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继辽沈战役之后的一场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是由东北野战军单独进行的。与之不同的是,淮海战役是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进行的。在淮海战役中,中共中央组织成立了总前委。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为夺取战役胜利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关于淮海战役总前委,近年来在人民解放军有关战史及人物研究的著作中多有涉及,但一般性的叙述为多,而专门的、全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拟就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过程、工作运转及其历史贡献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考察。这对于理解和认识淮海战役期间总前委在两大野战军之间成…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的时候,重温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探讨淮海战役的战争指导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作为当年淮海战役的一个参加者,就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保证部队在大局下统一行动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的第二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中央军委及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胜利,是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广大指战员共同努力作战的结果。其中,更是与由两大野战军领导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的直接指挥分不开的。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本文就淮海战役总前委之一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与贡献,择要探讨如下。 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提出至形成,经历有一个酝酿、演变过程,其中,粟裕向中央军委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建议,不仅为整个淮海大战奠完了基调,而且对战役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最激烈最关键的战役,为了确保战役的顺利进行,协调两大战略区和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中央军委特令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任书记。邓小平在整个战役的指挥中殚精竭虑,为战役全胜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在淮海战役中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73团(济南第一团)第7连指导员,亲历了淮海战役中的一些重要战斗.在纪念淮海战役60周年之际,作者著文以亲身经历追忆了当年战火硝烟中的一些往事,缅怀了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战友,给读者留下了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我党在大连组建了第一个大型兵工联合企业——大连建新公司。1948年,建新公司生产“一二四”式山炮弹23万发、掷弹引信2.2万多只,迫击炮900门,经海路运往山东,又转运淮海前线,直接支援淮海战役,为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于长江以北,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原因时指出的:“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  相似文献   

7.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次战略决战性战役之一.笔者作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第37师师长,率部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战役:战役开始后,指挥所部渡过运河直插陇海铁路,和兄弟部队一起合围了国民党军第7兵团,为全歼该兵团做出了贡献;尔后率部南下,指挥第37师在西集团编成内参加了围歼国民党军第12兵团的双堆集战斗;第12兵团全军覆灭后,带领部队在永城西南地区进行战备休整,直到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笔者时淮海战役中作战指挥方面的心得体会,反映了当时作战指挥的特点和规律,对今天的军事学术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人民支前厅,陈列1根1米多长的小竹竿,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88个村、镇的名字。这些地名记录了一个民兵小分队在淮海战役中支前运粮所走过的地方,向人民讲述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民兵支前故事。  相似文献   

9.
1988年11月6日至9日,南京军区在徐州召开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来自军内有关单位的57名同志出席会议,提交论文38篇,探讨了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我军胜利的主要经验:〈1〉在战  相似文献   

10.
<正>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及地方武装共约60万人和国民党军队南线主力80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展开激烈的决战,最终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拥有美国人支持和兵力、武器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竟然一败涂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粮食供应全靠空投,却问题频发,造成严重后果。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淮海战役期间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前线的问题已有较多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