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时,谈起了“和谐”这个话题。季先生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和谐。”总理与季先生探讨的内心和谐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军事院校是一个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基地,是一个培养和储存军事人才的基地,教员是这个基地发展的动力,建设和谐院校。教员内心和谐至关重要。因为教员内心和谐是一种素质,能够健全认识,完善心理品质.明白事理,知荣明耻,不误人子弟;教员内心和谐是一种能力,能够守护心灵.控制情绪,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员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勇于争先而不计名利,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刚正不阿而与人和谐相处;教员内心和谐又是一种力量,难不倒,诱不倒,能始终保持那么一种精神、那么一股干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2.
解读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颇多论述。《说文解字》:“和,相应也。”意为声音相应和谐。音乐只有大小乐器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才能使人愉悦。所谓“故和声入于耳藏于心,心亿则乐”。和谐才能成为美好的音乐,和声使人心安快乐,噪音使人难忍、生病。美食也是如此。《左传》记载晏婴与齐景公的一段对话:“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晏婴进一步指出,和与同是对立的概念,和是各种不同要素,经过人的加工而成的,而不是相同…  相似文献   

3.
寄语和谐     
“和谐”一词,是近年采使用最常见的用语之一。 “共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生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寄予了人们无限美好愿望的话语随处可闻,为初春带来一阵阵暖意和温情。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内和谐。对于拥有70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实现党内和谐,不仅是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只有党内和谐了,党才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对和谐社会建设起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命题,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担负起政治领导责任,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于亮 《中国民兵》2007,(3):36-37
党委班子是人武部的核心,军政主官是人武部党委班子团结和谐的关键。要达到人武部军政主官之间的团结和谐,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五多五少”。  相似文献   

6.
自我和谐,是指个体在身与心、现实与理想等各方面均能和谐。一个人自我和谐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地接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较好地适应环境。从“自我”做起,努力实现自我和谐,是每一名官兵不断成长进步,实现自我价值的首要条件,也是构建和谐军营,增强部队战斗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军强 《政工学刊》2009,(11):56-57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对于部队建设来说就是要构建和谐军营。而只有从文化源头对“和谐”理念梳理清楚、理解透彻,方能澄清困扰官兵的模糊认识,促使其正确领会“和谐”的本质与内涵,认清“和谐”理念在部队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官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军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机关的和谐是部队的福气,也是构建和谐军营的关键之一。毛泽东在建国初期谈到吏治时曾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这对今天构建和谐机关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构建和谐机关,也有几个维度需要把握。  相似文献   

9.
“和谐”这个词,目前在我国的报刊杂志和人们的日常谈话中,使用之平凡,绝对是达到了高潮。这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触动了人们的心结,道出了人们的心声,所以应者广泛,和者普遍。自古以来,人们都向往人类社会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古人造字组词,很注重它的内在含义。揣摩古人的用意,从字词组成结构看,我们可以体察出“和谐”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和谐”与吃饭紧密相联。“和谐”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问题。“和”字的左边是“禾”,谷物称禾;“和”字的右边是“口”,张口要吃饭。禾苗壮,收益好,张口有…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大处讲,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小处说,有家庭的和谐,邻里的和谐,团体的和谐,等等。它们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这些都是外部的和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和谐,即心理和谐,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其他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助,心理和谐则主要靠“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做工作,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白荣海  杨京 《政工学刊》2008,(10):35-36
老子的道治以“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中心,始终贯穿着和谐思想和人文理念。重新认识老子的思想精髓对改进部队管理、推动和谐发展有极好启示。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军营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和谐的理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官兵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交心理和人际氛围。构建和谐人际氛围,每个人都应该本着从我做起的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自我人格修养:一是自省之意。自己身上的缺点和过失,既是制约自己发展的“瓶颈”,也是影响人际关系亲疏的重要因素。正所谓“恶语一句六月寒”,有时不经意间说错的一句话都会引起相互关系的疏远。常言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路上,功与过,对与错,始终伴随着我们前行。没有“过”的人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  相似文献   

13.
密切和谐的官兵关系是生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我军克敌致胜的重要法宝。建立密切和谐的官兵关系,干部必须端正对战士的态度,用爱心去带兵,注重在“信、知、帮、严”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李萌 《政工学刊》2007,(9):44-45
一、筑牢理想信念。是巩固发展和谐内部关系的根本前提。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官兵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军队和谐内部关系的前提。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面对“两个环境”的影响,少数官兵的政治意识有所淡化,理想信念有所动摇,牺牲奉献精神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5.
努力提升政工领导干部的和谐领导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领导力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就是在慎用权力的前提下,引导人的思想或行为的软性领导艺术。政工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本单位政治工作的重要责任。是完成各项政治工作任务的“一线指挥员”。政工领导干部的和谐领导力,是有效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和谐合作的能力,这是由政工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政工领导干部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政工领导的实效性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塞外重镇”的河北省万全县,有着崇军尚武、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近年来,随着该县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国防建设和武装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一派民富兵强、和谐安定的繁荣景象。县委书记李敏深有感触地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共创和谐。”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28字所勾勒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一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时下.有一种认识很有“市场”:批评“影响”团结,表扬促进“和谐”。仿佛一批评就否定了大好形势:一表扬就人人心情舒畅、社会和谐了。  相似文献   

19.
天地因和谐而孕育万物,万物也因和谐而繁衍生息。人自身和谐就是天地万物和合生息的最高境界。就其内涵来讲,人自身和谐立于和谐的一般要件,并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社会条件而赋予其具体内涵。因此,人自身和谐在社会主义价值中除具有和谐的一般含义外,更有其特殊内涵。它是社会主义自由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圣的统一;其外延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协调性与平衡性,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军委首长要求军队要走在社会的前列,努力构建和谐军营。什么是和谐?著名作家张贤亮对其基本精神做了解释:“和”字旁边是个“口”,要人人有饭吃,人人都可以说话。由此可见,吃饭问题是和谐的基础,这不但是提升军事斗争准备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创建和谐军营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军营,就应该从最经常、最基础性的工作抓起,从搞好官兵的一日三餐上抓起,切实提高生活质量,把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基础夯实,把构建和谐军营的底子打牢。1找准制约和影响部队伙食质量提升的原因1.1缺乏抓细的力度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