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平 《军事历史》2013,(4):18-19
1951年3月至1954年4月,我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那时我在师部当见习参谋。在朝鲜战场度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经历了五次战役、金城阻击、上甘岭鏖兵和东海岸备战反登陆,经受了炮火硝烟、严酷的生死考验,也享受到停战后的和平阳光、新鲜空气。时光流逝,60年过去,回眸往事,浮想联翩。一、朝鲜停战,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北麓战场是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依据有利地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战略意图。但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单纯防御、协调作战能力差、内部派系争斗不止等弱点,限制了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作为。  相似文献   

3.
1951年10月,"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被粉碎后,美方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但仍以"准备放弃北朝鲜海岸外一些岛屿,由开城地区相当的土地交换抵消"为筹码,提出无理要求。为粉碎美方以其所占若干岛屿换取开城的借口,清除其在朝鲜西海岸沿海岛屿的情报基地,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发起渡海攻岛作战。此次作战是志愿军入朝后,首次陆空联合作战。按照"由近而远,逐岛作战"的作战方针,经过周密部署和准备,第50军在空军的配合下,胜利收复朝鲜北方西海岸沿海岛屿,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梳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进行的战役和战役规模的9次作战行动:包括运动战阶段的第一至第五次战役,阵地战阶段的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战役规模的作战)、上甘岭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包括金城战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抗美援朝战争战役指导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5.
1951年8月,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发动的所谓“空中封锁战役”,这是李奇微(美第二任侵朝军总司令)继麦克阿瑟上台后,为“充分发挥空中优势的全部威力,争取最大效果”而发动的以我志愿军后勤运输战线为目标的特殊作战手段。他计划在三个月内,致我后勤运输能力于瘫痪,进而窒息我前方将士战斗力,逼我在谈判桌上屈服。我志愿军后方部队  相似文献   

6.
卢庆洪 《军事史林》2014,(11):35-38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在1943年10月-1945年3月的缅北反攻作战中毙伤日军10余万人,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在国际上赢得了较高的赞誉,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现将新编第一军在缅北地区对日作战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战斗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军队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军队如何发展提高战斗力,如何成为一支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武装力量,是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002年,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明确提出,我军“要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中国军队提升战斗力选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军队提高战斗力的发展目标。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不断提升,让世界为之瞩目。  相似文献   

8.
数月前,我在人人网看到一篇署名“李鑫日志”的文章,题目是《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文章介绍说,发此感慨的不是别人,而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位学者。该学者在介绍朝鲜战争的经验时,反复讲到: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  相似文献   

9.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在1943年10月一1945年3月的缅北反攻作战中毙伤日军10余万人,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在国际上赢得了较高的赞誉,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现将新编第一军在缅北地区对日作战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开始了那场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从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炮七师副师长卢伟如生前珍藏的照片中挑选出14张鲜为人知的照片,以纪念那场战争以及在那场战争中英勇奋战的所有中国军人。这些照片的拍摄日期是从1951年7月至1953年9月,地点是在朝鲜作战前线。透过这些珍贵的黑白影像,我们得以走进那段战地时光,并感知那段时光里的战火、呼吸、欢乐、痛苦、艰难、牺牲、荣誉或者一切。我们感谢照片的提供者,并愿意同读者一起去阅读那段时光。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国军队军事演习安排频密,而纵观近年来解放军举行的大大小小的军事演习、演练活动,均是围绕着提升核心军事能力展开的。体系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联合作战能力、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能力、精确打击能力等核心军事能力的基本要素,在诸多演习演练中得到全面锤炼。  相似文献   

12.
在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进行之前,1950年12月及1951年1月,由美国主导和支持,以联合国名义曾两次提出停火提议.美国主导和支持这两次停战提议,均有着在朝鲜战争问题上摆脱困境的目的,而不是真正寻求停战.因而,这两次停战提议不具备实现停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正>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总的来说,中村秀树小说中对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是以一种近乎于停滞的状态进行描述的,但实际上近些年来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是极为迅猛的,以致于连美军都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下面仅就小说中所涉及到的我军武器装备类型,对其近期的发展及对作战的影响进行一个简要介绍,也可以说是对小说中作战场景的一种现实“否定”,或者说对中村秀树口中所谓“自吹自擂的剧本”说法的一种侧面肯定,但根本原因则是中国军队作战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像其所说的那样是因为日本用“和平宪法”等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 50年代初期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场典型的现代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无论是作战的时间,还是作战的地域、作战的对象、作战的目标等都与我国国内进行的革命战争有很大不同。我们研究朝鲜战争,不能抛开朝鲜停战谈判,这是朝鲜战争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复杂的问题。 2年多的打谈结合过程不仅占据了朝鲜战争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而且在停战谈判的整个过程中充满了同敌“实力政策”斗争的艰辛。这场战争最终通过谈判的方式得以解决,充分体现了现代局部战争打谈结合、以打促谈的特征。因此,研究朝鲜战争,特别是研究朝鲜战…  相似文献   

15.
战前敌我态势和双方企图敌人遭我第一、第二两次战役打击之后,由轻视我军转而重视我军,开始感到深入朝鲜北部与中国军队作战对他们不利,于是就实行全线撤退,退到“三八”线的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企图利用既设阵地阻止我军进攻,消耗我军力量,争取时间重整军队,然后再大举北犯。敌人第一防御地带前沿在大洞里、汶山、全谷里、永平、楸田里、襄阳一线。第二防御地带前沿在高阳、议政府、春川、自隐里、冬德里一线。为加大防御纵深,在金浦至横城、水原至原州、平泽至忠州建立了三道机动防御地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军陆战队,一支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之精华的两栖特种作战部队!在他短短20年的成长历程中,先后代表中国为世界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来宾进行过军事汇报表演,扬了国威,壮了军威,被称之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降神兵”,成为各国了解中国军队的一个特殊“窗口”,令世界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7.
7月29日,历时13天的"突击—2007"中泰陆军特种作战分队联合训练在广州圆满结束,它具有突破性意义。开辟了中国军队与外军合作交流的新形式。实现了中泰双方精英部队交流分享、共同提高的效果。表明了中国军队更加开放、透明、合作的姿态。  相似文献   

1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十几万东北军不战而退,没能有组织地打击日本侵略军,致使其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东北大部国土。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的抗击日军进犯的作战,不仅是东北抗日战争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战。江桥抗战主要分江桥阻击战和三间房阻击战两个阶段,历时半个月。此次抗战虽败犹荣,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陈辉 《华北民兵》2013,(4):54-55
现代战争是向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发展,传统的陆战、海战、空战、电子战正向空间作战延伸,空间站又称太空作战,是火箭、卫星、测控、激光、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中国反导试验正是未来天战的一种方式,它表明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取得新的突破,太空不再是美国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20.
清同治元年(1862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多次作战的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军队军械不精,操练只注重队形即阵法,流于形式,不重实战。鉴于此,他上书清廷,要求派员到德国陆军学院学习洋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