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即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3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扭转乾坤的重要意义.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上海发起组.从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的过程和特点看,上海发起组得到了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的帮助,上海发起组拟定了党纲和《中国共产党宣言》,建立了党的组织机构,创办了党的机关刊物,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已经初具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因此可以说——上海发起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需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唤醒了中国人民,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根据中国社会历史状况和政治运动发展的需要开始提出、商讨和酝酿建党问题.俄国十月革命后,14个帝国主义国家包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在北京丰台宛平城内,馆内近万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全面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同进行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伟大卫国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已整整五十周年了。在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伟大号召下,同仇敌忾,坚持团结,英勇奋战,经过八年的艰苛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使自己获得了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为了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战争形势与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于一九三八年五月发表了《论持久战》的名著。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同时讲到了指导中国人民和军队抗战的四个战略方针。其中除一个主  相似文献   

5.
1929年12月在南京出版的中国杂志《时事月报》刊登了日本《田中奏折》 (原文题为《田中义一上日皇奏章》)主要内容的梗概。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因这一奏折中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被揭露,慌了手脚,田中内阁及其所控制的舆论工具矢口否认《田中奏折》的存在,并说这是一个伪造的文件。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直至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一时期,这个文件确定的方针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田中奏折》在中国和世界成了很多论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立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在抗日战争中是中共中央指挥全国抗日斗争的大本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带领边区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1920年9月16日旅居法国的蔡和森在与国内的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之重要讨论》的通信里。他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答复来信时说:"你这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1920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陈独秀、李达等人创办的半秘密性的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问世,他们鲜明地举起"共产党"的大旗。1957年苏共中央把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我党。在这些档案中,有一份1920年11月制定的供党员学习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是张太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取得伟大胜利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光复与振兴中华的革命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能够在这场史无前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旨在灭亡中国和争霸世界的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绝境边缘。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制定并执行了体现时代主题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军事战略策略。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确立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也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自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中译本面世以来,《共产党宣言》就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滋养的最重要的代表性著作。毛泽东一生读过次数最多的书就是《共产党宣言》。1939年底,他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后来他还说过,自己每年都会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毛泽东到底读过多少遍《共产党宣言》,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可能也无法统计。  相似文献   

11.
<正>一百年前,12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正式代表,在上海兴业路76号开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共产党宣言》指导下,在"俄国十月革命"隆隆炮声鼓舞下,代表们在船上完成了大会全部议程。谁能料到?经过28年与敌人浴血奋战、生死搏斗;和人民心手相连、休戚与共,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创建了新中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土地革命中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时间:定格在公元1955年.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六个年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政通人和,百业兴盛.共和国历史上的许多"第一"已经应运而生.第一部"国家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出台.与此同时,新中国的军队建设也是蒸蒸日上,几个标志性的"第一"频频亮相,《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役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相继颁布,军衔制、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和勋章奖章制度等"四大制度"相继实施.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的军衔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自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始,中国人民举行了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在这一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存亡的艰难岁月里身为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年逾六旬的于右任先生,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日救亡告全体同胞》(《八一宣言》),张、杨发动的通蒋抗日的“西安事变”,以及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持何种态度,应如何评价?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述略。(一)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之态度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时,驻沈阳南满站的日本联队不过一万余人,而中国在东北驻军有十九…  相似文献   

14.
在华日本人反战活动是在中国国土上发生的日本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场特殊斗争。一批觉悟了的日本士兵、居民和战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和日本共产党人的积极领导下,脱离日本军队,成立反战组织,毅然加入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序列,对日本法西斯反戈一击,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个奇迹。他们的抗战义举是整个抗日战争意义深远却又鲜为人知的一个侧面,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战义举源自中共英明政策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政策,没有中共领导人的宽广胸怀,就不会出现那样大规模的日人反战运动。  相似文献   

15.
爱国御侮的民族精神永放光辉──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支绍曾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发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提供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从党的奋斗历史...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芦沟桥附近的我国驻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国人民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发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声称“准备应战”,同时“希望由和平的方法,求得芦事的解决”。7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7月28日日军侵占北平。7月30日日军侵占天津。8月13日-11月9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军队进行上海防御战役。11月9日上海失守。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展了强有力的锄奸保卫工作.锄奸保卫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注重加强基础建设,不仅保证了八路军、新四军的纯洁巩固,为保卫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开创了人民军队保卫工作的新局面.研究锄奸保卫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新时期人民解放军保卫工作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强国侵略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的战争,也是一场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这一战争的胜利,与毛泽东英明的国际战略理论密切相关,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必须搞清它的理论支点。   一、 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而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资产阶级大国已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日本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和时代条件,则成了一个具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中,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和日本进行了科学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驱散黑暗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创造有利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条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的潮头,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