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年屯垦戍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祖国西部的戈壁荒滩上,开垦出一片片绿洲。兵团人半个世纪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活动,提升了兵团屯垦戍边的综合实力,其中凸现的具有鲜明屯垦特色的兵团文化,成为兵团事业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年初,本刊推出王运华同志撰写的《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文化戍边》,系统阐述了兵团"文化戍边"的内容、特点、意义、作用以及加快推进"文化戍边"工程建设等问题。文章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本刊日前举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兵团先进文化建设》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兵团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畅所欲言,其真知灼见,触及兵团文化许多深层面的问题,而由文化建设所引发的话题,似乎已超越文化层面,关系兵团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关系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继承,关系兵团的明天……  相似文献   

2.
《兵团建设》杂志于1999年第一期刊发的王运华同志撰写的文章《更好地担负起屯垦戍边的使命》今年荣获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是兵团宣传媒体独具慧眼推出的力作,也是兵团理论战线取得的新成就,可庆可贺。王运华同志的这篇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辨证地认识兵团的使命与职责,通篇贯穿着对屯垦戍边事业的深邃思考,使我们深受启发。一是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屯垦戍边是一个历史的课题,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新疆的重要讲话的深刻思想以及对新时期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指导意义,深入思考了兵团如何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加快兵团的事业发展,不断增强屯垦戍边的实力。二是提出了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是在党中央  相似文献   

3.
王运华同志《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文化戍边》一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融汇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史为鉴,联系新疆、兵团实际,把握规律,科学分析兵团担负的屯垦戍边使命,提出崭新的"文化戍边"概念,无疑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它的文化史。中华民族是多个民族经过漫长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融合发展,在不断构建和增强文化认同、铸造民族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的进程中形成的,这个历程今天仍在继续。文化是将多个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基石和纽带。文化戍边是创新的理论,王运华同志对其内容、特点、意义及实践诸方面都作了探讨,但这仅仅是屯垦戍边新探索的开始,需要更多的人来作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运华发表在《兵团建设》创刊号上的理论文章《更好地担负起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的体会》荣获全国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是兵团第一篇获此殊荣的理论文章。为此,《兵团建设》杂志社特邀请自治区、兵团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进行了座谈,现选发部分与会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本刊60期刊发了《无人机:车臣战场也显威》一文,系统介绍了俄罗斯无人机在车臣战争中的作战使用情况。读者希望能看到关于俄罗斯无人机的种类、性能、现状及发展前景方面的文章。为满足读者要求,特编发此稿。——编者  相似文献   

6.
陈平 《兵团建设》2012,(8):51-52
兵团的屯垦戍边是2000多年西域屯垦的延续,是新中国的一大创造屯垦文化是古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屯垦戍边是中华民族古代的政治智慧。屯垦,其意为"屯垦边境,就地开垦";戍边即保卫边疆。屯垦戍边发轫于西汉,兴于大唐,盛于康乾,衰于清未,振兴于新中国。绵延2000余年,历朝相袭,时兴时衰。兴则王朝强,丝路通;衰则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本刊在"屯垦戍边五十年"专栏刊发了系列文章《兵团之变》,至此已划上句号。这句号划得是否圆满,评价的权利在于读者。 这组系列文章共有10篇,《"铸剑为犁"时代》《如金岁月》《走过冬天》《再创辉煌》《跨世纪的挑战》是总述篇,基本上将兵团各时期的重大事件收录其中,并掺入一些作者个人的观点。这5篇是《兵团之变》的总线。从《非常时期的爱情》开始,兵团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些个性事件受到作者的关注,作者也试图在史料的厚重感和文章的可读性上注入一些新的内客。《一座城市的变迁》讲述了一座年轻军垦城市的历史,《潮起潮落》中记述了"支边青年"们难以忘怀的一段人生经历,《三句口号与三个时期》试图揭示兵团决策层观念上的变化,《守望精神绿洲》则希望探寻兵团人文化戍边的轨迹。 由于史料收集的局限和事件的相互交错,挂一漏万和重复在所难免;《兵团之变》原定还有数篇个性事件的写作计划,但由于时间关系,由于期刊篇幅所限,未能如愿;所有篇目均试图从新闻的角度挖掘"旧闻",参考书目甚杂,大到鸿篇巨制,小至一条报刊消息,本刊记者均未放过任何有用的线索,但也因此可能造成专家学者的诘问:出处何在?新闻实际上在事件变成铅字时已成为"旧闻",这种遗憾在所难免。如果日后有补救的机会,本  相似文献   

8.
祝谦 《兵团建设》2012,(4):31-32
从这一期起,本刊特约请文化大家祝谦撰写的专栏——"祝谦如是说"与您见面了。祝谦是扎根于现实、执著于理想的新闻人,是敢于爱憎、勇于表达的评论员,更是行进兵团的观察哨和瞭望塔。专栏文章贴近生活与时代,及时评点文化事件与现象、热点与焦点,聚焦文化万象、文学处境、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读者提供精神的引导和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独特的军垦文化,让这座建城不足10年的军垦新城,成为兵团建城戍边的又一文化高地。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坚定不移地守红色之根、铸戍边之魂、秀塔河之舞、探丝路之魅、展生态之秀,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内涵。2012年,研究制定了"文化强师、市"发展战略,依托三五九旅精神和塔里木现代文明着力打造"五大文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屯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文化概念的源起和基本内涵,提出校园文化是校园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文化,通过将华山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经验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内容相结合,论述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为思想基础,在"兵团精神"的统领下,站在"教育兴则兵团兴,教育强则兵团强"的战略高度,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兵团基础教育的突破口,亮出品牌、凝聚人心、稳定队伍,才能更好地完成从"屯垦戍边"向"教育戍边"的转变,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震将军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主要奠基者和领导者。他对新疆和兵团怀有深厚的感情,在遗嘱中他这样写道:"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为中华民族站岗,永远向往壮丽的共产主义。"1993年4月5日,王震同志的亲属眼含热泪,将骨灰撒在天山山脉的前峡、后峡和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垦区。2008年是王震将军诞辰100周年,为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本刊特开设"王震与兵团"专栏,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亭台、长廊、雕塑、标牌——这些大多数部队营区常见的装饰元素和宣传平台,还可以被赋予更深屡的意义。云南边陲的空军雷达兵,将一支部队的精神具象化,引导官兵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戍边精神"图腾"。天空,雷达兵守望的"精神高地",在波诡云谲的"六维空间"里,驻守滇南边防一线的成空雷达某旅某营官兵将理想、激情熔铸成仗剑国站的戍边文化形态,成为了他们"边关磨利剑、军营铸军魂"的文化图腾。  相似文献   

13.
编与读     
正具有珍藏价值的资料一〇三团读者肖永革一口气读完《当代兵团》为庆祝兵团成立60周年出版的专刊《屯垦戍边一甲子》,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屯垦戍边一甲子》全方位展示了60年来,一代代兵团人发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在祖国边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创造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可咏可颂的改造荒漠的奇迹,为新疆社会  相似文献   

14.
老战士张远发怎么就走了。虽然四十七团的群众都晓得老人患了慢性结肠癌,可老人不是整天在门前踱步、晒太阳吗?不是经常向中小学生讲述"十五团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屯垦戍边"的故事吗?人们说,张远发能活到百岁。他是谁?他是战斗英雄,是劳动模范,是"坎土曼大王",身体壮得赛过老黄牛!老战士张远发怎么就走了。前些日子老人还向军旅作家李卫平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发了湖北省安陆市建立全国首家“专职国防法庭”的工作通讯,在各地读者中引起了一定反响。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该“专职国防法庭”的组织、运作等情况,并初步总结该法庭的工作经验,本刊特刊发该报道的续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人走过了辉煌的一甲子,又迎来了再创辉煌的新甲子金秋十月,五彩缤纷的绿洲大地迎来了兵团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屯垦戍边一甲子,戈壁惊开新世界。翻开西域2000多年屯垦的历史,最为耀眼辉煌的是兵团屯垦戍边的60年。兵团的屯垦戍边走出了历史上屯垦"一代而终"的藩篱,屯垦戍边事业代代相传。兵团的屯垦戍边是化剑为犁、和平发展的典范。屯垦戍边使命赋予兵团人既屯垦又戍边的双重角色。1954年10月,17.5万名军人集体转业,投入到  相似文献   

17.
《兵团百科全书》是兵团征战新世纪的"新名片"2012年6月26日,当我再次翻开《兵团百科全书》,往昔参与编纂工作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兵团成立50周年前夕,由兵团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首部记载兵团50年屯垦戍边的光辉历程,概数兵团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情况、基本资料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百科全书》与读者见面了。这是兵团成立50年来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决策"布阵高效前行2002年9月,兵团党委作出编纂《新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实现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我刊现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刊群"和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凡本刊刊用的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这三大数据库,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不同意者,请预先声明。本刊全文内容按照统一格式制作,读者可上网浏览本刊内容,并征订本刊。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的屯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戍边是永恒的主题,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繁荣边疆经济是党和国家一贯的基本国策,需要牢固的坚持和坚决的实践。"屯垦"与"戍边"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戍边是目的,屯垦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戍边是为边疆社会政治稳定,屯垦是发展经济为戍边提供物质基础,但屯垦的内容、形式、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将随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而转  相似文献   

20.
正发挥兵团"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的作用,不仅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重要形式,也是新形势下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文化是一个社会组织的灵魂,是发挥影响力的最深层力量。兵团要发挥好屯垦戍边的使命,发挥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特殊作用,文化的作用不可或缺。打造"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要求兵团更好地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工作,成为新疆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者和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