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1,(10):11-11
按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今年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后,2012年底前。完成无人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掌握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天宫一号任务新闻发布会说  相似文献   

2.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于今年金秋在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继"神五"、"神六"任务圆满成功之后,我国进行的又一次重大载人航天科技实践活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开篇之作,它将首次进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水平实现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飞跃。目前各路大军已齐聚发射场,为确保实现"准确入轨、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满载着中国人梦想和骄傲的神舟六号飞天圆梦,在这令世界瞩目、让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日子里,对载人航天有着特殊感情的哈工大人更是倍感骄傲——在神舟六号研制与发射过程中,多位哈工大校友担纲领军人物,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神舟六号飞船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试验大队队长许达哲,神六副着陆场总指挥吴年生,“KM6载人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设备”工程总设计师黄本诚……还有一大批分系统负责人和许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都为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继掌握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之后,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首次"太空相拥",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5.
"——自强是基础——求实是精髓——创新是灵魂"北京时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从6月11日发射升空,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为载人航天的十全十美划上了句号。6月10日,搭载于母船"向阳红09"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开启首个应用之旅。二十年间,载人航天工程完美演绎了航天梦的乐章,将中国梦的交响烘托得厚重而高亢。航天梦成为中国梦的缩影,中国梦是放大的航天梦,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6.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九月二十八日十七时三十七分,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随后,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安全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快讯传真     
《国防科技》2003,(12):80-83
中国“神箭”总指挥透露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中新社长沙十一月十七日电:“神箭”载人运载火箭总指挥黄春平研究员十六日在此间透露:“神舟”五号飞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中国还将逐步建立空间实验室、载人空间站等,进一步延伸探索太空的视线和脚步。 黄春平透露说,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分为三步走,在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之后还将努力向在太空的出舱活动、建立空间实验室等目标发起冲击。“‘神舟’五号飞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仍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改进技术,研制出更可靠、更安全的空间运载工具。”据他预计,能带更多航天员上天并在太空停留更长时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研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新建文昌航天发射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标志着我国进入太空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长七首飞圆满成功的贺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新火箭首发成功、新发射场初战告捷,中国航天事业开始了"新的长征"——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空  相似文献   

9.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顺利进入太空,经过40余小时的空间飞行,于13日13时18分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自动交会对接,再一次实现"天神之吻"。这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在中国航天由大向强行进的宏伟蓝图上留下历史的定格。一次次的神舟升空,都在递进着中国速度。载人飞行走过十年、神舟系列十发十捷、10名航天员遨游天宇  相似文献   

10.
"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表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1.
从1996年10月第47届国际宇航大会在中国举办以来的17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马兴瑞在致辞中说,多年来,中国航天始终坚持和平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根本宗旨,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为代表的载人航天任务、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月球探测任务、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组网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成功研制和发射数十颗应用卫星,初步构建了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大力支持和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并带动一批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配套单位,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该集团多个所属单位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配套工作,并因产品的高质量而获得了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等部委的表彰。  相似文献   

13.
嗜熟唯一(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丫磨河(总装备部副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纂柔恩杰(国家航天局局长、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赵军沈荣骏(中国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原总设计师)九冬丈国载人航天工程黄春平研刘竹生(中国载人航天_工程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徐克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原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院长)(’神舟”一号至三号期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空间应用系统核心舱任务等主要系统于近日分别通过出厂评审,标志着空间站建造即将转入任务实施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主任郝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有关系统"两总"代表等参加评审会议。目前,  相似文献   

15.
正6月25日20时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6月26日15时41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考核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执行任务能力,检验工程相关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同时,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等载荷,将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自1961年起通过发射16艘载人飞船,于1971年形成了以“礼炮”-1号空间站为运输对象、以载人飞船为运输手段的载人航天系统;在发射了5个“礼炮”号试验性空间站和18艘载人飞船后,于1978年后形成了以“礼炮”,5、6号空间站为中心,以载人飞船和无人货船为运输手段的更为完善的载人航天体系。在1978年后至1985年期间为“礼炮”-6、7号空间站的运行,发射了27艘载人飞船和25艘无人货船。1986年2月开始组建以“和平”号为核心舱的永久载人空间站,以获取更大的空间军事优势和经济效益。目前,“和平”号空间站设施已日趋老化,其后继型号“和平”-2号空间站已难以研制和发射。1993年俄罗斯正式向美国提出参加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运载器通常是由载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运输系统两大部分构成的。载人航天器就是装载人员在天上航行之器,其基本功能是为其中的乘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其中,相对来说体积小些、设备少些、功能差些、执行任务时间短些的被称之为载人飞船,如苏/俄的“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美国的“水星”号、“双子星”号、“阿波罗”号飞船等。而把体积大、设备多、功能强、执行任务工作时间长的叫作载人空间站,如苏/俄的“礼炮”号、“和平”号,美国的“自由”号以及由多国合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13,(7):16-16
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完成了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在任务实施中,天地之间协同密切、操控精准,特别是三名航天员技术娴熟,表现出色,整个过程实施得非常顺利,堪称完美。以此次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9.
《国防科技工业》2013,(8):20-22
经过20年奋战,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同时培育和弘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年6月26日,随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位航天员平安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  相似文献   

20.
正主管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特别报道" "专题报道" "中国报道" "口述钱学森工程" "航天传承" "商业航天面对面" "航天系统工程" "航天系统与技术" "航天政策与管理""航天产业观察" "法律研究" "载人航天" "空间探测" "导弹与其他武器系统" "航天科技与创新教育""博闻航天" "瞰视界"等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