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望着那一面面褪色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甚至有些残破的锦旗,一下子把我带到了金戈铁马、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想记忆真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强大的武器,锦旗作为一种物化的记忆,让英雄的影子和辉煌过去的记忆在沉睡中苏醒过来,并在人们心里顽强地生长。二连是令人羡慕的,因为他们有辉煌的历史和由此带来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留住快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习惯被人称为阿姨了。当初那种不知所措的窘迫现在已变成了脑中的记忆。青春期本能的不安和躁动逐渐变得斑驳陆离。于是,我爱上了在窗前托腮望云,随着涌动变幻的云朵追忆着儿时的快乐,不知不觉的……每一段记忆好像都蕴含着一种味道。想起我的童年,鼻腔内  相似文献   

3.
我对朝鲜怀有特殊的情愫。1955年8月我和妹妹随母亲到朝鲜探亲一一当时父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师政委,他的部队正驻扎在朝鲜新义州附近的一片村庄里。那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饱经战争创伤的朝鲜在我9岁的记忆中印象极深。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每当提起朝鲜,我心中都会升腾起一种亲切感。重游朝鲜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夙愿。  相似文献   

4.
我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离开我们已经有整整60年了。如果有人问我:“你作为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战争留给你的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我可以明确的回答说:“是死亡和胜利。”在朝鲜战场上“死亡”,无论对敌方、对我方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我到人武部做民兵工作,说实在的,心里有一种甜滋滋的味道。记忆中我对民兵有印象,是从早期的革命战争影片中所知道的。还记得那些耳熟能详的《地道战》、《地雷战》吗?你总能在片头看到一行醒目的大字:“民兵教育片”。正是从这些童年的记忆,才有了对民兵最初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参军报国一直是我爷爷的梦想。现在想来,当年在众多工厂招工中,选择兵工厂当兵工人,或者是对未能当兵的一种情感弥补,也是记忆中爷爷总喜欢戴老式军帽的最好解释,更成为我的父亲、妈妈、叔叔、姑姑、婶婶等及我本人,我们一家三代10口人奉献兵工,传承接力棒的信念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7.
征文启事     
定格的画面,承载着一段青春记忆,你的我的军营往事,是一张张纪录片胶片,拼接成一串成长进步的脚印。打开你的相册,说出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品味那些珍贵的记忆。来稿请寄:  相似文献   

8.
延安再艰苦,氧气总还是能吃饱的。——薛庆云 我出生在鲁西南的贫困山村,祖祖辈辈种 地为生。记忆中的家乡环境差,家庭生活拮据, 村里没出过大学生,更没有像我这样职位的干 部。而今,我不仅经过军事学院的深造,当了 十几年的师职干部,我孩子也已大学毕业,走 向了工作岗位。我深知国家培养一个干部和大 学生有多么不容易,想到这些,我就有一种无 形的压力,不敢懈怠。  相似文献   

9.
我原本以为母亲会给我留下一句什么话让我记忆终生,但我问遍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却什么也没得到。母亲临终前,只是要父亲拿来了我的照片。她安祥的脸上的那缕笑意是在看我的照片时留下的  相似文献   

10.
当我翻出这张老照片的时候,不由的想起自己的军旅岁月。这是一张停机坪上的合影,拍摄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也许是由于时间的久远,岁月的河流把记忆中的往事冲刷得越来越淡了,但收拾起那些熔在心中的记忆碎片,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习中首要的是语言材料的输入,输入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储存即记忆,记忆的目的则是为了输出即外语语言表达.记忆应是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它应是任何一种外语教学法所不能忽视和轻视的,它是外语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系统模型误差是导致卡尔曼滤波发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分析了衰减记忆法和限定记忆法两种对模型误差所致滤波发散的补偿方法,通过引入阈值可以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给出了一种新的衰减限定记忆算法。算例分析验证了衰减限定记忆算法在抑制滤波发散方面具有比衰减记忆和限定记忆法更好的性能,并能自适应调整算法所需观测数据数目。  相似文献   

13.
有一首歌曲在我的脑海里烙了很深的印痕。此曲一响,我的记忆马上回到那个冬日的站台上。那一天,我发现军队是如此的美丽,美在让人无尽思念的每一个细节中,美在那满怀七情六欲又不能想当然地释放的碰撞中。  相似文献   

14.
离别的饺子     
在我的家乡胶东,每逢喜庆佳节、迎亲送友,饺子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记忆中,饺子包含着一种情感。去年,母亲为我包的那顿饺子,至今仍深深地触动着我。 去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外,母亲极少来电话让我为她做什么。而这次母亲在电话中问我,今年她80岁生日时能不能回家。当时单位工作忙,我便含糊地说,到时根据工作情况再定吧。母亲听后,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我把工作干好,注意身体。 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手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生活的辛劳,使母亲衰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15.
山村之变     
我的家乡在西南边陲的一个县城。父母是城郊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人过着平淡清苦的生活。我有许多亲友和同学生活在大山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山村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记得八岁那年,正值暑假,姐姐的同学邀请姐姐去她家里玩,我也吵嚷着要去,于是姐姐带上了我。那是一个名叫王家山的小山村,我们乘了汽车换马车,一路翻  相似文献   

16.
张燕 《兵团建设》2007,(9):53-53
我是一名团场政工员。当我看到《兵团建设》杂志编辑部刊登的寻找创刊号的通知时,心中无比激动。第一次阅读《兵团建设》的情形就好像发生在昨天,记忆的闸门也由此打开……  相似文献   

17.
对于常年生活在城市,工作在深圳特区的我来说,能够在粤东海防线上当兵锻炼,这是我人生的又一次历练。这是我军旅生活的一段难忘记忆,更是我成长心路的一段珍贵历程。一报到的第一天,我从早上6点坐高铁,又换了3趟汽车后,终于遇到了到山脚下来接我的部队东风大卡车。大卡车沿着一条水泥单行道一路怒吼,柴油发动机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在寂静的山林显得异常雄壮。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一名政工员,读书看报不仅是我的工作需要,也是我的习惯。《兵团建设》一月两期,其中我最喜欢阅读的就是"兵团人家"栏目。它或讲述团场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或反映兵团普通职工群众的生活,配以生动的图片,让人记忆深刻。今年4月下半月刊刊登的《架双拐的"倔连长"》图文  相似文献   

19.
18年前的8月1日这一天,在我的记忆则尤为深刻。它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当然,这是我在若干年后才体会到的人生感悟。1989年3月,作为老红军后代的我,被部队特招到驻川某炮兵团服役。新兵3个月集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所在团的运输连。当时,能当上一名驾驶员学一门技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正当我还在为自己能分到  相似文献   

20.
军旅挎包     
在我的案头,放置着一个军旅挎包。虽然它已十分破旧,我却舍不得丢弃。这是一个普通的帆布挎包,自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就伴着我走过三年的坎坎坷坷……军旅路上,装过子弹,装过干粮,装过将军梦……斑斑驳驳的“伤痕”,记载我短暂的军旅,比档案里记得更清楚、更准确。如今,卸下的是手中的钢枪,卸不下的是挎包里装载的记忆。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想起案头的挎包、想起火热的训练场、想起老班长严厉的目光,一种无穷的力量更促使我不断地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