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梳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进行的战役和战役规模的9次作战行动:包括运动战阶段的第一至第五次战役,阵地战阶段的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战役规模的作战)、上甘岭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包括金城战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抗美援朝战争战役指导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越南抗法战争,即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是越南在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为谋求独立与法国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12月—1947年12月)、战略相持阶段(1948年1月—1950年12月)和战略反攻阶段(1950年12月—1954年5月)。1950年边界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转入主动进攻的新阶段,经过1951年12月至1952年2月的和平战役,越南人民军基本控制了越北地区及和平省,但越南西北地区仍被法军占领。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美国入侵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挑起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中共中央、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了"秘密出兵入越、入老,协助进行抗美战争"等一系列决策。中国除了提供大量物资援助外,人民解放军又先后派出近40万人的部队进入越南、老挝,直接参加了防空作战和对前线的战勤支援。在这场斗争中,人民解放军又一次经受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在新中国军事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徐焰 《国防》2014,(8):78-80
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美国入侵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挑起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中共中央、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了“秘密出兵入越、入老,协助进行抗美战争”等一系列决策。中国除了提供大量物资援助外,人民解放军又先后派出近40万人的部队进入越南、老挝,直接参加了防空作战和对前线的战勤支援。在这场斗争中,人民解放军又一次经受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在新中国军事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正>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维护东方与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朝人民军队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赶回到"三八线",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迫使"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第二阶段,从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战争结束,主要作战形式是阵地战。中朝人民军队依靠坚固阵地,先后粉碎了敌军多次局部进攻,并取得了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胜利。同时,主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战后的岁月里,各国出版了大量的有关图书和文章, 但是,这些文字大多出自同盟各国政治家和文人之手,作为当年战争另一面的纳粹将领出来介绍这次战争的书籍却很罕见。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超大规模的现代化作战,因此也是战后几十年各国作战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特别是其中决定性的战役,其研究成果和启示至今并未过时。本书是战后美军作战部门为研究二战决定性战役而专门组织原纳粹重要将领撰写的,这些人作为战役的亲历者,其回忆为弄清战役决策和历史研究提供了不少难得第一手资料。本篇节选自《致命的决定》,系原书第三章。该书英文版1956年在美国出版, 先后六次再版,历来为美军院校必读书。现根据国内商务出版社1981年译本刊出,供军史研究专业工作者和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因为立场限制和掌握资料的片面,文中部分内容明显是错误的,希望广大读者鉴别。  相似文献   

7.
正吴瑞林将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157个中将之一,今年是吴瑞林将军诞辰100周年,借此机会,介绍一下吴瑞林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吴瑞林将军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军长,1950年10月率部入朝,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的阻击作战,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曾指挥第66军、第39军第117师作战。1952年秋季,国内第46军入朝  相似文献   

8.
薛奇 《军事历史》2010,(3):28-30
邓华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指挥作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的志愿军领导人,在战争中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受彭德怀委托在第四次战役第1阶段全权指挥作战并取得胜利;曾两次让职,显示其谦逊的品格;是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最多的志愿军领导人,等。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战后的岁月里,各国出版了大量的有关图书和文章,但是,这些文字大多出自同盟各国政治家和文人之手,作为当年战争另一面的纳粹将领出来介绍这次战争的书籍却很罕见.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超大规模的现代化作战,因此也是战后几十年各国作战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特别是其中决定性的战役,其研究成果和启示至今并未过时.本书是战后美军作战部门为研究二战决定性战役而专门组织原纳粹重要将领撰写的,这些人作为战役的亲历者,其回忆为弄清战役决策和历史研究提供了不少难得第一手资料.本篇节选自<致命的决定>,系原书第三章.该书英文版1 956年在美国出版,先后六次再版,历来为美军院校必读书.现根据国内商务出版社1 981年译本刊出,供军史研究专业工作者和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因为立场限制和掌握资料的片面,文中部分内容明显是错误的,希望广大读者鉴别.  相似文献   

10.
初战,顾名思义,就是战争或战役开始的第一仗。这是每一次战争或战役中必然要遇到和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刘伯承同志在数十年的革命战争中,始终把慎重初战作为指导战争的规律之一。他认为,初战对战役发展影响甚大,必须慎重处理,力求打胜。因而他指挥作战,无论是对从上一战略阶段转变到下一战略阶段的第一个战役,还是对战役中的第一个战斗,总是深谋远虑,精心部署,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打好。(一)  相似文献   

11.
李静 《军事历史》2012,(3):69-73,78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第200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中攻克“十字架山”作战.李静作为师长率领全师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本文是李静的遗著,详细地回顾了攻克“十字架山”的战斗历程,对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为止,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战争前期的七个半月内,我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推进至三八线南北地区。战争转入相持局面后,我军依托坚固阵地进行阵地战,构筑坑道工事总长一千二百五十余公里。在战争中,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共达三百余万人。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歼敌一百余万人,最后迫使敌人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基本上恢复了战前以三八线为界的局面。一、第一次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共十二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敌我双方在运动中由遭遇进入交战。我之基本意图为稳定局势,站住脚跟,掩护朝鲜人民军北撤整顿,为尔后作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空军对德国战略目标的轰炸,摧毁了德国的战争潜力,破坏了希特勒整个战争计划,直接、间接地支援了各个战役方向的作战行动,对整个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认真研究美英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对于加强我国空军建设和运用,做好反空袭的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美英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打乱了德军统帅部总体战略指导,使德军把本来主要用于进攻作战的兵力转用于防御作战,大大减弱了主要战役方向进攻作战的能力1943年6月,美、英对德国战略轰炸的第一个目标是德国主要工业城市…  相似文献   

14.
猎击时敏目标的作战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军在第二次对伊战争中,以比第一次对伊战争少得多的兵力,更短的准备时间和更少的消耗取得了更大的胜利,对比两次对伊战争中所用的兵器,坦克、主战飞机、战车、轻兵器等主战装备基本还是上次对伊战争的旧兵器,最大的变化是无人机的大量使用,情报系统、战术网络的提升,使战斗能力有极大的提高,这种由系统整合、提升信息化能力、改进指挥控制所产生的作战效能的提升是显著和有效的,代表发展战争潜力的方向。文中以美军对伊战争中主要的作战样式——打击时敏目标为作战想定,建立作战系统猎击时敏目标作战效能模型,对影响作战系统效能的各种因素作定量的分析,揭示作战效能提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了淮海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和战役进行中,粟裕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4次重要建议:第一,当济南战役尚未结束时,首次提出进行以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右翼集团为目标的淮海战役.第二,面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的现实,主动提出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三,在南线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建议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在长江以北逐次歼灭,而不要把它赶过长江去.第四,当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积极筹划调兵增援淮海战场,战局有可能逆转的关键时刻,建议由华东野战军抽兵一部,协助中原野战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这4次重要建议,均被中央军委采纳,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他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善于从战略高度选择和把握作战时机的高超战争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思想解放,史学界、舆论界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促进了对这段历史的研究。然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怀疑这场战争是一场胜利的战争,对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行动,或否定,或诋毁,提出了不少奇怪的说法。笔者不揣冒昧地把它称作为“失败论”。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笔者作为一名志愿军老兵,感到有责任予以澄清。现就以下说法作一探讨。“两胜两败一平”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以后,采取运动战形式,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并都取得了胜利:迫使敌…  相似文献   

17.
空袭这一作战样式,首次出现在1849年的意奥战争中,其作战平台是气球。利用飞机进行空袭始于1911年的意土战争。它最初只是其它作战样式的一种辅助或补充手段,但是随着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空袭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20世纪末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空袭已上升为首要的作战样式。不列颠之战——德国对美国的战略空羡不列颠之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第一次空中战役。德国空军企图通过大规模空袭夺取制空权,进而为登陆作战铺平道路。英国成功地进行了反空袭作战,挫败了德军的空中攻势,进而迫使希特勒放弃了征服英伦三岛…  相似文献   

18.
过去100年里,职业军人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进攻时尽可能避免城市作战。避免城市作战也是美军的一大战役原则。在1991年老海湾战争中,美军绕过科威特城,迂回伊拉克军侧背,缺乏勇气的伊拉克军后方受到威胁后立即全面崩溃,美军基本达到了不经过城市作战就赢得战争胜利的目标。在美国野蛮干预原南斯拉夫的战争中,由于担心遇到坚决抵抗,美军没有实施地面进攻,全凭对南联盟重要目标的狂轰滥炸达到了战争目的。  相似文献   

19.
北非登陆战役是1942年11月英美等同盟国军队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对维希法军、德军实施的登陆作战行动,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该战役是同盟国加强地中海制海权和北非主导权的关键战役,为彻底打败德军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奠定了基础。盟军发动该战役的主要经验教训:注重从大战略高度运筹战争,军事行动服从政治需要;注重保守秘密和战略欺骗,达成战略战役突然性;注重外交攻关和争取内应,保证登陆作战顺利进行;注重统一指挥和联合作战,提升作战指挥效率。但同时,盟军也存在作战准备不够充分,低估了登陆作战实际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护其在中东的霸主地位,以色列在加强正规部队建设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培养一支训练有素、具有深入敌后实施报复和反恐怖作战能力的特种作战部队。 1953年,以色列开始着手组建特种作战部队,其兵员都是从陆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特殊技能的训练尖子,命名为以色列第101部队。到了1954年,以色烈考虑战争和应付国内突发事件、制止内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