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陆军正计划改进M270式多管火箭炮。本文简介在其火控系统、发射架机械装置、高机动性炮兵火箭系统和战术火箭弹系列等方面的改进情况。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在俄罗斯乌拉尔地区下塔吉举行的第3届陆军武器装备展览会上,"龙卷风"火箭炮系统再次显露头角。这种威武的火箭炮系统是苏联研制的一种高性能的压制火炮,被誉为世界上正式列装的火炮中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精度最高、性能最先进的多管火箭炮,即9K58"龙卷风"武器系统,改进后定型为9A52-2型,又称"龙卷风"-M新型火箭炮系统,由"马斯"-543M型载重车改装而成。该武器系统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华菊仙 《国防》2007,(8):66-68
"反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系统是指用于对付敌方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等间瞄火力威胁的武器系统."反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反火力作战新概念,它使反火力战从"先挨打,后反击"的后发制人模式转变为攻防兼备模式,反映了反火力作战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说到"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能够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由于其杀伤力很强,使其从二战活跃至今。苏联红军的炮兵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斯大林称"炮兵是战争之神"。火箭炮:苏俄的"暴风骤雨"式武器虽然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但提到大口径的火箭炮(也叫"火箭弹"),  相似文献   

5.
火箭炮作为一种面杀伤武器,具有火力猛、威力大、机动性好,能够在瞬间给敌人以猛烈的火力打击等特点,在现代战场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火箭炮的昨天 世界上第一门真正的火箭炮诞生于1939年的前苏联,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令德国法西斯闻风丧胆的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这种火箭炮为16管连发,可在8秒钟内发射16发炮弹,射程近9公里。当时德国、英国和美国也研制了一些型号的火箭炮,如德国的210、320毫米牵引式和158.5毫米自行火箭炮,美国的M8式114毫米牵引火箭炮,英国的 30管牵引火箭…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新型远程火箭炮战时技术保障仿真研究和战损规律研究需要,分析了该型火箭炮可能受到的威胁,建立了弹药破片场模型和该型火箭炮的几何描述模型,对该型火箭炮的战斗损伤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可以得出某该型火箭炮的具体损伤程度及损伤概率.  相似文献   

7.
在对岸作战过程中,舰载火箭炮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压制武器.针对舰载火箭炮射击特点,在分析了射击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毁伤目标面积的计算方法,为舰载火箭炮对岸火力运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新中国不仅在军事上创造了奇迹,而且展现了应对国际霸权的政治动员能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的成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分析研究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日,笔者来到湖北省博物馆,虽然下着大雨,但是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依然很多。在博物馆一楼大厅中间,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宣传资料,参观者可以根据需要拿取。在博物馆的其中一个大厅内,几名身着古装的演员正在用"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演奏动听的乐曲,整个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爆发与否与毛泽东无关;出兵抗美援朝决非毛泽东为"推行世界革命"作出的决策;毛泽东没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设定"超越现实的战略方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决非个别学者所言的"只是心理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里,第40军因其势如雷霆、动如狂飙、所向披靡的作战特点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被对手恐惧地称为"旋风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支英雄劲旅参加了四保临江、1947年东北战场的夏、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西追歼、解放海南岛和温井战斗等许多著名战役战斗,战功显赫,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某新型火箭炮火控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介绍了该新型火箭炮火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建立了火控系统可靠性模型,并对该型火箭炮火控系统进行了可靠性预计,利用评分法进行可靠性的分配,采用定时截尾可靠性试验方案对火控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和评估.在分析火控系统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可靠性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路面不平度对PID控制精度的影响,建立了防空车载火箭炮行进间发射动力学模型,以实现防空火箭炮行进间发射的精确控制和发射全过程仿真.利用谐波叠加法生成不同等级的三维路面谱,导入动力学软件,最后通过Matlab设计PID控制器,以伺服电机作为控制执行机构精确控制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建立机电联合仿真系统.仿真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周丽萍 《环球军事》2004,(24):50-51
10月25日,印度在东部奥里萨邦的一个水下发射架上,成功试射了一枚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海军型"大地(Prithvi,音译'普里特维')"-Ⅲ近程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为300公里,既可用潜艇发射,也可以在军舰上发射。11月7日,印度又在东部奥里萨邦的孟加拉湾印度海军"苏布哈德拉"战舰上,成功试射了一枚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大地"-Ⅱ型弹道导弹的海军衍生型"长弓(Dhanush,音译'丹努什')"舰对舰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为250公里。此前,印度均成功试验了陆军型"大地"-Ⅰ和空军型"大地"-Ⅱ型弹道导弹并装备部队。舆论认为,此次印度在短短两周时间内接连成功试验此类导弹,使印在拥有海上核威慑能力上迈出了虽小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标志着印度自研导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印度已经具备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半个多世纪前,在陆军的基础上刚刚诞生的人民空军,就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巨大考验.虽然大多数飞行员具有丰富的陆军作战经验,但空中战斗却是一门全新课题.大敌当前,年轻的"中国雄鹰"不畏强敌,不怕困难,敢于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交战,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大和岛和小和岛这两个对于很多人都非常陌生的地名,就成为人民空军首次轰炸所要面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据台湾《联合报》日前报道,台军于1997年耗资27亿新台币(约8400万美元)从美国订购的1700枚"陶"-2A型导弹和100多套发射系统,因生产发射架的DEM公司倒闭,使得发射架不能交货,白白损失了6亿新台币(1900万美元)。台"国防部"只惩处了其中4名办事人员,其中最重的处罚是"两次申诫"。此段丑闻的曝光,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台军的反装甲作战能力上。  相似文献   

17.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所提出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口号,长期以来在提出时间、表述方法方面存在着讹误和歧说。本文经过考证指出,这一口号的提出和表述是在战争实践中经过逐步概括和发展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某型多管火箭炮火力密度,对其射击间隔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建立某型多管火箭炮刚柔耦合模型,获得定向器管口动态响应,计算火箭弹起始扰动;然后,求解火箭炮外弹道方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多管火箭炮密集度估计值;其次,基于Lanczos法对多管火箭炮进行模态分析,结合火箭炮管口动态响应确定新的射击间隔;最后,将新射击间隔输入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射击密集度的基础上,新的射击间隔缩短发射时间21.4%,有效地提高了多管火箭炮火力密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远程火箭炮武器系统射击精度问题,运用误差分析法探讨气象条件对远程火箭炮武器系统射击精度的影响.为提高射击精度,分析了气象准备的诸元误差及气象条件的时空变化对命中概率的影响,并把气象条件的时空变化对远程火箭炮武器系统气象准备精度和命中概率的影响进行了量化,从而找出气象条件的时空变化影响射击精度的根源.针对误差根源探讨了解决措施,为该武器系统实现精确火力打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3日,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与俄罗斯莫斯科机器制造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发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航导弹在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沿岸附近的孟加拉湾海面从印度海军"拉吉普特"战舰上发射并成功击中目标船靶。2004年12月21日,印军又在印度西部拉贾斯坦邦首次从陆地发射架发射了一枚"布拉莫斯"导弹,成功打击并摧毁预先选定的陆地目标标靶,证明了"布拉莫斯"导弹具备了对地攻击能力。印度国防部长穆克吉宣布,印度海军将于2005年装备"布拉莫斯"反舰巡航导弹,并将该导弹部署在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上。印度陆军已将该导弹安置在运载车上进行了机动发射,据称再试验几次后不久也将装备陆军部队。为满足空军的需要,印还将对该导弹的推进器进行改装或重新生产,并有信心在2-3年之内将其装备在苏-30MKI战斗机上。印度海军参谋长阿朗·普拉卡什声称,如果需要,"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可改装小型核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