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用运力动员,是国防动员的一项重要内容。用法律形式规范民用运力动员,既利于国家安全利益,也利于国家经济建设。 第一,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来看,必须尽快用法律形式规范民用运力动员  相似文献   

2.
胡辑生  于庆国 《国防》2004,(6):45-46
当前,民用运力动员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动员观念不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相当一部分公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防观念淡化,法规意识不强,私人车主或船东担心动员工作影响个人或小集体的经济利益,因此对动员工作不积极、不热心,有的甚至设置阻力,致使民用运力动员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落实。二是动员方案与实际情况脱节。在民用运力潜力调查中,大型运输车辆和海上船舶的数量都是一个动态数值,据了解,现在很多单位的民用运输车辆和大型船舶动员方案还是几年前的老方案,没有随时进行数据更新,原方案中的许多民用…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动员机制是经济动员活动内在的运作方式和功能,合理的经济动员机制设计是经济动员工作快速高效的内在要求。制度创新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与技术进步共同影响社会活动效率,其中,技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制度则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经济动员制度是经济动员机制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在新时期,经济动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我们重塑经济动员机制,以实现经济动员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军事科技的高速发展,使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区经济动员的社会经济环境、战场环境、动员结构及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战区经济动员必须审时度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先发展国民经济,打牢战区经济动员的物质基础;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按经济规律办事,拓宽战区经济动员的渠道;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依法实施战区经济动员。  相似文献   

5.
陈运火 《国防》2001,(5):36-36
加强民用高技术动员建设,使民用高技术军事化,这是世界主要国家国防动员建设的共同选择.近年来,我国围绕高技术动员建设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我国科技动员建设基础十分薄弱,总体水平仍然很低.我认为,从我国国情看,搞好民用高技术动员建设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崔毅 《国防》2007,(7):42-43
民用运力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内容,做好民用运力动员准备,对于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应把民用运力动员准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遵循建用一致和快速、精干、高效的原则,以所担负的运输应急任务为牵引,科学筹划、合理确定民用运力建设格局,建立健全稳定、高效的民用运力动员工作机制,确保科学地整合和巧妙地运用民用运力,为部队机动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的运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田润良  胡立成  王瑞 《国防》2005,(10):66-67
《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民用汽车动员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亟待针对民用汽车动员和在执行任务时可能发生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制定合理的经济补偿办法,本文就此谈点认识和想法。一、对动员民用运力进行经济补偿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对动员民用运力进行经济补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条例》规定之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已经成为进入市场经济多元化国家。市场经济的主体自主性、资源有偿使用、公平竞争和依法从事经营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经济动员潜力和经济动员能力是经济动员活动赖以进行的两大基本要素。经济动员活动过程就是积蓄经济动员潜力和增强经济动员能力并将经济动员能力作用于经济动员潜力的过程。文章从概念上明确了经济动员潜力和经济动员能力的含义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两者间的关系,提出了增强经济动员潜力和提高经济动员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用运力资源丰富.自2020年7月1日零时起,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体制,改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民用运力动员的含义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民用运力动员的主要任务和战区陆军部队对民用运力动员的要求,指出了预备役部队民用运力动员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提出了推进民用运力动员的几点对策,如健全...  相似文献   

10.
在"5·12"汶川抗震救灾中,国防科技动员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防科技动员的保障功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文章认为,搞好国防科技动员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对国防科学技术在应急应战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把国防科技动员摆在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充分挖掘民用高科技的无穷潜力;建立健全高效灵活的动员体制机制,发挥国防科技动员的保障功能;加速国防科技动员法规体系建设,为国防科技动员提供法律保障;搞好潜力调查,建立科技储备体系,为国防科技动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编制预案,加强演练,为国防科技动员提供基本依据和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11.
于庆国 《国防》2007,(8):54-54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民用运输力量动员面临着诸多新情况,具有许多新特点和新要求.一是战争突发性和速决性显著加剧,运输力量动员时限更趋紧迫.高技术战争时间环境的变化给民用运输力量动员工作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动员时限更趋紧迫.  相似文献   

12.
论大动员观念的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动员观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在服务对象上,强调服务于国家安全;在动员原则上,强调平时与战时、军用与民用更紧密的结合;在动员机制上,强调发挥动员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文章着重指出,要使大动员观念深入人心,必须把大动员观念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加强大动员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袁建民 《国防》2006,(1):35-36
加强新形势下的民用汽车运力动员建设,必须以“一体化”动员思想为牵引,以“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新路子,创新动员机制,打牢动员基础。一、贯彻落实国防要求,推进民用汽车产业和运力动员建设的协调发展民用汽车产业是战时运力动员的基础,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行业管理政策,对民用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动员潜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方制定产业政策和行业管理政策时,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思想。一是要侧重发展重载、柴油和特种专用等军民兼容…  相似文献   

14.
民用运力国防动员预案,是各级人民政府、国防动员机构、国防交通主管部门等,为满足战时及平时特殊情况下民用运力动员保障需要,对民用运力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预先作出的部署与安排.本文从结合实际需要、把握关键环节、遵循基本要求等方面,对编制民用运力国防动员预案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赵芝明  陈岳平 《国防》2016,(12):24-2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值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重要节点,装备动员也处于调整改革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本文就装备动员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袁昭  师玉来 《国防》2002,(9):62-62
经济动员是保障现代战争物资需求的基本手段和战时稳定社会经济的必要措施,也是国防动员的基本内容。扎扎实实地做好平时经济动员工作,对提高国防动员平战转换能力意义重大。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在平时的经济建设中注入必要的军事因素 经济计划的平战结合,是实现民用经济与国防经济相互结合的必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制订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时,要根据平战结合  相似文献   

17.
李大清 《国防》2003,(10):14-14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战争动员是全系统、全领域、全方位的综合国力动员,只有平时做好准备,才能确保一旦需要,能够迅速把综合国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当前,我军面临着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任务,需要做好国防动员准备的内容比较多,但必须着眼全局、突出重点。 一、要突出民用运力动员准备,为“过得去”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登陆作战,最大的难  相似文献   

18.
推动国防动员领域的军民融合,需进一步健全军地领导体系,奠定融合的组织基础;不断拓宽民用搭载渠道,夯实动员潜力基础;加快整合军地各种资源,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加速推动动员融入经济政治,夯实融合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耀奎  张晓斌 《国防》2004,(7):58-58
交通运输是国防建设和战争准备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战时军队机动和物资供应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前方和后方实施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也是保障战时发展经济和保持战争潜力的重要条件。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凸显了交通运输动员的重要作用,因为只有通过动员,才能使“潜力”转化为“实力”,才能把“零散”变成“整体”,才能将“民用”转为“军用”。加深对交通运输动员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做好交通运输动员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关于交通运输动员的基本概念,目前较有权威的解释是:“交通运输动员是国家为了适应战争需要,组织利用各种交通运输线路、设…  相似文献   

20.
贾富坤 《国防》2002,(3):24-25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新的战争形态要求国防动员必须以高科技动员为重点。不仅国防动员的各个领域要加大高科技含量,而且要对高科技动员进行专项准备。目前,我国的高科技动员工作虽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其表现主要是:领导和办事机构不健全;资源潜力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储备缺乏有效的编组;成果应用开发力度不够;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