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军事改革的不乏其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成功,使孱弱的赵国在一个时期内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秦的军事强国,更为后世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兵种——骑兵。本文拟就这次改革成功的原因作些粗浅探讨。赵武灵王,名雍,在位期间(公元前325—前299年)正处在各诸侯国间兼并和反兼并更加频繁、激烈的时期。为了能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不少诸侯国先后进行了政治、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兼并战争中谋得胜利,不断扩充兵员,壮大军队,而军需勤务正是在这局势动荡、战争频繁的环境下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军需职官体制初步形成,军需供给制度逐步健全,军需筹供方式不断拓展;与此同时,军需仓储倍受重视,军需装备逐渐完善,在军需理论方面,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代战争较之春秋时代战争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战争的主要目的从争夺霸主的名分和地位转变为争夺土地和人口等实际利益。因此,战国列强无不将扩张、兼并土地作为其战略目标,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和实施其战略。在激烈而残酷的战国兼并战争中,有的诸侯国开疆拓地、蒸蒸日上;有时诸侯国却疆地日蹩,每况愈下,从中可以窥见其战略的优劣得失。以下选取战国列强战略中对历史影响较大者,试予评析。魏文侯的“四面出击”魏文侯由于战略指导上的失误,在西、北、东、南四个方向上对周边诸侯实施“四面出击”,虽赢得了暂时的胜利,却损害…  相似文献   

4.
秦代的骑兵     
秦代的骑兵彭文骑兵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出现于春秋之际的秦国。此后,骑兵作为独立兵种登上战争舞台,配合车兵、步兵作战,充分发挥其迅猛、奇袭的战术特点,在战争中屡建奇功。正是借助骑兵的威力,使偏处西北一隅的诸侯国秦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完...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战争频繁发生,规模不断扩大。各诸侯国为了贏得战争的胜利,都把军队的军事训练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关于军事训练的目的、内容、方法等理论问题,也引起各国军事家和思想家的兴趣,成为他们各家学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百家诸子的军事训练思想虽然不那么系统,但经过归纳和综合仍可以勾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  相似文献   

6.
国防箴言     
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出暴,而威治天下。——语出《尉缭子》《尉缭子》是我国古代"武经七书"之一.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频繁,各国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间谍活动在这些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成就了一些知名的"间谍",还造就了部分善于用"谍",敢于用"谍"的军事将领.这一时期还诞生了中国古代早期的"间谍"理论,并对此后2000多年的间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是孙子进步战争观的体现,是孙子辨证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末期,周王室由盛而衰,各诸侯国之间轻起战端,攻伐无已,“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孙子看到战争对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庆恒 《国防》2004,(6):33-33
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曾选用了两匹号称“致远之才”的千里马,但还没有在战场上发挥良好作用就相继夭折了。原因是马的食量大、娇气重,对饮食的标准高,若不能满足其要求就不吃不喝,健壮的身体于是渐渐消瘦终致死亡。后来岳飞选用了一匹“驽贱之才”的白龙马,这匹马尽管不是千里马,但很能吃苦,跑累了休息片刻又可接着奔驰;在饮食上也是毫不挑剔,只要能吃的都可作为食料,反而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伴随岳飞英勇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始终充满了不确定性,就是说战无定法、宿无定居、行无定踪、食无定物、仗无定时,这就要求人和马的生存能力必…  相似文献   

10.
战争设计工程是针对未来战争进行设计的,需要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集体智慧.对领域专家在战争设计各个阶段执行活动的分析,是确定对领域专家选取指标体系和确定战争设计工程团队的基础.首先分析了战争设计工程(WDE)中领域专家的组成,进而给出了战争设计流程中各阶段领域专家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层次任务分解方法,用于构建各领域专家在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活动集.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华北平原军民曾采用灵活多变的地道战,有效地保存了自己,打击了日军。作为一种攻防兼备、粗具体系的作战方法,地道战不愧是华北抗日军民的一项创造。但作为一种战术手段,它则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一)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以野外车战为主,但在攻城围邑中已开始采用地道。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郑子产"帅车七百乘伐陈,宵突陈城,遂入之。"杜预注曰:"突,穿也。"无论是穿地还是穿城,都可将其视为一种地道战术。战国时期步兵的围城攻邑战开始上升为作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战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杰 《军事历史》2002,1(4):3-8
战略,就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66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战争中,凡属带有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问题,都是有关战争全局的问题,即战略问题.在众多的战争指导规律中,战略问题属于高层次的部分,对战争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毛泽东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战争的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1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相似文献   

13.
《东北后备军》2005,(10):36-38
动员与战争相伴,战争离不开动员。古今中外历次战争,尤其是近期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在影响战争全局、制约战争进程、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中,战争动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最近,沈阳警备区党委“一班人”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集中开展了快速动员课题攻关.现将他们的一些研讨成果摘录如下,以期对搞好新形势下后备力量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横贯于我国北部地区气势磅礴的古长城,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范围内,中原农业社区与北方游牧社区两大经济结构相互撞击的产物,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人为分水岭,是多数中原正朝为维护自身统治而凭借的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古长城几乎与我国的封建制度同时诞生。春秋战国之交,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中原地区各诸侯国总结长期的战争经验,为了争霸和自保的需要,纷纷揭开了大规模筑城的史页。以楚国为先,魏、齐、中山和秦等国继后,开始在邻近敌国的边境地带修筑绵亘数百里的长城筑垒线。与此同时,崛起于蒙古高原尚处于奴隶制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15.
美国战争动员体系是一个由组织体系、资源体系、法规体系和计划体系等战争动员活动各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在240多年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和支援保障战争需要,美国不断调整改革战争动员体制,强化动员基础,建立健全动员法规和计划体系,战争动员体系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战争动员能力不断提升,在历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览美国战争动员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胡主席强调指出,要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放在军队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以科学筹划和实施,努力使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面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新特点、新要求,政治工作如何做到充分准备、多手准备、常抓常备,是亟待各级政治领导和政治机关研究解决的紧迫课题。我们特意编发了这一组稿件,希望能带给各单位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方宁 《国防》2000,(1):21-22
战争法又称武装冲突法,是国际上在战争或武装冲突期间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律。它通常以条约和惯例的形式,调整交战国之间、交战国与中立国之间、交战国与非交战国之间的关系。由于战争法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又被称为战时国际法。 战争法作为一种国际军事法律规范,虽然直到近代才初步成形,但起源却很早。在古代的武装冲突中,就有了一定的战争规则。如古希腊各城邦国家在战争中就有战争非经宣布不得开始、战俘可以交换和赎回、  相似文献   

18.
《政工学刊》2005,(3):63-63
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长城,开始修筑于公元前7世纪。当时中国境内的楚、齐、秦、韩、魏、燕、赵等诸侯国,为了保卫各自的领地,都修筑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便把北方的一些诸侯国的长城联成一线,并把它延长。所以后来的人就说是秦始皇造长城。自秦以后,两汉以至隋唐,1100多年间,长城又多次得到修补和增添。明朝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工作。  相似文献   

19.
精确打击:信息化战场急先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日臻完善和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精确打击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并呈现出多手段、多领域、多方向、一体化的特点。精确制导技术在战争中发挥着“1+1>2”的作战奇效,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主宰兵器,精确打击已发展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主要火力打击样式,它可使远程、超视距、非接触性精确打击作战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战争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有记载的战争达3000多次。著名兵家将帅数以千百计,他们在历代战争中不仅导演出一幕幕生动的活剧,而且总结出指导战争的高深理论。我国古代兵书见诸著录的有2000多部,著名的就有50部。在我国历史上,除兵家将领著述军事理论外,诸子及文人墨客也谈兵,而且他们多是谋全局、论大略,从高层次上、从对战争全局谋划和指导上,或者说从战略上着眼,论述、总结战争准备、伐交结盟,争取战争主动权、活用战争原则、注意战略勤务等方面的经验,这就使我国古代战略思想丰富多彩,特点鲜明。这些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