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英国殖民者与印度当地人民之间的冲突。以特顿、朗尼为主流的英国殖民者残酷统治印度,文化官员菲尔丁寻求与印度人的真诚友谊,英国来客莫尔夫人、阿德拉想了解真实的印度,但他们都以失败告终。英国人欧洲中心主义、白人集体意识以及殖民政权毫不掩饰的种族歧视和带有感情色彩的暴力统治,唤醒了印度人民,割裂了这本来就脆弱的联结。赋予东西方平等的话语权,实现文化的多元化,加强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交往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贵 《军事历史》2003,(1):27-29
1888年(光绪十四年)是藏历土鼠年,西藏人民至今仍将当年抵抗英军入侵之战称为“土鼠年之战”。西藏人民的第一次抗英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武装侵略斗争史的重要一页。一、战前情势英国于1849年征服印度全境后,为了拱卫这块被称为“英王皇冠上最明亮的明珠”的重要殖民地,确保其在南亚次大陆的长期利益,制定了向锡金、不丹、尼泊尔等喜马拉雅山国家和中国西藏扩张的方针。1860年,英军进攻西藏的藩属锡金,占领了大吉岭等许多锡金土地。同时,英国同尼泊尔签约,加强了对尼控制。1864年,英军又进攻西藏的…  相似文献   

3.
王贵 《军事历史》2004,(1):52-55
江孜碧绿的谷盆,猬集黄发的洋人,见此可憎情景,怎有发家之心?这是1904年英国军队从锡金经亚东入侵西藏到达江孜以后,西藏抗英军民自发编吟的诗歌。这首诗,与著名的江孜抗英城堡一样,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西藏和西藏人民坚决反抗英军入侵的历史见证。它反映了藏胞对英国侵略军的憎恨和家园被人侵占无心顾家的悲愤心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第18军部队进驻江孜、亚东。当时部队掀起了学习藏语的热潮。我从江孜、亚东一带的藏胞中,学到这首充满反帝爱国激情的诗歌,并记录下来,保存至今。江孜、亚东一线,经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军两…  相似文献   

4.
1903—1904年(光绪二十九至三十年),英国侵略军趁日俄两国激烈争夺我国东北地区权益之机,大举入侵我国领土西藏。为保卫家园,西藏军民不畏强暴,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战斗,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谱写了悲壮的爱国主义篇章,也留下不少值得汲取的历史教训。一、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7世纪上半叶,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各部,建立定都于拉萨的吐蕃王朝。其后,通过王室联姻和频繁的使臣往来,吐蕃王朝与唐王朝之间建立了“虽云两国,实若一家”的密切政治关系。唐末,吐蕃王朝瓦解,诸部分散;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帝列强频繁入侵西藏,致使西藏出现了严重危机。西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领土主权完整,毅然拿起武器同侵略者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殊死搏斗,延续对维护祖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1904年英国侵藏部队编制情况--兼论藏军失败的军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3年9月8日,英国侵略军入侵亚东,发动了第二次武装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在此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对西藏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今年是江孜抗英斗争10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进一步揭露侵略者的罪行,本文简要介绍英国侵略军的编制情况,分析藏军失败的军事原因,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当时英国侵略者是如何利用强大的正规部队和现代化武器对西藏人民进行掠杀的。  相似文献   

7.
17世纪之初、早期的北美殖民者将英国伊丽莎白王朝的民兵制度移植到了“新大陆”的荒野之上。迄今,美国的预备役制度已经历了近四个世纪的历程。正如美国人自己所说,“预备役部队在我们的国家建立以前就存在了。”  相似文献   

8.
三、清朝海防建设与围绕边海防问题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 从16世纪开始,西方殖民者相继渡海东来,从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掠夺,亚洲出现了大批的殖民地。1557年,葡萄牙窃据我国澳门之后,狂妄地宣布台湾是澳门的附属地。17世纪初,荷兰取代葡萄牙、西班芽独霸远东海权的垄断地位,一跃而为海上殖民霸主。它的东方殖民侵略组织东印度公司,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1603年租1622年,荷兰殖民者先后  相似文献   

9.
18世纪中叶的扶桑之国日本,在经历了壬辰侵朝扩张战争失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一方面内政纷扰,国力日绌;另一方面,西方殖民者的势力随着其海上力量的发展不断向东亚地区扩展,船坚炮利的荷属东印度公司船只已开始穿过日本洞开的海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的防卫方向再清楚不过了,真正的危险在于华约国家军队的大规模入侵。自从二战后日不落帝国从全世界大撤退,英国的全球使命便微乎其微了。只有在中美洲的伯利兹,英皇空军保持了一小队“猎兔狗”战机,以震摄危地马拉不敢入侵。  相似文献   

11.
西藏人民的第二次抗英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 《军事历史》2003,(3):60-64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是藏历木龙年,西藏人民称该年第二次抗击英军入侵之战为“木龙年之战”。这次抗英,较之1888年(土鼠年)的抗英战争规模更大,斗争更加惨烈,战争结果对全国,特别是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也更大。一、战争起因1888年西藏人民第一次抗英战争失败后,清廷被迫与英国于1890年签订将锡金断送给英印的《加尔各答条约》,没有征求过十三世达赖和噶厦(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因而达赖、噶厦和西藏人民普遍反对这一强加给他们的不平等条约。锡金(原本属于西藏的藩属)的沦丧和英国对西藏的虎视眈眈,引起西藏人民的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12.
周振国  刘志祥 《国防科技》2001,22(12):74-77
阿富汗地处地中海和里海到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区,是西亚通往印度的门户、中亚战略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也成为阿富汗硝烟不断的根源之一。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殖民主义者把侵略矛头指向了阿富汗,以把他们的势力范围从北非到印度连成一片。于是,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三次入侵了阿富汗。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在平息西藏反动上层发动的全面武装叛乱后.进藏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为确保西藏民主改革顺利实施,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以多种方式积极投身于西藏民主改革运动中,充分发挥了战斗队的职能.为西藏民主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1899—1902年的英布战争,是由英布双方殖民统治者蓄意发动的,而布尔殖民者开了第一枪。英国似乎是“被迫应战”的。但是究竟是谁把英国弄到这种“被迫应战”的地位的呢?是谁使布尔国家有可能对英国开战的呢?不是别人,正是英国帝国主义者。对于英市战争爆发的原因,在英国方面,它的帝国主义殖民掠夺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是英国16世纪以来进行殖民掠夺的继续。虽然“英市战争的罪魁”①罗得斯对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已直供不讳:为了“夺取股分和分红”②,但是英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历史学者艾麦利、瓦尔德、古契、诺利斯和欧曼等人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一侧首都大教堂的塔壁上,人们可以看到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焰,这就是著名的“阿根廷火焰”,这支从1950年为纪念圣马丁将军逝世100周年而开始点燃的火焰,是阿根廷独立战争战斗和胜利的象征,从181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革命”开始的阿根廷独立战争,是1810-1826年拉美独立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墨西哥独立战争、委内瑞拉独立战争并称为三大中心战场。1806-1807年,阿根廷人民两次挫败英国殖民者的入侵,181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了“五月革命”,开始了阿根廷人民独立运动和独立战争,它是1810-1826…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第18军为主体的进藏部队是解放、保卫、建设和发展西藏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西藏工作政策的指导.与此同时,进藏部队西藏工作政策本身也经历了从"进军西藏,三年一换,以励士气"到"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历史演变.这一政策转变,在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维护西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民族相互了解和尊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西南部有一块神秘的地方,这就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一个世纪前,这里曾先后两次遭到英帝国主义的大规模武装侵略。面对野蛮的入侵,西藏人民奋起抵抗,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勇斗争精神。 那一片广袤无垠的雪城高原,是养育西藏各族人民的美丽家园。近代,她被贪婪的侵略者所觊觎,失却了千年的安宁 西藏号称“世界屋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区。它北接青海、新疆,东连四川、云南,西、南面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接壤,是我国西南边  相似文献   

18.
于洋 《环球军事》2012,(16):58-59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外交部官员于尔根·穆罕默德·吉特勒被伊拉克情报机构成功策反后,开始源源不断地为伊拉克提供各种军事、政治情报。特别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吉特勒出卖了大量有关美军在中东部署、西方如何评估伊拉克导弹力量的重要情报,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了重大损失。东窗事发后,吉特勒于1991年5月被法庭判处5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西方军事强国大力推进新军事变革,对印度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一直认为军队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必须为其国家战略、军事战略服务.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是:以实力为后盾,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干涉,巩固其在西亚的既得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军事强国.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适当控制数量,重点加强质量,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转引自尹承魁、刘映国:<新军事革命对印度军事发展的影响>,载<教学研究资料>1999年第12期)这一未来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积极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大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印度军事变革的经验,值得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韩输志 《环球军事》2014,(11):45-45
238年前的美国,可不是今天的美国。今天的美国到处欺负人,而那时的美国整天挨欺负。那时的美国不叫美国,只是英国在北美的13块殖民地,人口250万,面积90万平方千米,备受英国殖民者的欺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