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超 《中国民兵》2014,(11):23-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中提到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一则故事。西晋时广州石门有一泓泉水,名日“贪泉”,传说谁喝了谁就会变得贪得无厌。  相似文献   

2.
讲 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人们总不免要大谈“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但是倘若“下梁”不正 ,“上梁”又将如何呢 ?近日读书 ,看到一则寓言 :从前有个国家有一条名叫狂泉的河 ,人们喝了这条河里的水 ,没有一个不发疯的。惟有国王独自取井水喝 ,没有变疯。可是老百姓反说国王是疯子 ,于是一起劝国王治疗“疯病”。国王为迎合众百姓 ,只好到狂泉里喝了水 ,于是也变疯了。大家这才高兴起来。故事虽然只是则寓言 ,但如果联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就不难发现其寓意之深刻。现实中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就不难发现 ,确有少数干部 ,就他…  相似文献   

3.
苏南张家港市杨舍镇前溪巷村,相传有一个美丽姑娘叫阿桃,为治母病寻草药来到此村,意外地发现了一泓涓涓小溪,这泉也真怪,穷人喝了这泉水,保治百病,因此得名为前溪仙泉。茅草一岁一枯荣,栖雁年年去又归,可是仙泉边村民千百年来摆脱不了一个“穷”字。全村2000来人口,人均5分薄地,人均毛粮还不足300斤,  相似文献   

4.
不可滥用﹃土政策﹄陈礼刚段建华“连长被小谢告了”,这消息很快在全连传开了。事情还得从元旦会餐说起。那天,连长就会餐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其中包括谁喝白酒就罚谁的款。但小谢还是把早已准备好的白酒拿出来偷偷地自酌自饮。不一会,小谢两眼发直,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相似文献   

5.
冯辉 《政工学刊》2002,(3):40-40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 ,猪八戒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 :既贪吃贪喝 ,又爱占便宜 ,既偷懒耍滑 ,又好近女色 ,稍不留神就会出问题。但这样一个“隐患四伏”的角色在长达数年的取经路上经历种种诱惑 ,居然也大节无亏修成正果 ,还真值得琢磨琢磨。唐僧师徒四人远离朝庭去西天取经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路途艰辛自不必说 ,单单迥然不同的个性脾气就很难一起相处。唐僧信仰执著 ,理想远大 ,却心肠软弱 ,固执偏见 ,决策也往往有失正确。悟空是石猴出身 ,不受约束 ,个性很强 ,经常发泼捉弄人。沙和尚老实本分 ,不善言辞 ,遇事常左右为难 ,只…  相似文献   

6.
“眼有明兮耳有聪,能于千里决雌雄。神机才动情先泄,密计方行事已空。”这是《封神演义》第90回开头的一首诗,赞颂的是两个十分神奇的人:一个叫高明,外号“千里眼”,能看千里之遥;一个叫高觉,外号“顺风耳”,能听千里之远。由于他俩有如此神通,遂对姜子牙的设计、布阵一清二楚,结果把所向披靡的西周军  相似文献   

7.
我是谁?     
最近看了一部外国的片子,片名叫《我是谁》.片中的主角在战争中受到创伤失去了记忆,常常大声发问:“我是谁?”这使我想起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头脑很正常的人,也常常会被“我是谁”或者“谁的人”这样一些问题弄得五荤六素.  相似文献   

8.
西南风情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贵州省施秉县有口神奇的喊泉,只要游人到泉边呼喊“龙姑娘,我们口喝了,请给杯茶喝!”泉水便汩汩冒出,让人享尽山泉的甘甜。只要说声“多谢了!”泉水就从石缝中流回逐渐变小。 “喊泉”位于施秉县城效舞阳河下游的菜花湾苗寨旁,平时有少量泉水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有个县官叫宋达安,自诩“宋龙图”,为图清官之名,定下规矩,凡告官者须送匾,而且视匾额的大小、词义的好坏来定官司的输赢。当听说钦差巡查时,竟办起了匾额陈列展,其贪名之心可见一斑。贪财贪色是腐败,而贪名则是一种隐蔽性和潜在性的腐败。从表面上看,贪名不以权、钱、色为目的,往往给人一种追求人生境界、体现人生价值、推动事业发展的错觉,不易识破,或短时间内不易察觉,但其危害则是深远的。贪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王兆贵 《政工学刊》2014,(11):90-90
战国时期魏国人杨朱,是个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的观点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据《庄子·山木》《韩非子·说林》以及张远山所著《庄子传》记述,杨朱30岁那年,曾携弟子路过宋国,到蒙邑拜见在此隐居的南郭子纂。他所住的旅店就在子纂隔壁,店主人叫曹夏。  相似文献   

11.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荫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就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又动手做了一个5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360多天,天时的变化就会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气风云的不  相似文献   

12.
塞外的河北涿鹿县,历史悠久。在这里曾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这就是《史纪》上记载的“涿鹿之战”与“阪泉之战”。远古时代,黄河中下游有两个著名的部落,一是姬姓部落,首领叫黄帝;一是姜姓部落,首领叫炎帝。最早都居住在陕西。当炎帝向东发展时,同以(?)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冲突,双方大战(?)尤获胜,炎帝便逃到涿鹿一带。后来炎帝联  相似文献   

13.
有一对年轻人,省吃俭用终于买了一套海滨的别墅。为还清高额的房贷,夫妻俩不得不更加勤奋地工作,起早贪黑,周末加班,没时间更没心思去欣赏窗外美丽的海景。可小两口请的一位保姆,每天除了做做家务、接送小孩外,大部分时间都坐在主人的阳台上看着海,喝着茶,吹着海风,晒着太阳。可见,生活并不是谁得到的多、谁拥有的多谁就快乐,而  相似文献   

14.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06,(2):56-56
致贪夫自打你被“双规”后,我们家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先说我吧,打麻将时手气大不如过去。想从前,我什么时候输过?记得有次随你到外地检查工作,晚上和几个地方官在宾馆“码长城”,几个小时下来,我就揣进腰包近万元,谁不羡慕啊!再说咱们的宝贝女儿,想当年大学还未毕业,就有多  相似文献   

15.
画里话外     
毕业赠言一个功课很差的学生毕业前对他的老师说:"谢谢您,老师。我虽然毕业了,可您永远都是我的老师。您要是有什么事让我做,千万别客气。""好吧,求你替我做件事。"老师说,"千万别跟任何人说我教过你。"父与子某老总的太太生了个儿子,老总想知道儿子长得像谁,急忙派秘书到医院去调查。秘书回来后对老总说:"完全像您!""这就对了。好吧,你把详细情况说一说。""您的儿子头上光光,肚子大大,会吃会喝,整天不是睡觉就是打闹,总有一帮人围在身边转。"秘书说。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丽江县石头乡兰香村有一股会出碱水的奇泉,这股山泉水常年流淌,平常碱性较淡,每年立夏节令前后14天内碱性最强、流量也大,故又名“立夏碱泉”。  相似文献   

17.
刘振宁 《政工学刊》2003,(11):55-55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称帝执政时,为防治腐败,稳固江山,每逢启用一批地方官员,总要告诫这些预任官员: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里的泉水,井底的泉水虽然不多,但甘甜清爽,每天都可以汲取享用,泉却始终不会干涸。相反,不愿守着井底之泉而去追求薪俸之外的财物,则如投身肆虐的激流,虽可暴饮狂欢,但好景  相似文献   

18.
中央军委日前印发《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将禁酒列为接待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首古老的边塞诗道出了酒与军旅源远流长的关系。出师征战,要喝壮行酒;胜利凯旋,要喝庆功酒;战友远道而来,要用酒接风洗尘;战友离别有送行酒,追悼战友也少不了“把酒酹滔滔”。可见酒与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之间不可割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樱花呵,樱花呵, 暮春三月晴空里, 一望无际都是花; 花朵烂漫似云霞, 花香四溢满天涯。 去看花,去看花, 大家去看花…… 这著名的日本《樱花》古谣,在江苏省如皋市一条偏僻的小街上回荡了几十年。 爱唱这首古谣的是一位日本老兵,她叫伊藤郁子,今年74岁,她是如皋市政协委员,在古老的如皋城已整整生活了42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位老人将要离世时,将他的四个儿子叫到一起。老人未曾说话,先拿出一把筷子,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要他们将筷子折断。四个儿子分别很容易地就将各自手里的筷子折断了。此后,老人又将另外四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结果,四个儿子谁都未能将那一捆筷子折断。这时,老人说话了。他讲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要儿子们在他去后加强团结,这样,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