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兵团建设》2012,(19):28
正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特级教师闫桂珍,算上自习,一周要上大约40节课,一学期差不多1000节课,她几乎节节不落。提到自己的每个学生,闫桂珍都很满意:这个是"电脑专家",那个是"演讲家",每个孩子都是"发光体"。闫桂珍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觉得被集体、老师抛弃,也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她自己的生活极其俭  相似文献   

2.
语录体     
以前孩子对爸爸的印象就是顶大檐帽,或者只知道有个"电话里的爸爸";去年随军后一家人常团聚,孩子跟爸爸亲近了。——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一位四级军士长妻子说,随军后,孩子眼里,爸爸不再是"大檐帽"。  相似文献   

3.
结婚那一天     
从婚姻登记处那扇小门里走出来,她低声地问我:"去哪儿?""去哪儿?"捧着大红烫金的结婚证书,望着同样从那个小门走出的双双男女,我有点茫然。应该回家。可我没有家。我们的爱情一开始就浸透着艰涩。她一直在职业学校里读书,宿舍就是家;我在一座军营里当兵,营院就是一切。  相似文献   

4.
笑笑好心情     
贵重物品父亲把五岁的儿子抱在膝上,全神贯注地观看篮球赛。孩子看到运动员们拼命地抢球,便问道:"爸爸,篮球一定很贵,是吗?"爸爸惊诧地说:"乖乖,你怎么会这样想呢?"孩子说:"要是不贵,他们为什么不每人买一个呢?"  相似文献   

5.
笑脸     
提到军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职业与危险和死亡同在;提到军人的家庭,第一反应会想到艰辛和不易;而提到军人的孩子,则会更多地联想到他们的成长比普通孩子更艰难:不断地搬家、转学,外地口音受到嘲笑和欺负,爸爸终于回家了,孩子却不认识,居然还叫叔叔……又到"八一"建军节了,建军节是军人的节日,同样也是军人家属和孩子的节日。本期主题《家有儿女》我们把视角转向那些军人家庭的孩子们,用镜头来记录孩子和他(她)的父母之间的故事,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湖南卫视推出了大型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同名电影也相继上映。通过五位明星父亲与子女在新环境下共同面对新事物、挑战新困难、经历新体验、收获新喜悦的独特视角,展现了父亲与孩子的真挚情感,感动着千家万户的同时,也成为年轻父亲的育儿宝典。这其中呈现的许多思想火花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不谋而合,也有许多另辟蹊径、别开生面的新方式、新做法,值得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7.
鸽子     
小时候;l¨爸爸是女儿的太阳女儿是爸爸心上的鸽子u。 }每个黎明的天空 j。都回响着羽翼嫩嫩的翕动在爸爸绿色的期盼中 0鸽子终:于长大了却随一个陌生的哨音飞走了 ’ = 。 ; 一如今,。爸爸是一株苍老的树7e.sl=是枝头甜蜜的回Jf乙-岛·.. v_ 。i鸽子@王学忠  相似文献   

8.
信是一个家     
赵荣 《华北民兵》2005,(7):58-58
那年爸爸告别军旅生涯移交到地方休干所,接到通知,他望着那身绿军装恋恋不舍地说:“我真想在部队多呆几年”。我是跟爸爸一起在军营长大的,因此,很明白爸爸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的丈夫常年在海岛工作,每年探家20余天就返回部队。儿子从小跟着我长大,现在都上初一了,胆子还很小, 什么都依赖我,更让我心酸的是:他和父亲的感情一直很淡漠,寒暑假都不愿意和我一起去看望他爸爸。编辑同志, 部队两地分居的孩子是不是都这样呢?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才能增进他们父子间的感情呢? 部队家属:赵淑琴  相似文献   

10.
黄建华 《国防》2002,(5):19-19
我是1968年入伍的,老家在山东济南,在第四批女飞行员中,我的孩子是最小的,我当时给自己定的标准就是:不飞完四种气象,不要孩子。所以30岁的时候,我才有了儿子曹宏成。 儿子五岁以前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这5年里,我只回家过一次。有一次,我抱着4岁的儿子问:“妈妈在哪儿?”他胖乎乎的小手指着墙上我的照片说,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10,(10):36-36
在中国,严父慈母历来是家庭教育的普遍模式。但近几年来,孩子们心中的爸爸逐渐变得和蔼可亲了,而不少妈妈却动不动就发火。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已逐渐被严母慈父所取代.这主要是因为妈妈的家庭教育地位发生转变的缘故。在现在的家庭教育模式中。基本是妈妈起主要作用,爸爸起辅助作用,而老人则是负责“宠”孩子的。因此.自然是妈妈需要担当比较严厉的角色。时间一长,孩子一般就认为妈妈比爸爸严格。  相似文献   

12.
画里话外     
正有何进步A:"我以前身体不好,现在跑马拉松都能拿冠军。"B:"好样的。"A:"我以前看见书就想睡觉,现在看到书就兴奋得睡不着。"B:"好样的。"A:"你呢?"B:"我以前脾气很坏,听到人吹牛,就想打人。现在脾气好多了,听到谁吹牛,我都会说‘好样的’。"儿子的报复爸爸:"儿子,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啊?"儿子:"我长大了要赚很多的钱,然后盖个学校。"爸爸:"儿子真有出息啊,好样的!"儿子:"到时候让你和妈妈去学校里读书,不许逃学,不许玩游戏,不及格也得受惩罚。"好父亲昨天我去吃烧鸭饭,隔壁桌坐着一对父女,女生看起来好像是在读高中。  相似文献   

13.
坚强的父亲     
他是一个坚强的父亲,因为他不光养育了自己的3个孩子,还把去世的哥哥家的两个孩子也抚养长大。这位坚强的父亲就是农十二师三坪农场一连职工马明贵。老马人勤快、能吃苦,又会一手好农活,播种、浇地、搞管理样样都在行,许多人都喜欢找他干活。老马除了干好自家农活外,经常给别人  相似文献   

14.
    
鞋张跃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我们家兄妹三个都是穿母亲做的鞋长大的。那时佳家境贫寒,爸爸的工资除了要养活我们五口之家外,还要供养祖母和外祖母。每年春节,看到伙伴们都穿上里外三新的衣服和鞋子,我很羡慕,每每这时,我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母亲亲手为我缝制的新布鞋。...  相似文献   

15.
感谢阳光     
我是在军队大院长大的孩子,是看着威严肃穆的门岗、错落有致的筒子楼长大的,从小玩耍的天地就是高墙中的大院,从小的伙伴也都是大院的孩子。我们喜欢成群结伙,就连上学也不例外。但是高高的围墙,却隔离了生活……18岁的我离开了熟悉的军队大院,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走进了军校。第一次独身的我,对这个新鲜的环境充满了幻想。可  相似文献   

16.
电话爸爸     
上次探家归队时女儿才一岁多点,勉强会叫爸爸,妈妈等几个简单的称呼。后来每次打电话爱人都会逗她叫爸爸,每当听到女儿那甜甜的叫声,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随着女儿的渐渐长大,会说的话也越来越多。听爱人讲每逢有人问她:“你爸爸  相似文献   

17.
幽你一默     
正小馒头黑皮/编绘老爸,你什么时候也能用四个轮子的车来接我?这个……明天就能实现你的梦想!这孩子!为什么非要用两辆自行车来接你呢?拼爹"宝宝,今天是你的生日,想要什么礼物呀?""嗯……想要那种自制的拼图。""自制拼图呀?那宝宝想要什么图案呢?""要在图案上拼爸爸的样子。""宝宝是要拼好送给爸爸吗?""才不是呢,老师和小朋友都说,现在流行拼爹。"  相似文献   

18.
"爸爸,每到周末同学们都有爸爸妈妈陪着逛公园、吃肯德基,你为什么不带我去,是你不喜欢我,还是就你忙?"12岁的女儿用这样的话问了爸爸N次,直到现在,还未能如愿。提起女儿,苌永欣眼神立刻变得温柔了许多,说话的声音也很低,"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女儿的班主任是谁,也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更别说陪孩子逛公园了。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没时间,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说到这里,苌永欣的脸上露出了歉疚的笑容。眼前的这个有着20多年兵龄的上校军官,是总参某部军务训练局从事车辆装备管理工作的正团职参谋。因为敬业,这个正团职参谋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全军"十五"期间武器装备管理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9.
"妈妈,我想你!""瑞瑞乖,等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哈!……"这是地震前夕,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最后一次电话联系。蒋敏的丈夫在成都工作,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瑞瑞,由于夫妻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瑞瑞只好随外婆住在北川。  相似文献   

20.
5月14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援疆干部李兆豫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妻子郝冬梅和女儿李雨瑄。"我们家兆豫在二师已经生活、工作两年多了,已经成了一名兵团人。我利用暑假去了3次二师,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兵团。"郝冬梅说。2011年3月的一天,李兆豫告诉她和女儿,自己不久后就要到二师参加3年的援疆工作。听了丈夫的话,起初她心里十分不愿意:丈夫从来没有和自己分开过,况且女儿刚上初中,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思来想去,郝冬梅认为丈夫选择去援疆是他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去援疆了,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的。"郝冬梅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呢。""爸爸,您就放心吧,家里有我照顾妈妈呢。"女儿李雨瑄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