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当美国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危急、中国大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时,1950年10月,根据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保卫中国国家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朝鲜,霸占中国领土台湾,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在当时面临着各方面严重困难的情况下,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进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从 1950年 10月 25日开始,至 1953年 7月 27日结束。在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同美帝国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对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中国人民组织志愿军入朝参战,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1950年 10月初,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金日成的请求和中国…  相似文献   

3.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以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打着“紧急援助”南朝鲜的旗号,公然发动侵朝战争,并很快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及边境的安全。为援助唇齿相依的朝鲜人民打败侵略者,毛泽东主席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  相似文献   

4.
朝鲜内战是朝鲜人民内部的事,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由于美国对朝鲜内战进行武装干涉并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人民才被迫和朝鲜人民一起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作战。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性质和战争责任问题,笔者根据已掌握的史料,作一阐述。 同盟之间的妥协,三八线的演变   朝鲜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是谁挑起的?责任在谁?历来我们都有非常明确的答案:“朝鲜的内战是美国制造的”,“是美国政府挑起了朝鲜的内战,是美国政府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见 1950年 11月 11日、 28日中国外交部的声明和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上…  相似文献   

5.
四十多年过去了,尽管朝鲜半岛的战火早已熄灭,但对于这场战争的思索和研究,则在世界范围内持久不衰,而且随着历史档案和各种文献、口述资料的公布,对朝鲜战争的研究热情今天仍在不断高涨,从而形成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军事历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在中国,朝鲜战争自1950年10月下旬至1953年7月27目的战争过程,被称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简称“抗美援朝战争”。这是由中国出兵的目的、战争性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所担负的使命而确定的。1950年10月,为了抗击美国侵略,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和平事业,中国…  相似文献   

6.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制裁朝鲜,并组建"联合国军"参战,朝鲜战争由内战升级为世界性局部战争。在金日成首相请求援救,苏联不肯出兵援朝的情况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基于对友好邻邦朝鲜的国际主义义务、反制美军入侵朝鲜和台湾海峡、保卫中国东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为新中国未来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等考虑,最终独立自主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50年前,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周年的时候,美国当局将一场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在美国侵略朝鲜与台湾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被迫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新中国经受了这场战争的全面考验,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并在国际国内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一 中国人民不愿打仗,中国人民希望和平、热爱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1949年 10月 1日成立后,即决心治理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掠夺和战争破坏的已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到 1950年 6月,全国除大陆的西藏和沿海的台湾等部分岛…  相似文献   

8.
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和朝鲜人民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战争。中朝两国军队的荒肩战斗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空前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冒着同美国直接对抗的极大风险作出派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决策,既是对当时国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生动表现。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和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就…  相似文献   

9.
在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进行之前,1950年12月及1951年1月,由美国主导和支持,以联合国名义曾两次提出停火提议.美国主导和支持这两次停战提议,均有着在朝鲜战争问题上摆脱困境的目的,而不是真正寻求停战.因而,这两次停战提议不具备实现停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正>吉林援助朝鲜战灾儿童的背景及情况吉林省成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前沿地区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使用武力干涉朝鲜内战,同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国不顾中国政府和世界人民的反对,悍然派战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造成边境居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危急的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这一决策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保卫了世界和平,为亚洲地区局势的安全稳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主席"家宴"牡丹峰 1952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奉令归国.42军是1950年10月第一批赴朝鲜参战的4个军之一,先后参加了运动战阶段的5次战役和阵地战阶段的防御作战.我军因战功卓著,多次受到了中央军委和志愿军党委的嘉奖,还受到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的赞赏和嘉奖.归国前,金日成专门设"家宴"为我军领导送行.作为42军军长,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家宴,其感人场面令人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12.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有幸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工作,从1950年10月21日进入朝鲜,到1958年10月25日撤出朝鲜,整整八年,参与了战争的全过程。到今年10月,这场对中国、对世界都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已过去60年了,但有些往事,好像还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局势逆转.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占平壤,并向中朝边境逼近.美军飞机对朝鲜北方展开惨无人道的轰炸,与朝鲜一江之隔的安东(今辽宁丹东)也遭到美军的野蛮轰炸.  相似文献   

14.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开赴朝鲜战场,进行了持续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世界上现代化装备最强的美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国威,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中国人民志愿军是靠什么赢得这场战争的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朝鲜义勇军文正一,池宽容抗日战争,这场人民与侵略者进行的殊死大搏斗中,活跃在中国境内的朝鲜义勇军,曾与中国人民一道并肩作战,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场上浴血牺牲,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和朝鲜的独立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值抗战...  相似文献   

16.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联合多国部队出兵干涉。1950年10月19日,我作为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辑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入朝后,我被分配在50军警卫营3连当警卫,该连负责警卫军政治部。  相似文献   

17.
张烨 《军事历史》2001,(3):62-63
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军一架EP—3型电子侦察机抵我海南东南海域上空进行侦察活动,并违反飞行规则,突然转向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我军用飞机驾驶员王伟失踪(后牺牲)。事发后,美军飞机未经中方允许,擅自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我军用机场。这一侵害中国主权的严重事件,引起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也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人民纷纷谴责美国的霸道行径。而翻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史,不难发现美国军用飞机曾经多次侵入中国领空,多次暴露其霸权主义嘴脸,其每一次侵略行径,都遭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迎头痛击。1950年朝鲜战争爆…  相似文献   

18.
邓峰 《军事历史》2008,(1):36-40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十分关注中国是否出兵朝鲜,帮助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统一朝鲜半岛.在美国决策层看来,当南朝鲜军队迅速溃败、被北朝鲜军队压缩在釜山环形防御圈时,一旦中国出兵,那么战争很快就会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俘虏管理处设在朝鲜东北部的碧潼,这里也是志愿军俘管5团所在地.它位于鸭绿江南岸,三面环水,环境幽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飞机曾对碧潼进行狂轰滥炸,全城一片焦土.  相似文献   

20.
汪婧 《军事史林》2021,(3):35-41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迅速介入.随着中国抗美援朝,战场形势对美军日渐不利,杜鲁门政府迅速调整对华政策,不仅“继续对中国进行政治和经济制裁”,还立即“取消对中国反共武装的行动限制并对其给予后勤支援”,而且“立即对中国大陆的反共游击力量提供一切可行的隐蔽援助”等.[1]1951年2月,美国中情局政策协调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