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尘     
战争中,敌我双方有意扬起烟尘,使对方对自己的兵种、兵力、部队行进速度等情况作出错误判断,兵家叫做“扬尘计”。我国古代兵书《六韬》中就有对付敌人时“令我老弱曳柴扬尘,鼓呼而往来”的记载。经考证,历史上使用“扬尘计”破敌的有:春秋时的栾枝(《左传·僖公28年》)、晋人(《廿一史战略考·春秋》),东汉的杨琁(《后汉  相似文献   

2.
嬴秦早期历史在《左传》《竹书纪年》《史记》等史乘的记载中清晰可见,嬴秦与五帝以及夏、商、周统治集团均有亲戚关系。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嬴秦族一次次参与到"同室操戈"的上古战争中,呈现出起降沉浮并最终实现崛起的发展轨迹。嬴秦的崛起强化了治乱兴衰的节奏,战争活动与生俱来的先进性被深深埋藏,所谓"早期开明政治"也封存在对上古历史的追忆中。  相似文献   

3.
自从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产生以来便有了战争.也就有了战争史。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关于战争的最早记载,是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代的甲骨文。在当时的统治者心目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甲骨文中有些是占卜征伐用兵是否吉利的,也有些记载了战争的掠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重要文献《左传》中关于战争的记载就更多了。但是,我国虽然产生过象《孙子兵法》那样不朽的军事理论著作,却很晚才出现专门的军事史学著作。盛行官方撰修史书限制了专门的军事史学著作的产生。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左右,被史学家誉为“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就写了著名的《希波战争史》。修昔底德写了《伯罗奔尼撒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历史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军事斗争的内容。早在殷代,就有了记载战事的甲骨文。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左传》和汉代司马迁作的《史记》,对许多战争都作了详细的记述。在后来历代的编年史、纪传体史,以及其他史书中,都记有大量的征战杀伐的内容。我国很早就形成了官方修史的传统,把战争作为国家大事和政治活动等内容合在一起去记述。因而长期以来,军事历史的研究是包含在一般历史的研究之中的,军事史学理论也依附于一般史学理论而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我国的军事历史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兴盛起来。中国人民在中…  相似文献   

5.
商鞅,又称卫鞅或公孙鞅,他不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改革家,而且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齐之田单、楚之庄跷、秦之卫鞅、燕之缪虮,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兵权谋家:“兵家:权谋,《公孙鞅》二十七篇。”商鞅军事哲学思想,举其大要,约有以下诸端。一、重战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诸侯混战、战争纷起的时期。对待战争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先秦诸子多数认为兵为凶器,战为暴事,即所谓:”春秋无义战”,主张消兵弥兵。与众不同,商较认为战争存在是一种必然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6.
《春秋》三传中只有《春秋毂梁传》所记载的孔子于颊谷之会文武并用的军事思想是中庸平正的,也只有《春秋毂梁传》比较准确而客观地阐明了孔子的军事思想。由此可见,《春秋毂梁传》关于孔子于颊谷之会文武并用的记载为阐明孔子的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争霸时期战争智慧的结晶,它通篇贯穿着朴素的军事辩证思想,主要涵盖了作战、治军等领域。从练兵与精兵、以法治军与以情带兵、奖励与惩罚三个方面,探讨了孙子的治军思想,以期为带兵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代,周室不振,诸侯争霸,外族交侵,战乱迭起。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而又只有刀笔简续的书写工具。史学家写出了内容丰富语言精练的一批新型历史著作。《左传》在这方面是突出的代表。唐代的刘知几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清代的刘熙载日:“若论字句之精严,则左公允推独步。”《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向来是最为人称道的。刘熙载《艺概》论《左传》诸条,深得其文理。他说:“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期为大备。”确实,《左传》的战争描…  相似文献   

9.
王珏 《军事历史》2013,(3):53-58
柏举之战被认为是孙武参加的唯一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战争,但对孙武究竟是以何身份参与了柏举之战,以及战争初期吴军的行动是否具有出敌不意之效,论者仍持说不一。通过检索与此相关的《左传》、《史记》等史籍,较为可靠的是孙武以"吴将"身份参与此战,而吴军的行动也并未对楚构成出敌不意之效。此外,《孙子》一书在舍事言理、辞约意深之处颇为难解,若以"言兵事委屈详尽"的《左传》来解读之,便可虚实参照,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20年,整整20年,《军事历史研究》用思想乳汁和精神营养哺育、培养和引导了一代青年学者走上军事历史研究的学术道路。即此在《军事历史研究》创刊20周年之际,我真诚地对我的学术导师和引路人表示衷心祝贺!J.F.C.富勒《西洋军事史》中译本译序言,"几乎所有的战略思想家和名将都无一不重视历史的研究,也无一不认为历史实为研究战争的基础。甚至还有人说,不研究历史即不可能了解战争"。我认为,实际上,从对至今为止的历史进程和社会重要转折的审视和洞察,无不是以军事、国防和战争作为动力和枢纽的。因此对军事历史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对人类历…  相似文献   

11.
《周易·师卦》中蕴含有深刻的军事思想,是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滥觞。本文在传统解卦的基础上,从师卦所体现的精神——"行险而顺"入手,对师卦卦辞、各爻辞按照战争的起因、选将、出兵、作战以及最后战争结束的逻辑次序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古人对于战争各阶段所应遵循的战争规律的认识,以期发掘出师卦中所蕴含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大典·军事典》是国家重大文化学术工程《中华大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军事思想分典》《军事制度分典》《军事技术分典》《军事地理分典》《军事人物分典》和《战争战例分典》,约4000万字。本典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牵头,组织军内外多家单位共同编纂完成,将于2017年底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中华大典·军事典》是总结中国军事数千年发展成果的军事文化和军事学术工程。"兵者,国之大事也。"在中国历史上,历来重视对军事资料的汇集整理。早在先秦时期,在《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13.
我是位爱好学习军事理论和军事历史者,切感《军事历史研究》成效显著,影响深广,享誉海内外。中华军事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堪称“军事宝库”;世界军事亦多精彩之宝。中国兵书浩翰,名典甚多,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并居前茅。史书系统完整,举世仅见。具有大量战争性质、谋略、战法、战争过程、军制、选将、武学、训练、军队政治思想、军民关系、军事地理、武器装备、军事筑城等军事方面的记载。并有众多军事家和某些可称为大军事家或“军事巨人”的纪传。发掘、总结、发扬和升华祖国的军事文化,汲取外国的军事经验、教训为我们军事建设借鉴,实…  相似文献   

14.
略论春秋战国时期车战盛衰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象棋两军对阵拼杀中。满盘飞杀、攻击能力最强,对全局胜负关系最大的是“车”。这一点完全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先秦战争的客观状况。在春秋时期中原战场,最主要的战争形式是车战,战争中的主力则是车兵。当时的争霸战争,金鼓雷鸣,旌旗招展,战车纵横驰骋鏖战,独霸疆场数百年。煌煌战车已成为军容的标志,国威的象征。先秦兵书《六韬·虎韬·军用》中论及“三军器用,守攻之具”时,排列在最前面的不是戈矛刀斧,而是各类战车,其作用是“陷坚阵,败强敌”。据统计《春秋》242年间,军事行动即达482次之多,而这些战争在作战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就是车战。因此,车战为何兴盛于春秋争霸战场?车战又为何衰落于战国时期?这应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学者所值得严肃认真探讨的课题。即此笔者不揣浅陋,对此略陈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武玉林  王金剑 《国防》2008,(1):71-73
2008年8月,中国将首次举办世界瞩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刊《军事春秋》栏目特推出《军事与体育》专题,回溯古今中外体育运动与战争的渊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春秋》所载的483次战争、450次朝聘会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别是春秋时期在战略格局上的三次大的转变和由此划分的四个战略时期,不仅揭橥出春秋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演进的规律,而且对确定“春秋五霸”构成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军事法规是军队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军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军p如要做到平时训练有素,战时奋勇杀敌,确保令行禁止,各循其职,就必须凭籍于具体而严峻的军事法律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积极从事于封建兼并战争,为7夺取战争的胜利,实现天下的统一,他们都高度重视对军队的建设。与此相适应,这一时③的军事制度比春秋以前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变化,各项严密峻酷、日趋完备的军事法规的应运而生,就是其中的显著特色之一。一、军功留制的普遍颁行所谓“军功爵”,其实质含义便是奖赏军功,鼓励杀敌求胜…  相似文献   

18.
《军事历史研究》创刊以来,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在这十年中间,《军事历史研究》走的是一条艰苦创业、自加压力、开拓前进的路。由于空军政治学院历届领导精心扶植,由于学界同仁竭诚支持,由于《解放军报》、《文汇报》、《高等教育》、《世界历史》等报刊大力宣传,也由于编辑部几个自称“学子”者,甘愿坐冷板凳,敬业爱岗,编纂出版的这四十册内容丰富、有自己特色的洋洋千余万字的学术成果,终究被放到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文化宝库里。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十年磨一剑”。《军事历史研究》之所以取得学界瞩目的成绩,“磨”乃是关键之所…  相似文献   

19.
《管子》一书,相传为春秋时管仲所著,实际上是托名之作。现在流传的《管子》,是西汉刘向整理汇编而成的,原为86篇,后佚失10篇,仅存76篇。《管子》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是我国的一部著名的古代典籍。它保存了春秋时代以齐国为主的各诸侯国的历史资料,其中也有一些记述中国古代边防的史料。笔者拟就《管子》一书所反映出的边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一、“安边境,亲四邻”据史籍载,春秋初期尚有列国160多,春秋晚期只剩下齐、楚、晋、秦、吴、越6个大国和10多个中小国家。齐国原是东方大国,在管仲执政期间,国家疆域得到空前的扩张,先后并吞10国。据荀子说,齐桓公并国35;  相似文献   

20.
阶级的产生,私有制的确立,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战争至此已成为持续而又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军事历史开始了自身的文字记载。有关军事的概念、范畴的相继出现,使得军事的哲学认识论的透视成为可能。军事认识的首要前提是军事认识主体的诞生。军事主体与军事认识的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就军事的本体论而言,指战争敌对双方的“我方”;后者就军事的认识论而言,特指能自觉运用观念形态直观与反思军事实践活动,并提出理论模型或学说的人。古代中国最早的军事认识主体主要是阴阳家、兵家和一批先哲。如,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战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