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是一名值班警卫,一次偶然的机会翻看到《当代兵团》杂志。一开始我只是很随意地翻看"画里话外"栏目,学到很多当前流行的网络新词、名人名言等,连读大学的女儿都说我变"时髦"了!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当代兵团》的其他栏目,比如"刊中报苑"  相似文献   

2.
"我是大学生新兵"战友留言:汪医生,你好,我是装甲某团新兵营的一个新兵,我想向你咨询一个问题。大学毕业后,我怀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想法参军到部队,刚开始那会儿,看这儿也新鲜,瞧那儿也稀奇,一上训练场,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可是一段时间后,当发现部队"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令行禁止的严格管  相似文献   

3.
正我叫白万兵,是六师共青团农场一连党支部书记。我认为,要当好基层干部,最重要的是要怀着一颗"公平心",做好连队服务工作,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2013年夏天,职工范霞找到我说发现地里一些塔椒不明原因地开始腐烂。塔椒是去年按照团场结构调整要求新种植的作物,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才能让职工有继续种植的信心。我和团场技术员急忙赶到范霞家地里,仔细察看病因,并向她交代清楚治疗办法后才离开。  相似文献   

4.
《诗经》里有一个"北门之叹"的典故:"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大意是说一个官员工作劳累却生活清贫,还被亲朋责怪,在城门边怨天尤人。历史上还有一个"南门立木"的故事,说的是商鞅如约重赏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百姓,赢得了大家对变法的支持和信任。"北门之叹"和"南门立木",恰如时下一些党员干部对转作风的两种心态,  相似文献   

5.
阴晓强班长个不高,但是正应了那句"浓缩的都是精华",在别人眼中绝对是被崇拜的偶像。上士阴晓强是我们的班长,说起他的名,大家不免想起那被"唐伯虎"踩死的"小强",所以班里的战士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小强"班长。说班长的"小",我得好好说道说道。一是个头小,班长1米65的个子总让人有种不够威武的感觉。我刚到小车班时,还颇有些小觑他,结果两个月的团运动会上,他一举夺得了100米翻轮胎项目的冠军后我瞠目结舌。二是小心,来小车班5年多,不管什么天气,什么车型,阴晓强都没出过什么问题,跟他学车时,一  相似文献   

6.
妻子范一,小我三岁,却比我早一年毕业,是武警江苏张家港边防检查站一名普通的检查员。确定恋爱关系前,我一直都在犹豫到底该叫她师姐还是叫她学妹,直到"一姐"这个称谓不胫而走,我也就随着大家叫她声"姐"。这让她至今津津乐道,占尽了我的便宜。"电话粥"煲成了"口语课"我和范一是在军校时的一次接待亚非拉美外宾的外事活动中相识的。认识她之前,我就知道她英语不简  相似文献   

7.
闲话,从字面看,它是指与正事无关的话,背后不负责任的议论。在农村,人们常称之为"老婆话",这足可见闲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按理说,闲话本应是传于某些"老婆嘴"或"漏斗嘴"之间的事,是一些无聊人士的"专业",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某些基层领导同志竟然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说"闲话"。"闲话"在二人之间是糖衣炮弹,你推来我推去;"闲话"在三人之间是"调味剂",你们调盐我加醋;  相似文献   

8.
如今,我已离开连队到机关工作有大半年了,每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就会想起"刘大"的这些往事,从他身上,我深深感受到"执著认真、勇往直前"的人生品格。"刘大"姓刘,名学俊,是94758部队警卫连中士,之所以被称为"刘大",不仅因为他姓刘,更重要的是他平时生活上大大咧咧,与普通战士交往从不斤斤计较,给人感觉就是没班长架子,不摆谱,是连队的"开心果",大家都亲切叫他"刘大"。"刘大"2006年12月入伍,下连后,因军事技能过硬、模范表率作用突出,第一年就被选派参加上级警卫预提班长集训,年底被任命为班长,成为连队有史以来的第一人。"刘大"班长平时训练像老虎,老兵都不敢轻视。入伍第二年,  相似文献   

9.
"一别苦,二不憷难,咬牙,玩命,所有课目都不难。"我是有8年军龄的"兵头"班长,别看"官"不大,却带了好几茬新兵,战友们跟我开玩笑说:"好歹你也算‘桃李满天下了’"。呵呵,不知别人怎么想,反正我觉得自己在部队生活有价值,可以说在部队我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懂得了活着的意义。不怕您笑话,没入伍前我就是一个乡下的"傻小子",长到十八岁都没出过远门。刚入伍那会儿,我身高不足一米七,体重仅50公斤,训练常常拉中队后腿,5公里负重10公斤长跑,我根本  相似文献   

10.
正事情虽然过去了将近七年,但我深深感到,崇尚荣誉是军人的本色,曾经的荣誉只是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拿出来炫耀或是坐吃山空的资本。2006年3月,我来到北空某营担任教导员。这个营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尤其是该营某连,更是一个享誉全团的先进连队,曾连续九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以下简称"先进连队")。可是,就在我的任期内,这个连队没有成功卫冕,与"十连冠"失之交臂。每当想起这件事情,我都感触颇多,甚至还有些愧疚之情。值得安慰的是,这个连队最终还是能够打起精神,续写了先进连队的辉煌。自该连组建以来,历任主官扎实肯干、兢兢业业,多人获得"优  相似文献   

11.
训练结束后,学员队组织了一次教官民主评议,老万的最终成绩是优,那些女文职们给他的评语是"胆大心细万人迷"。看过电影《刀客外传》的人肯定对其中"美得很"那句台词印象深刻,要知道这可是正宗的西北方言。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呵呵,那是因为我身边就有一个整天把它挂在嘴边的西北汉子,他叫万建云,又称"万人迷"。不过,此"万人迷"非彼"万人迷",不信听听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要素,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准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诚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做一个重操守、讲信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当代革命军人,需要把握好"诚"与"信"的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使二者结合起来、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丛书》关于"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得到的认识、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火车"咣当咣当"的声响,野外驻训开始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住帐篷住"龙宫"。汽车由喧哗驶向宁静,钻深山进密林,不知拐了多少道弯后,终于停了下来。哨声响起,我背起背囊随队伍走进了传说中神秘的"龙宫"。一切安顿妥当,已是晚上11点,一股困意袭来。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尖厉的警报声在耳边骤然响起。我一下子被惊醒,本能地从床上蹦了起来,穿衣服、拿背囊、装物资……平时练过数百次的动作,当时却非常忙乱。几分钟后,狼狈不堪的我挤进了队伍,等待"出征"号令。没想到的是,这次紧急集合只是驻训的一道"开  相似文献   

14.
像我这样只有中专文化的干部,在部队还有没有作为?还能不能得到重用?我的前途又在哪里呢?我将自卑感变成"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在胜任本职工作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最终迈上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5.
"陈监工",真名陈庆松,是第二炮兵某旅的一名上士班长,还是旅里唯一的一名"兵监工"。虽说是"兵监工",本事却不小。常人眼里,监工是一个"肥缺",睁只眼闭只眼,外快肯定多。但陈庆松却对战友说:"他人钱物要不得,我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培养,要对得起这颗良心。"  相似文献   

16.
"模范、模范,就是有模有样的树立各种‘范儿’。‘范儿’是标杆,更是榜样!"这是武警8692部队政委史伯红的口头语。因为他身上的各种"范儿",让他成了官兵心中的"范爷"。采访前,听说采访对象是一位团政委,又听说他"始终坚持讲党性守原则,处事公道正派,关爱关心基层"……直到听说他是一位"范爷",我条件反射地探起身,好奇心上来了。好奇推动着我,  相似文献   

17.
祖父当过兵,父亲是军人,我出生于1977年8月1日。父母说我与"八一"有缘,就给我取了"王八一"(曾用名)这个意味深长且军味十足的名字。虽然我从小就生活在部队大院里,可以说是看着军旗听着军号长大的,但我对军人的印象却不是太好,总觉得当兵的有一股"傻劲"。1994年底,在父母的建议下,我报名参了军,但我对军人的理解并没有多大改变,于是在入伍时换成现在这个名字,直到第二年8月1日,部队演习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从事政工工作以来,不论是以前的《兵团建设》,还是现在的《当代兵团》,我都会认真仔细地阅读。除了很喜欢"支部生活"和"刊中报苑"这些经常刊登基层通讯员稿件的栏目以外,"有话直说"是我每期一定关注的栏目。这个栏目是传播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棋"乐无穷。"棋"乐人生,我很赞同。我不是棋坛高手,也并非后起之秀,只不过闲暇之时,总爱与人"杀两盘"。时间长了,就觉得小小一盘棋,演绎着为人处事之哲学。棋友常与我开玩笑:"好个臭棋篓子,还敢再战!"我总会哈哈一笑,"这叫屡败屡战,愈挫愈锐"。我的乐观源于一个故事:有一棋手,  相似文献   

20.
当代书画大家范曾,在中央电视台访谈节目中,他在追溯艺术灵源及胸怀修炼时说:"一生以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灵魂的‘补品'";"祖国就是我的宗教,祖国是我的最高精神寄托,祖国是我生命的唯一存在的理由。"品味此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