理论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在秦汉时期流传的基本特点是内尊外贬,即统治集团内部对这部兵法高度尊崇,但在对社会的宣传上却予以贬斥。其在秦朝受到禁钢,但在社会上仍有流传,并为农民起义提供过理论武器;以《六韬》、《三略》为代表的政兵书与之分立并互相补充,使中国传统的兵权谋理论进一步完善。西汉对兵书进行了三次整理,对《孙子兵法》的流传有着重要意义。汉代应有《孙子兵法》十三篇本和八十二篇九卷本两种本子流传;汉简《孙子兵法》反映了汉代传本的一些信息。两汉时期注意了对《孙子兵法》思想的阐发,他们对孙子其人其书的评介对后世有较…  相似文献   

3.
兵书分类是军事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兵书分类的详略,一方面受当时军事学术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为当时兵书数量和种类所决定,而兵书数量和种类又恰能反映当时军事学术的盛衰情况。兵书类目在综合性图书分类法中的位置,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兵书的重视程度。因此,通过对各时代兵书分类的考察,可以窥见各时代军事学术发展的概貌。一、兵书分类,是军事学术发达的标志。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分类目录是西汉刘歆《七略》中的《兵书略》。《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它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大类。《七略》是在由专门人材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兵书集成》编辑委员会于4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编辑、出版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军内外有关整理古籍的专家、学者以及对兵书有所研究的同志二十余人。中国古代兵书,著述浩瀚,其学术价值,举世瞩目,堪称国之瑰宝与会者一致认为,编辑出版《中国兵书集成》,不仅为研究中国军事史、中国历代军  相似文献   

5.
(三) 作者研究古代兵书,应该尽可能弄清楚兵书作者所处的时代、主要经历和政治倾向,这对于深入理解兵书的思想是有裨益的。今天存世兵书的署名,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署真实名姓。如《孙子》署孙武撰;《守城录》4卷,署宋陈规撰;《历代兵志》8卷,署宋陈傅良撰;《惧谋录》4卷,署清顾炎武撰。在兵书中,这种署名的居多数。署别名、化名。如明代兵书《投笔肤谈》,本为何守法所撰,书上却署西湖逸士;清代兵书《洴澼百企方》,是吴宫桂所撰,却署惠麓酒民。依托古人。如《六韬》,署姜太公;《火龙经》,署汉丞相诸葛亮;更有署黄帝、风后、玄  相似文献   

6.
从兵书刊刻看中国近代军事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多年来从事兵书目录的收集工作,在整理编排兵书目录的过程中,我发现从兵书刊刻,即从撰述出版的角度,也可大致看出中国军事思潮发展变化的脉络和特征。试以此角度为文,看中国近代的军事思潮。文中所有统计数字均来自拙编《中国兵书总目》一书,①从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兵书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在世界军事文化史上独树一帜。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兵书的起源、成熟和鼎盛时期,数量及类别,主要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问世的《中国兵书知见录》,(以了简称《知见录》)是一本目录学著作,也是兵书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和教学人员盼望已久的学术著作。在出版业不景气的今天,这样的学术专著能够出版,是要感谢解放军出版社的胆识和魄力的,他们不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甘愿赔钱扶持学术专著出版,出了一本好书。更值得一提的,本书作者许保林同志,是一位有志于兵书研究者,继《中国古代兵书杂谈》《黄石公三略浅说》之后,以孜孜以求的精神,博览经史子集各部古籍,析出有关兵书的记载,研究了《武书·艺文志》以来著录有兵书的几乎所有的目录书籍,以及国内各主要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在继承和发扬我国目录学优良传  相似文献   

9.
军事纵横     
我国古代的兵书卷帙浩繁无比。远古的不说,从先秦到清乾隆年间,有记载的兵书就有1300多部,目前尚存的有288部。许多兵书被中外政治家、军事家誉为“圣卷”,其思想理论至今仍熠熠生辉。这些兵书大体分为九类: 一是研究战争史的。如明代茅之仪《廿一史战略考》、清代胡林翼《读史兵略》等。 二是研究战争理论和作战方略的。如《武经七书》,其中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 三是研究军制的。如宋代傅良著《历代兵制》、宋代钱文子著《刘汉兵志》  相似文献   

10.
兵书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是培养中国历代军事家、战略家和优秀将帅的智慧乳汁,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但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以借鉴。但我国古近代的兵书浩如烟海,而且大都比较难读,读者往往难得其要。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邀请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著名兵学研究专家对中国经典兵书进行导读性介绍, 从本期起陆续刊载,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军事哲学思想是我国历代战争发展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古代军事思想的核心和精华,它在我国古代兵书中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反映。我国古代兵书作为军事哲学的物质载体,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哲学内容。研究我国古代兵书的特点,对于深刻理解我国古代军事哲学的历史地位是很有意义的。一产生的时间早,成熟快、数量多、内容丰富西方最早的兵法,是公元前三世纪艾涅的《战术》一书,而我国的《孙子》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比外国早两个世纪,水平也高得多。西方古代较有影响的兵书是罗马  相似文献   

12.
孙武在隋唐五代时期大致处于兵学“亚圣”的地位,但其兵书《孙子兵法》的理论价值实际上被视为当时诸兵书之首。这一时期是《孙子兵法》注解的高峰时期,注家蜂起,异彩纷呈,内容、形式均有创新。一些兵学著述大都以《孙子兵法》为宗,吸收总结了当时的新鲜经验,从而继承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一些非军事著作中也载有《孙子兵法》的内容,透露了此书在不同阶层和领域流传的一些信息;《孙子兵法》在唐代开始传往国外。在运用《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指导实践方面,这一时期颇多建树,特别是在唐代,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高峰。 孙武在隋唐五代时期大致处于兵学“亚圣”的地位, 但《孙子兵法》的理论价值实际上被视为当时诸兵书之首  相似文献   

13.
在“武经七书”中,《三略》是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古代兵书。《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历代多以为是黄石公所著。据考证,《三略》既非黄石公所著,亦非张良在圯桥所受之书。作者可能是一位熟悉张良事迹,又博览群籍的隐士。他以张良的军事思想为主线,兼采诸家之说撰写了这部兵书。其成书时间当在西汉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这部兵书已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兵书,是对古代军事著作的统称,它包括清以前产生的兵法、兵制、兵器、军事地理、名将传略等方面的书籍及民国以后对这些书籍的注释、今译、研究和翻印本。我国兵书历史悠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不仅在军事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哲学史、科学技术史、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兵书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影响深远,不仅在世界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哲学、史学、文学、科技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然而,我国古代兵书大都以线装形式存世,加之孤本、珍本居多,不仅市面上少见,既使向图书馆索借亦多有不便。为了满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兵书集成》是我国当前最大的一部兵学丛书。全节共51册,历经11年艰苦努力,现已全部出版。在《关于完成<中国兵书集成>编辑出版工作的报告》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批示:“精神可嘉,功不可没。”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批示:“辛勤耕耘,难能可贵。” 《中国兵书集成》的编辑工作,始于1987年3月。当时为了响应国家抢救占籍的号召,实现叶剑英元帅关于整理军事古籍,“古为今用”的遗愿,丰富我国军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借鉴古今中外战争的经验、教训,很多干部战士想多读点兵书,但不知道有哪些兵书可读。现为您提供一些目录:——您想探讨战争的性质和作用,将帅修养和指挥艺术方面的问题,可选读《吴  相似文献   

18.
金秋10月,“鲁北首邑”瓜果飘香。 10月7日,孙子兵法城在孙子的故里——中国山东省惠民县隆重开城。孙子兵法城为全世界军事爱好者而建。孙子一生致力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他所著兵书《孙子兵法》被世界誉为“兵学圣经”、“天下第一兵书”,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经久不衰。现在,在孙子故里崛  相似文献   

19.
在我接触明代《孙子》研究文献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在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宝库中,有明一代兵书数量最多,门类最全,其中《孙子》研究最有特色:《孙子》研究著述在兵书中占主导地位。分析一下明代《孙子》文献状况和《孙子》研究大发展的历史原因,将对我们今天继续开展《孙子》研究、发展《孙子》文化,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一、明代《孙子》文献概况与主要特点 明代有关《孙子》的兵书约有100来种,200多部。通过下面简单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孙子研究在明代兵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兵书集成》编辑委员会于四月中旬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召开丁第一次编纂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军内外有关整理古籍的专家、学者以及对兵书有研究的同志二十余人。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郭化若、高体乾、总后副参谋长刘鲁民、中华书局总编辑李侃到会并讲了话。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