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军事斗争领域也不例外,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由此而引发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撞击着世纪的大门。为了在下世纪初夺取军事斗争的战略主动权,各国都在调整军事发展战略,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走科技强军之路。一、思想观念率先进行革命性变革以信息技术、信息战为标志的新军事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还是思想观念L的一次大变革。由于思想的变革没有技术革命来得直接,因而,在新军事革命的浪潮中,观念…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预言,纳米技术将会迅速改变物质产品的生产方式,导致重大的社会变革,正像20世纪70年代微电子技术引发了信息革命一样,纳米技术将成为下一次技术革命时代的核心。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纳米利技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而且还会是一次产业革命”。那么,纳米技术研究什么内容?它在军事上有什么应用呢?我们又如何应对纳米技术革命呢?  相似文献   

3.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军事竞争被各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所取代,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的科技竞争愈演愈烈,从而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技术革命的新浪潮,这就是风靡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与建设。可以说,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先导和代表的数字化的信息搜集、处理、存贮、传输和使用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信息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如果说,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第一个洪峰是以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以17世纪建立牛顿力学的科学革命为引导,以18世纪下半叶瓦特发明蒸汽机为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社会跨进工业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18世纪末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19世纪初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先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5.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世纪,出现过两次正义战胜邪恶的世界大战,也出现过两次推翻反动阶级的伟大革命;经济空前发达,科技空前进步。社会空前繁荣,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空前提高。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纪末,人类充满美好希望,将雄迈地跨进新世纪。对于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舰船,20世纪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尤其辉煌。  相似文献   

7.
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军队必须走信息化建设路子。军队财务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起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预算编制、决算管理、资金集中支付、资产管理和宏观辅助决策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集中领导,注重效益。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之一,正在推进着一场深刻的、全球性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以及军事革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充分发挥信息特别…  相似文献   

8.
<正>习主席指出,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随着以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习主席指出,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随着以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这场革命是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进程将产生巨大影响。在这世纪转换、社会转型、战略转变的关键时刻,中央军委审时度势,提出了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伟大战略思想。以世界军事革命为背景,以"两个根本性转变"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26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以毛泽东为集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紧密结合,开辟了  相似文献   

11.
《国防》2005,(6):61-62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尺度的空间内操纵原子或分子,实现从原子级尺寸开始完整地组装物质的技术。它也被称为“分子制造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纳米技术涉及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制造技术、纳米生物学、纳米显微学和纳米机械加工技术等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技术。许多外国科学家认为:纳米技术正像20世纪70年代引起信息革命的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样,将创造人们想象不到的诸多奇迹,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因此,纳米技术一…  相似文献   

12.
部队企业究竟向何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新技术革命、世界性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三支潮流的汇集点上探讨这个问题。经营模式:由松散经营向集团经营转变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二次浪潮(扩权为主要标志的改革称第一次浪潮,以承包经营为主要特点的改革称第二次浪潮)的冲击,部  相似文献   

13.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军事革命已使高技术战争悄悄地转变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高技术战争是把最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军队不同形态的战斗力投入战争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日渐发展的战争形式.它以突发性强、节奏快、作战效果突出、优势一方作战企图达成快等特点表现出强大的破坏力,给人以巨大的威慑力.未来高技术战争必然对我军官兵心理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相似文献   

14.
刘戟峰  李德才 《国防科技》2001,22(12):52-57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这场科技革命,是以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为背景,以高技术群特别是信息技术群的发展为直接动力,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发展的。由于军事的盛衰与国家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科技革命一如既往地首先在军事上强烈地表现出来。认真分析现代科技革命与军事观念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背景  相似文献   

15.
仅有技术进步不会引发军事革命陈伯江:美国关于新军事革命的讨论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认为离开技术进步不会有军事革命,但仅有技术进步也不会有军事革命,只有产生了与新技术相适应的军事理论之后,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他们反复列举20世纪以来所出现的军事革命的例子,比  相似文献   

16.
张锋 《国防》2002,(1):20-22
每一个时代,都是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演进与发展的规律,成为一切  相似文献   

17.
代表 ,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词汇 ,其本意是指受人委托和被选派出来替人办事的人。在新的世纪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着眼未来与发展 ,对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整体人格形象设计 ,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诠释。我们的党必须不负人民的厚望 ,自觉坚持“三个代表”鲜明的先进性标志 ,使党的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成为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名实相符的时代先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曾在建军初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针对“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18.
百万美元一本书 我国两位青年经济学者的书稿——《纳米世纪——奇迹、革命与未来世界》的中文版权,以152.6万美元的高价被美国人买走,创造了20世纪中国单本出版物版权转让费的最高记录。购买者评论“这本书必将成为继《第三次浪潮》、《未来之路》和《数字化生存》之后又一引导时代前行的作品。” 纳米技术,也称纳技术、微技术、毫微技术……是指研究100皮米~100纳米尺度内的电子、原子、分子的规律与应用的技术,或者说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纳米技术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技术已进入了微观世界,与原子、分子打起交道,并开始控制它们——纳米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畜牧业科技革命是推动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生力军,就宁夏而言,推进畜牧业科技革命,其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畜牧业科研1、畜禽饲养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研究。以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节粮型畜牧业为中心,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兴起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这场科技革命是以一系列高技术飞速发展为标志的。在高技术发展的推动和军事需求的牵引下,军事高技术也获得高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它们的物化形态,即以一系列高技术武器装备不断涌现为标志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巨大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特别是6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海湾战争和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科索沃战争的实践表明,二战后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革,以及与现代化武器相匹配的作战理论的发展,已经极大地促进了作战能力的提高,并将继续推动现代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